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理财应兼顾流动性与收益

2013年11月21日 16:46  作者:吕骐  (0)+1

  文/新浪专栏作家 吕骐

   根据收益性、稳定性和流动性,老年人在理财时,不宜将一个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应合理配置多个理财产品,充分分散风险,并在产品期限上进行合理搭配,在满足充分流动性需求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收益率。

1老年理财应兼顾流动性与收益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201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2%,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达到23%,而到了2050年这个比例预计将达到25.6%,步入“超老龄化社会”。伴随着医疗的进步,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将逐步延长,同时生育率的低水平也可能延续,这意味着未来年轻人抚养老年人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也意味着每个老人能享受到的福利可能下降。为了追求比较舒服的退休生活,应该从现在就开始考虑理财。

图1:2020年,23%的中国人口将达到65岁以上图1:2020年,23%的中国人口将达到65岁以上
图2:寿命将延长,生育率延续低下图2:寿命将延长,生育率延续低下

  当然,我们常见的社保,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财产品,在工作期间每月缴纳一部分社保资金,等到退休后每月可领取退休金。但是目前我国的社保基金还远不能满足理财需求,与美国相比,中国的人均社保基金非常低,仅相当于美国的1%左右。除了社保基金之外,老年人还需要其他的理财渠道。

图3:中美社保基金比较图3:中美社保基金比较

  有研究显示,最关注理财信息的人群集中在55岁以上,老年人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财务,以应对收入下降、开支费用上升等问题。老年人在理财时,有两大原则:

  1、收益稳定

  大多数老年人不再有固定的新增收入,而且需要应付日常生活及保健医疗等开支,费用支出会逐年增加。老年人承受风险的能力也不如年轻人强,因此,进行投资理财时,应优先考虑本金的安全,在能防范风险的情况下,再去追求更高的收益。

  2、流动性要好

  老年人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较差,因此,对于理财的流动性要求非常高。有不少老年人看到银行的利率表显示存款期限越长、利息越高,便将自己所有的钱都存成了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定期存款,一旦突然生病住院,急需用钱,从银行将钱取出来时,由于存款期限没到,只能按照活期利率结算,这样就损失了很多利息收入。

  根据收益性、稳定性和流动性,老年人在理财时,不宜将一个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应合理配置多个理财产品,充分分散风险,并在产品期限上进行合理搭配,在满足充分流动性需求的前提下提高投资收益率。

  产品类型一:储蓄,国债

  银行储蓄和国债都是风险极低的理财产品。银行储蓄相对国债来讲更灵活,期限短,但收益率也低一些。建议采用阶梯式的方法配置:一部份(如至少12个月的生活费和医疗费)存于活期至6个月期的定期存款;一部份存于1-2年期定期储蓄;一部分投资到3-5年的国债。

  产品类型二:保险及类似产品

  老年人有两大风险要考虑。第一是由于健康问题造成的高额医疗费用,这可以用适当额度的意外险产品对冲风险。另一个风险是长寿风险,即如果活的太长财产可能不够的风险。有长寿传统家庭的老年人应考虑一部份资产投向年金产品。另外,正在探讨中的反向按揭也可能成为规避长寿风险的一个工具。

  产品类型三:其他固定收益类产品和理财模式

  银行理财产品的门槛低,收益率大于国债,是很多人投资理财的重要选择。但是不同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和风险都有一些差异,需要一定的辨别能力。对于老年人来讲,有有规律的投资收入来满足生活所需是重要考虑因素,因此像月息通这样每月返还投资收入的理财模式很为事宜。

  产品类型四:基金及其他

  股票、债券,基金是其他一些理财产品类别。大多数老年人不具备投资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所以建议寻求专业理财服务。

  除了挑选理财产品及合理组合,老年人还更急迫的要考虑资产传承的问题。这也是专业财富管理提供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展开,针对老年人的财富管理服务将是行业发展的重点。为老年人服务,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我们每个家庭,有利于企业行业的前途。

 

  (本文作者介绍:宜信财富首席财富管理专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银行成转移与洗钱帮凶令人惊愕 中行真的涉嫌洗黑钱了吗? 军工企业转制为何这么难? 中国银行真的开了地下钱庄吗 中国高层需要什么样的智库 别让社保基金在银行睡大觉、养闲人 爆料行业内幕—加油站的二三事 证监会举报奖励不该设上限 央行重夺货币主导权 廉价航空是一个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