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为何拒绝亚裔申请者?

2015年08月11日 08:58  作者:林志涛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林志涛

  亚裔父母在孩子求学阶段,太过憧憬名校,为了充实大学申请材料,鼓励孩子计较分数,精明设计课外活动,而忽略了孩子的适性发展,或许就是这些集体行为造就美国社会对亚裔的刻板印象。相比于条件类似的其他族裔学生,哈佛更倾向拒绝亚裔申请者。

美国名校不爱高分的亚裔学生美国名校不爱高分的亚裔学生

  今年5月15日,美国64个亚裔团体在华府国家新闻俱乐部举行记者会,联合向美国联邦司法部与教育部提出行政申诉,指控哈佛大学与其他几所常春藤名校,以种族配额进行招生,将学业成绩优异的亚裔学生拒之门外,长期有系统的歧视亚裔学生,要求两大部门对哈佛的录取新生程序进行调查。

  七月初,美国教育部以联邦法庭已经有一项类似案件为由,驳回了亚裔联盟提出的行政申诉;不过在此同时,教育部所提的类似案件,德州女学生阿比盖尔费雪儿的入学歧视案​​,美国最高法院则同意重新开启新一轮的听证,这对于亚裔联盟是一个重要鼓舞,显示亚裔社团的声音被听见,这项攸关亚裔学生权益的议题已经被关注与讨论。

  亚裔学生真的被歧视吗?

  根据亚裔联盟提出的数据显示,尽管申请哈佛的亚裔学生GPA在最顶尖1%等级,入学考试SAT也接近满分,但是相比于条件类似的其他族裔学生,哈佛更倾向拒绝亚裔申请者,普林斯顿大学2009年所做的一项调查似乎也佐证了这样的说法。

  由社会学家托马斯-埃斯彭席德(Thomas Espenshade)和亚力山德里娅-沃尔顿-雷德福(Alexandria Walton Radford)所做的一项研究,对9000名申请名校的学生调查发现,亚裔的SAT必须比黑人学生高出450分(总分2400分),才可能有相同竞争的机会,比西语裔学生要高出270分,甚至比白人学生都要高出140分。

  面对这样的质疑,学校方面最常见的解释是,亚裔申请者能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但是缺乏创造力或领导力含糊说法,而这样的解释又很难提出证据证明其真实性。亚裔父母在孩子求学阶段,太过憧憬名校,为了充实大学申请材料,鼓励孩子计较分数,精明设计课外活动,而忽略了孩子的适性发展,或许就是这些集体行为造就美国社会对亚裔的刻板印象。

  一家经营过大学预科事业的公司HS2 Academy负责人曾表示“每个亚洲申请人都会弹钢琴,或参加过管絃樂,很多人打网球,希望成为医生,申请书都会提到移民的故事”。这种同质性造成了亚裔“没有个性、缺乏创造力的刻板印象。

  会读书的机器人 软实力薄弱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华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华人移民美国后,面对资源缺乏的情况,自然会希望下一代能以优秀的头脑与比别人勤奋的积极态度,进入一流学府、找到一流工作,靠自己的力量成为人上人。但是亚裔父母过于殷切的规划,看在美国社会眼里却成为太多功利计算,没有鼓励孩子适才适性多元发展。

  美国大学入学录取方式不是完全的“成绩导向”,而是采取多元标准,也就是学业考试成绩仅占录取评量的一个部分,申请者的课外活动、体育活动、申请信与推荐函的质量,另外家庭成员的遗留地位(也就是家人是否曾就读该校,是否有政商名人)这些所谓的“软实力”也都占据相当重要的考量依据。亚裔申请者在除了学业成绩外的其他项目,表现就相对薄弱且同质化,给人一种“千篇一律的亚洲人”形象。现在竟然有不少亚洲人父母,为了顺利帮孩子挤进名校,花钱送孩子去补习班,学习如何看起来不要太像亚洲人!

  平权法案 造成逆向歧视

  1965年美国通过了平权法案,此法是为防止社会各层面对“肤色、宗教、性别或种族”等少数群体加以歧视而给予优待的措施,入学时的种族配额就是其中一项。高等学府为了维持校园的多种族多元性,给予拉丁裔与非洲裔学生一定比例的配额是有其维护平权的社会意义,但在优惠性差别待遇的推行中,却似乎对亚裔学生形成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逆向歧视。此外,哈佛也没有解释为何亚裔学生的录取率比白人也低很多的现象。

  哈佛大学教授雅斯查-蒙克去年在纽约时报曾经发表一篇文章指出,哈佛注重招收非洲裔和西语裔美国人,但却对围绕着校友子女(约占学生人数的12%)和特招运动员(约13%)的偏好视而不见。真正的问题在于,在一个靠能力说话的体系中,白人将会成为少数群体,而哈佛很难接受这一点。

  以2008年为例,哈佛大学所有SAT成绩非常高的申请者当中,超过一半的人都是亚裔,然而,亚裔在新生中所占的比例仅为17%。这样的现象对亚裔美国人地确有明显不公平,长期以来亚裔在都表现得太过温驯,声音太小,甚至习惯性地对公众领域冷漠,就如同这次哈佛申诉的发起人赵宇空所说的,亚裔不是没有领导能力或是不愿意承担风险,亚裔只是鲜少在政治议题上发声,争取权益。或许这次哈佛申诉是个好的开始,扭转亚裔缺乏个性的刻板印象,让亚裔的声音被听到,亚裔的实力能获得美国社会应有的肯定。

  (本文作者介绍:美国达理律师事务所主管律师,具有美国移民与国际交易方面之专长。美国纽约市律师协会移民委员会委员与推荐律师,《美国移民及签证指南》共同作者。)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全球新闻眼》是一档由新浪财经全球记者和撰稿人团队为您呈现的原创专栏集。真相远比价值观更重要。敬请关注全球新闻眼微信公众号:全球新闻眼。扫码更方便。

全球新闻眼

文章关键词: 名校高分低能美国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中国经济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当美国拆迁遇上钉子户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金融的黄金时代正在中国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 A股为何“牛失前蹄”? 为什么现在一定要救市? 高层讲话暗示企业汇率风险加大 从日本看中国:汇率破局下的利率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