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欣:私有的美联储如何保护民营经济?

2019年01月14日09:34    作者:魏欣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魏欣

  与其他国家的央行相比,美联储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尽可能尊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

  近期,由于美国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引发了川普总统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之间关于加息节奏的巨大争议。根据部分媒体的报道,川普总统甚至咨询律师,威胁要开除美联储主席。这也吸引了很多投资者关于其所有权的关注。美联储到底是美国政府的延伸还是传说中私有的中央银行?如果是私有的,它又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事实上,按照定义美联储既拥有私营的公司——12家区域性美联储银行,也拥有公共的部门——美联储理事会和公开市场委员会;既承担了民营经济互相帮扶的任务,也承担了联邦政府金融监管的职责。由于治国理念的不同,美联储的组织结构也与其他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存在显著区别。或许这是为什么美联储从命名上就没有使用“中央银行”、“美国银行”或者类似单词。

  从股本结构上来看,所有的美联储下属的区域性美联储银行确属私营性质,但是股东几乎没有什么权力。他们的股东就是辖区内受其监管的成员商业银行。但1913年的《美联储法案》特别规定,美联储银行的股东并不能控制美联储银行,不具备人事任免权,也不能够交易或者抵押其持有的股份。甚至作为股东,成员银行还不能全额获得美联储银行的盈利,具备非营利机构的性质。股东仅仅能够根据其持有股份,获得每年固定6%的股息。美联储盈利的超出部分将会直接划转给美国财政部,进入国库。比如2015年,美联储总共盈利1002亿美元。其中977亿美元上交国库,而股东只获得了区区25亿美元。所以联储银行的股东其实并没有享受到一般公司股东权力,他们充其量也就是个债权持有人。

  这12家区域性联储银行的私营性质导致了它们在操作上其实是行业互助协会,在本区域中自律监管民营银行,避免公权力的介入对市场出清造成干扰,甚至形成垄断性的市场力量。这些联储银行的董事由国会批准,平时也配合美联储理事会制定全国性货币政策,行使一部分公共事务的职能,也接受华盛顿的监管。当辖区内的商业银行出现危机(比如挤兑)的时候,区域联储银行使用从股东银行那里筹集到的资本金或者组织辖区银行对问题银行进行定点救助。这样稳定了市场,防止危机了的蔓延,同时始终保证了市场主导救助行动。比如在1998年的俄罗斯债务危机中,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使用了250倍杠杆撬动了接近1.25万亿美元从事套利交易。当时如果放任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倒闭,将导致参与交易的数家大型投行陷入连环倒闭潮。在随后的救市行动中,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理事会并没有介入。而是由纽约联储银行组织16家银行注入36.25亿美元,并共同接管了该公司。其中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公司根据自身情况拒绝了纽约联储的邀请。2000年初,14家救助银行决定有序清算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并归还了所有的资金。

  从职能上来看,美联储理事会也具备一般央行所应具备的功能,拥有类似政府部门的公有属性。根据《美联储法案》,其主要职能包括通过指定货币政策来扩张就业和打击通胀。其后在历次金融危机中,国会又不断赋予和加强了美联储的各项监管权力。1933年在大萧条之后,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签署了著名的《银行业法案》。该法案建立了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便于更加精确的调控货币政策。它同时扩大了美联储对银行业的监管权限,防范了金融投机行为的再次蔓延。

  但是与其他国家的央行相比,美联储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尽可能尊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一旦度过危机,国会常常会根据实际情况取消美联储的部分权力,恢复市场的正常竞争功能。因为从短期来看,过度监管可以迅速稳定市场,而从长期来看,过度监管会扭曲和分割市场,降低社会效率,鼓励套利交易。比如:1956年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的《银行控股公司法案》去掉了对控股公司跨州经营银行业务的限制;1980年卡特总统签署的《存款机构去监管和货币控制法案》去掉了对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的限制;1999年克林顿总统签署的《金融现代化法案》去掉了对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混业经营的限制。

  那么为什么美国国会要设立这样一个半私营半官方的中央银行呢?这就要回到美国的国父们对治国理念的认识。从欧洲逃出来的清教徒和新移民们始终保持了对公权力的高度警惕和对市场力量的敬畏。选民普遍反对设立一个欧洲式的强大中央银行,更愿意相信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这导致美国建立后的20多年里没有央行,民营银行挤兑和倒闭的危机时常发生。政府和私营业主都很难获得信贷资源。

  直到1790年,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议建议美国第一银行。按照当时的设想,央行被设立为公私合营。美国政府虽然是央行的第一大股东,但是被立法禁止干涉经营管理。他仍然招致了以国务卿托马斯杰弗逊为首的激烈反对。批评者认为,央行的存在显著增强了大企业主获取信贷资源的能力。在社会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这会对南方农场主、小企业主形成挤出效应,加剧了优胜劣汰和贫富差距。当时的银行业者甚至还认为,庞大央行的出现会破坏银行业的竞争生态,抢了民营银行的生意。

  虽然汉密尔顿赢得了内阁会议的辩论,主导了美国第一银行的建立,但是这些意见导致了20年后它的关闭和其后美国第二银行的关闭。美国在形成统一、稳定的金融市场和保护市场健康的竞争生态之间来回摇摆,始终拒绝任何形式政府扩权的倾向。甚至在美国第二银行关闭之后,美国再次度过了80年没有央行的历史。在又经历了数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之后,美国才在1913年建立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美联储系统。这个一半私营一半官方的机构很好的维护了一个强大统一,但又不失市场活力的金融系统。近期,我们甚至还看到了新兴的Robinhood网络银行破天荒的为客户提供3%利率的活期美元存款账户。

  对中央银行的批评声音在200多年之后的今天依然存在。次贷危机之后,为了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防止华尔街投行“大而不倒”,奥巴马总统于2010年签署了《多德佛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授权美联储对商业银行进行名为“综合资本分析和评估(CCAR)”的压力测试。这项法案在其后的实施中招致了广泛的批评。因为过于复杂的压力测试流程为银行带来了沉重的监管成本,导致区域性中小型银行根本无力承担,不得不出售给大型银行。结果本来旨在破除“大而不倒”的法案反而加剧了“大而不倒”的进一步升级,行业集中度不降反升。这种情况最后在川普政府的建议下得到改变,美联储对中小银行采用了更为简便的监管策略,降低了他们的成本。这更好的保护了民营经济、健康的竞争环境和消费者的多样选择权。

  1790年汉密尔顿在给华盛顿总统的报告中写道:“国家银行存在的目的是为政府和私人提供信贷支持。前者提供了国家保护权力和利益的力量;后者为个人之间的商业活动提供便利和延伸”。这很好的诠释了国父们对美国中央银行的理解。汉密尔顿的故事也被编排成了百老汇音乐剧,被纽约人民不断传唱。

  (本文作者介绍:专栏作家,曾在美国供职于大型共同基金管理公司。)

责任编辑:张文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美国 特朗普 美联储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杭州女销售1年卖106套豪宅总价12亿 年收入约100万 12306技术部主任:第三方抢票软件会导致系统服务瘫痪 新主席三把火:科创板、两融平仓线、鼓励券商买A股 女子超市买10瓶海天酱油 3瓶瓶盖内都有活蛆 许家印比王健林强在哪儿:不懂政治的土豪不是好商人 雏鹰农牧亏33亿要饿死多少猪? 154万or251万or4000万 月薪一万吃不起车厘子?"车厘子自由"背后不是真贫穷 中国最赚钱企业来了:一年1.2万亿利税 3亿人买单 美财长:中美贸易高级别谈判将取得“重大进展” 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后 A股迎来了千股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