拉抬股市楼市拯救经济风险更大

2016年03月25日07:30    作者:肖磊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肖磊

  我们不仅不会放开金融机构准入,也不能轻易让银行破产,更不会容忍P2P平台出问题,最终的选择就只能是用行政手段禁止一切跟传统金融模式不适应的金融现象,同时也就意味着不得不回到过去拉抬股市和房市,以及刺激银行放贷制造更多坏账的模式。

拉抬股市楼市拯救经济风险更大拉抬股市楼市拯救经济风险更大

  P2P网贷市场规模还不到1万亿,但目前受到的关注和监管层对此的担忧非常大。实际上金融问题,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你能看到的风险,反而不是致命的。最值得担忧的,是非理性和非专业的民众,以及由此影响之下的,以“稳定”为目的的监管,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更大、更隐蔽的危机埋下隐患。

  从整个金融市场的角度看,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资金余额15万亿,股市仅流通市值超30万亿,楼市市值是GDP的三倍。P2P问题,跟银行、股市和楼市等相比,对整个经济和居民财产的影响微乎其微的。去年股票市场一轮大起大落,实际就是一次彻头彻尾的财富再分配,受牵连最多的是中产阶级。

  我们还没有经历过房地产市场的下跌周期,因此在所有人的意识当中,房价是不会跌的,但树不可能涨到天上去,房价的下跌终究要经历,那将比股市下跌更残酷,影响更深远。

  目前看,整个金融市场的重点并不是分散银行、股市和房地产领域的风险,而是在寻找能够继续维持此类模式的方法,为此开始遏制新兴金融的发展。

  股市和楼市炒作投机氛围愈发强烈的时下,信用问题被市场忽略。企业融资之后真的会投入创新和提升员工薪水吗?非也,中国从政策和融资层面拯救和刺激制造业已多年,但中国制造业平均年薪不足5万元,平均时薪仍然仅为4.5美元,处于美国最低时薪的水平线上,留不住人才,如何创新?流入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资金,实际上重新回到了股市、楼市。

  如果股市发展不好,直接融资难以为继,第一时间应该是查找原因、搞改革,而不是整治其他市场,引导其他金融市场资金流向股市,这种做法最终的结果就是再一次缔造2015年股市教训,资金来得快也走得快,而整个社会似乎对此已见怪不怪。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丰富中国金融市场的场外繁荣,有助于分散金融风险,更有助于给中国经济一个突破原有逻辑的机会。但目前看,进一步收紧金融创新的概率较大,保护银行、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遏制其他金融创新市场,尤其是限制“注册制”、互联网金融、民间借贷、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私募基金等的发展似乎已达成“共识”。

  与此同时,金融创新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莫名其妙的引导至对银行坏账以及各类信贷资产、债权的证券化,这意味着未来市场风险进一步释放的时候,央行不得不吸收此类抵押品持续给金融机构输送资金。中长期看,除了货币贬值,这一金融运行逻辑无解,受到影响的,依然是普通民众。

  金融的本质是效率,如果把金融市场搞的比实体市场还低效,试图规避掉所有风险,金融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目前中国至少有5000万家中小微企业且整体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企业没有金融的支持,创新就是一句空话,但传统的金融机构,根本不可能将触角伸向这5000万家小微企业。

  传统金融的复辟从根本上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拥有总数达7.704亿的劳动力,但主导消费市场的中产阶级却只是这个数字的零头,根据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的数据,收入达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劳动者还不到2%。

  高盛的数据还显示,中国消费者平均每天花7美元,食品和服装占个人总消费的近一半(还处在满足吃和穿的水平上),旅游、外出就餐、体育和视频游戏等文娱开销占9.2%。相比之下,美国人平均每天花97美元,娱乐开销的比例为17.3%。

  美国经济最好的时候,每年也有超过50家中小银行破产(不好的时候每年超过200家银行破产),但这类银行高速“更新换代”的结果,并没有给美国带来重大的金融危机,反而促成了美国持续较高的工资、消费水平,以及中小企业的创新和繁荣。

  中国市场目前出现的P2P网贷趋势,真正的原因是中国传统金融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结果。需要研究的,是如何建立合理的监管、退出机制,让这一市场发挥传统金融不敢尝试、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庞大的消费和供应链金融,以及打破刚性兑付、有序破产,而不是限制和阻碍P2P网贷市场的发展。

  目前看,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不仅不会放开金融机构准入,也不能轻易让银行破产,更不会容忍P2P平台出问题,这样不仅降低了监管责任,也不用朝思暮想创新监管规则,最终的选择就只能是用行政手段禁止一切跟传统金融模式不适应的金融现象,同时也就意味着不得不回到过去拉抬股市和房市,以及刺激银行放贷制造更多坏账的模式,但这种模式最大的风险,可能就是我们不愿意知道它的风险。

  (本文作者介绍:财经专栏作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郝美津 SF173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股市 楼市 银行 信贷 P2P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老艾侃股:谨记三个关键词 不折腾才能不踏空 老艾侃股:收复3000点毫无悬念 中级行情启动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