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创新的摇篮不只有硅谷

2015年05月15日 12:09  作者:柯映红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柯映红

  提起高科技和创新,人们自然联想到加州的硅谷,说起金融,无人不知纽约的华尔街。然而,这个以金融、时装、艺术、媒体娱乐著称的繁华都市,其实还孕育着一个高科技中心“硅巷”。经过10多年的努力,它正悄然跻身美国科技创新领导者行列。

Flatiron District(熨斗区)Flatiron District(熨斗区)

  杜撰出来的“硅巷”

  硅巷的发源地在纽约曼哈顿第5大道和23街交界的Flatiron District(熨斗区)和周边街区。这个区因标志建筑“熨斗大厦”而得名。

  熨斗区在成为纽约高科技摇篮之前,见证了各种行业的兴替,先后聚集了玩具厂家、摄影工作室、出版商、广告商,直到一批与广告相关的科技企业悄然在此落户,播下科技的种子。

  硅巷的诞生离不开西部的硅谷。硅谷指加州北部圣塔克拉拉谷一带,因曾经聚集了一些芯片厂家而得名,后来不少高科技公司纷纷在硅谷落户,涌现出著名的企业象谷歌[微博],苹果,在高科技创新方面引领美国乃至世界的潮流。硅谷的崛起尽管归结于众多因素,其中三个要素至关重要。

  首先,美国政府在加州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发展国防工业,推动了当地的研发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斯坦福大学功不可没。早在20世纪4、50年代,该大学工程系主任 FrederickTerman 就鼓励师生积极创业,从而涌现了一批象HP这样的高科技企业,Terman被誉为“硅谷之父”; 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风险投资为高科技企业提供发展资金,硅谷如虎添翼。

  纽约的硅巷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才羞涩萌生。据说“硅巷”是最早一纽约猎头杜撰的名字。当时高科技人才一心向往硅谷,他试图用“硅巷”Silicon Alley 混淆视听吸引眼球,没想到“硅巷”一词被沿用至今,后来泛指在纽约整个地区的高科技领域,包括网络、金融技术、新媒体、数字媒体、通信、软件、生物技术,网游等等。

  90年代中期正值硅谷高科技泡沫崩溃之前的巅峰,硅巷的出现是硅谷高科技影响力及其泡沫在美国包括纽约的自然蔓延。这个时期硅巷没有出现可圈可点的公司。同样,硅谷泡沫崩溃后短暂的高科技萧条也波及到硅巷。

  庆幸的是,硅巷的高科技萌芽并没有因此夭折,而是逐渐成长,形成一定规模和自己的特色。截至2014年底,硅巷接受风投资金的笔数、风投金额总数以及科技公司IPO数量,均名列硅谷之后,位居全美第二,在科技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接近30万人。

  下图显示2015年科技公司IPO储备。硅谷遥遥领先,纽约尾随其后,与名列第三的麻省逐渐拉大距离。

2015年科技公司IPO储备2015年科技公司IPO储备

  纽约市政府是如何打造“硅巷”的

  尽管硅巷与硅谷还存在不少差距,它一路走来着实不易。据一位风险投资人士说,他亲身体验了硅巷过去近10年发生的变化。2005年,在硅谷创办的公司被收购后,他回到故乡纽约,改行做风险投资。开始几年他对硅巷有些失望。这里看不到硅谷的活力,也缺少高科技创新的生态系统。波士顿的创业氛围也好过纽约。更难以接受的是,常常有纽约人对从事科技创业嗤之以鼻,认为它低华尔街一等,搞技术的大多不愿意加盟科技企业。

  好在这位风险投资家留了下来,随着硅巷的创业氛围逐渐成型,投资机会日益增多,他的团队先后参与了上百家企业的投资。他说,今天的硅巷和2005年已不可同日而语。知名科技企业包括谷歌、Facebook, eBay[微博],Twitter,微软[微博]等在2011年前后纷纷在纽约开设大规模的研发中心,利用纽约当地的技术人才,以及纽约这座城市特有的魅力吸引其它地区乃至其它国家的各种人才。

  硅巷近几年蓬勃发展,有诸多因素促成。其中政府的引导和投入,以及美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为硅谷提供了特别的发展机遇。纽约正式将科技创新纳入发展规划,并将这个愿景向政府和民众广泛宣传,很大程度归功于纽约前市长彭博(彭博于2002年1月-2013年12月任纽约市长)。

  2001年911恐怖分子袭击世贸中心之后,纽约的金融业受到重创。彭博意识到过于单一的财政收入存在风险,提出纽约不能光指望华尔街,经济要多元化发展,将高科技定为新的发展方向。2007年的金融危机再次验证了他的担忧,并促使纽约人正视华尔街潜在的风险,对高科技创新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

  纽约政府在推动高科技创业方面做了实实在在的工作,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分享型办公场地和孵化器:纽约有74个政府资助的创业孵化中心和220个低租金的共享办公地点供创业者使用。这些场所为创业者提供分享、交流与合作的环境,并协助创业者吸引投资。另外,孵化器大多配有导师,让成功的创业者为正在创业的年轻人提供传帮带。

  资金:纽约政府目前设有两个资金,一个是纽约种子期基金(NYC Seed Fund)。这个基金提供种子期投资,金额上限20万美元,要求创业者中至少一个具有技术背景,公司业务在软件或网络技术领域。目前该基金已经投了26家公司,其中两家成功退出。另外一个是纽约合作基金(Partnership forNYC),由KKR的创办人之一Henry Kravis 发起,投资在金融技术、医疗健康IT、生命科学方面处于种子期或扩张期的纽约公司。

  一站式信息平台:经过几年的努力,纽约政府将整个地区创业相关信息都汇总到一个网站下。包括收集了6,454家创业公司的信息,其中979家通过Made in NY资质认证 (75%或以上的产品或服务在纽约当地开发);活跃于纽约地区的166个投资机构的信息,创业公司发布的招聘用人信息等。

  技术人才:纽约政府知道,要发展硅巷最终是人才的角逐。纽约政府做了短期和中长期布局,包括推出“NYC TalentDraft”(纽约人才引入)措施— 资助纽约的创业企业高管去全国各大院校吸引电脑和工程学生,同时定期组织各大院校的学生来纽约访问企业。他们的人才吸引活动遍及美国各地包括硅谷的院校。

  纽约政府还着手培养自己的高科技人才。2011年,纽约从众多的投标者中选择康奈儿大学及其以色列合作伙伴 Technion-Israel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来共同创建和运营专门培养高科技相关人才的研究生院。Technion-Israel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在以色列就象斯坦福大学在硅谷。研究院建在纽约的罗斯福岛上,预计总投入将达20亿美元,其中还包括15,000万美元的风投基金。建校的资金主要依靠个人和机构的捐款和投资。康乃尔大学的校友,著名慈善家Charles F. Feeney 为这个学院捐赠了35,000万美元,算是奠基献礼。研究生院预计从2017年起陆续向纽约输送毕业生。

  硅谷和硅巷

  外来人自然想知道,硅巷和硅谷有什么区别。我们从创新关注点、投资人的态度以及创业者三个角度来看两者的区别。

  硅谷的优势是纯技术的创新,例如软件、硬件、网络;硅巷更多时候是用硅谷的技术对特定的行业进行创新和建立细分市场,常常围绕金融,广告媒体,零售和医疗等领域,这些都是纽约和周边地区非常发达的行业。

  硅谷的创新更注重颠覆一个领域,往往被投资者认为风险更高,因此愿意给更高的估值;相比之下,硅巷的创新所围绕的那些领域,金融技术、广告媒体,零售以及医疗等,往往被投资者认为相对低风险低估值。

  有人还指出,和硅谷公司比较,纽约公司更急于变现,从创业第一天起就琢磨怎么从客户那里收费,难以容忍硅谷不少公司融了大量的风险投资资金仍然分文不赚的况态。过早专注销售额,一方面有助于降低风险,另一方面也会阻碍一个公司完成对一行业颠覆的重要使命。

  我们无法对此说法加以评论。不过投资者的估值从另一种角度验证这个说法至少有一定市场依据。

  就以几家最近挤进10亿估值俱乐部的纽约“独角兽”为例。它们的销售额和/或利润都相当可观。但硅谷公司相比,估值则黯然逊色。 今年三月份,Pinterest 估值110亿美元,Snapchat 估值150亿美元,这两家企业都暂时没有多少销售额。

  是否要为纽约公司在估值方面所受的貌似不公平待遇打抱不平?其实大可不必。创业者之所以选择纽约,是因为它具备其它地方无法替代的优势,尤其在消费类、电商、广告、媒体和时装等领域,纽约能提供广泛的市场空间和客户群,尤其是愿意付费的客户。再者,不少选择纽约的创业者对这个城市情有独锺。下面这段话颇能代表纽约创业者的心态:

  “我认为全球三个最佳创业中心,硅谷、纽约和伦敦,纽约的生态系统最多元化。它有一个迅速崛起的创业社区,充裕的资金和人才,置身于发达的媒体、时尚和金融环境中。另外,这个城市对创业者提供大量的支持。我们三个创始人决定落户纽约,开始不是出于什么战略决策。有一段时间也想过是否要搬去硅谷,考虑到我们的业务介于可持续发展、电商以及设计三者交汇处,最后决定还是纽约最适合我们。还有,我们说白了就是喜欢在纽约生活。”——Holstee 创始人 Fabian Pfortmueller

  (本文作者介绍:英文名Coco Kee,美国KGA顾问公司执行合伙人,中美企业跨国市场拓展、融资和兼并的高级顾问。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Haas商学院。)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全球新闻眼》是一档由新浪财经全球记者和撰稿人团队为您呈现的原创专栏集。真相远比价值观更重要。敬请关注全球新闻眼微信公众号:全球新闻眼。扫码更方便。

全球新闻眼

文章关键词: 硅谷高科技创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老艾侃股:蓝筹接连异动 周五将再现上涨定律 当我们在谈创业板时我们在谈什么 牛市有了这些大局观你才能赚大钱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谁敢在黑天鹅脚下淘金 谁是拯救股民的120? 2016年房地产税仍难以实施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 高层讲话暗示企业汇率风险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