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旅客机上险丧命孰之过?

2015年11月24日 07:36  作者:赵伊辰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赵伊辰

  机场内场急救车的一句“我们车进不了市区”,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是中国医疗资源最为丰富的首都北京,进一步的联想则更加令人不寒而栗:这事儿如果不是在北京,是不是真的就会成为一场悲剧?

南航旅客机上险丧命孰之过?南航旅客机上险丧命孰之过?

  昨日,有关一名南航旅客机上突发急病抢救遭耽误的新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在笔者看来,航空公司的确对旅客病情的判断以及处置略显不足,然而机场的应急响应能力更加值得关注。

  2015年11月22日,农历小雪。如期而至的一场大雪,使首都机场的旅客大面积滞留,整个机场陷入一片混乱。同样是这一天,一篇《南航CZ6101--生死间,一个记者有话想对你们说》,博得了所有网友的同情:机上突发恶性疾病,却没有得到及时处置,险些丧命。

  笔者注意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这名旅客在讲述自身经历时始终在追求尽可能的客观中立角度。然而在经历了生死劫难之后,作者不得不质疑航空公司处置突发疾病的应急能力,“原来很多夸奖飞机上如何高效救人的新闻,都是骗人的。“

  翻开南航的安全记录,不难发现这家以飞机数量计中国最大的航空公司在处置机上旅客突发疾病时有着优秀的记录和应急预案。无论是国内航班(例如2014年11月13日南航CZ3773航班)还是国际航班(例如2014年12月2日南航CZ330航班),南航的机组,签派(负责航班运行的后台指挥),应急响应,备降执行均体现这家航空公司对旅客的生命高度重视。然而,面对机上突发疾病,1%的响应不足,就会造成上述旅客自己身上100%的痛苦与生命危险。

  笔者认为,在本次事件中,机组对旅客病情判断的不足,是这起”鬼门关之旅“最大的导火索。根据旅客的讲述,其急性肠梗阻的发病过程可以用”病来如山倒“形容,旅客本人和机组对这一发病过程有着明显的认知不足。而由于沈阳到北京的航程短,飞行时间仅约一个半小时,这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不仅是旅客本人还是机组主观上对这种急症的轻视态度。尽管机组及时通过无线电联系了急救车,但笔者也认同旅客的观点,真正的问题从飞机落地后才真正显现出来。

  可以说,旅客最大的煎熬,不是在飞机飞行过程中的缺医少药,而是飞机落地后眼看急救车近在咫尺,却求医无门。根据目前南航公布的初步调查结论,当天执行航班的飞机存在“刹车故障“,无法及时打开舱门。很多人对此十分不解,开舱门与刹车故障有何关系?这种不解也加剧了对航空公司的不满。

  笔者不是民航从业人士,但笔者经常坐飞机,也经常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乘飞机。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当天执行任务的飞机在落地后需要停靠在“远机位”,也就是俗话的”不靠廊桥“,而根据民航的操作规程来说,停靠在远机位的航班,需要在地面保障部门就位的前提下,才可以打开舱门。既然机长已经通过无线电通知地面,而旅客回忆急救车也的确准备到位,那么地面长达50分钟的等待,是否跟航空公司地面保障部门有关,也就成为还原事件真相的一个重点。

  不论事发当日南航这架飞机是否的确遭遇了“刹车故障”,地面保障部门是否能够安排牵引车将飞机及时滑行到指定停机位,或者甚至在落地后直接安排舷梯打开舱门,这些都是值得在调查时关注的细节。旅客提到的自己“半蹲半爬”下的舷梯,是对当时急于求医的一种妥协,航空公司地面保障部门能否安排升降车,为担架提供便利;或者临时安排飞机改为靠廊桥,由担架直接抬出这些可能性,都是航空公司地面保障部门在处理这种“需要急救车的患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而如果说航班遭遇“刹车故障”,航空公司地面保障部门由于机组对病情的认知不足造成了响应不及时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那么急救车的响应和民航医院的处置,就一定是“船迟又遇打头风”。机场内场急救车的一句“我们车进不了市区”,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是中国医疗资源最为丰富的首都北京,进一步的联想则更加令人不寒而栗:这事儿如果不是在北京,是不是真的就会成为一场悲剧?

  答案是否定的,就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就在2014年,一名投保高端保险的病人,得到了“直升机包机,地面交通工具”全方位的紧急转运,从乌鲁木齐转运到北京的专科医院只花了4个小时。这并非笔者对“高端保险”的顶礼膜拜,但这足以说明地面保障部门处理突发医疗需求的能力是充足的,也引来笔者对南航地面保障部门更多的质疑;而急救车就担架一事与机组僵持不下,以及机场医院急诊的处置,更多体现的是机场自身应急医疗能力的问题。

  作为大型机场,一方面川流不息的旅客对基本医疗以及紧急医疗的需求基数,另一方面对突发医疗事件的应对,都要求机场在急救车和急救医院有着充足储备和及时的响应。然而从旅客的经历来看,笔者更加倾向于认为机场的应急能力不足。这种应急能力的不足,不仅仅是应对突发医疗事件。

  就在这篇文章发表的同一天,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旅客也同样度过了煎熬的一天。到晚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发布通知,由于停机位不足,将不再接收航班进港。部分航班不得不改飞其他机场,待停机位紧张得到缓解后,再飞往北京。

  然而,造成停机位不足的直接原因,是极端天气么?答案是否定的。根据公开资料,以客运量计全世界第二大机场,高峰时段每小时出港容量为86架次,在大雪天气时需要保证飞行安全的除冰车,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仅有51辆——这就有超过50%的缺口。平均除冰作业时间20分钟,而过长的除冰等待时间势必会造成机场的周转率下降,进而引发过长的等待时间,“二次除冰”等问题,整个机场的运行效率大幅下降。

  而这造成的不仅仅是巨额的经济损失,“丁香园”官方微博称,11月23日北京范围内大约有一千台骨科手术将不得不取消,而被迫取消的原因,是执行这些手术的骨科专家,由于在外地参加顾客会议,回程航班遭到取消而无法返京进行手术。

  偶然性中存在必然性——南航医疗事件在互联网上被爆出,与首都机场遭遇大雪大部分航班延误甚至取消,只是碰巧发生在同一天;首都机场也的确碰巧地处大雪偶发的纬度。只是这一切很难归结为偶然。

  只是,当大雪来临,航空公司——包括南航——的每一名员工不仅身心疲惫,还遭到旅客的谩骂不理解,航空公司更是遭受了巨额的经济损失。当南航忙于一线救火,忙于保证航班运行,忙于第一时间调查事实真相时,有没有想到外部原因?我们买机票时,有一项50元的“民航发展基金”——旧称机场建设税,这与航空公司收取的机票费相比也的确是九牛一毛。只是,这根鸿毛,在民航发展事业中,本应重于航空公司这些”泰山“。

  (本文作者介绍:最年轻的国航终身白金卡旅客,资深旅行评论员。)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航空神秘客南航旅客航空公司首都国际机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谁是让你买不起房的罪魁祸首 谁来保护小康路上的农民工利益 撤离大陆李嘉诚风光不再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东南亚工人没有中国工人好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 银行的未来还有什么值得期待 A股为何“牛失前蹄”? 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还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