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慧保天下
监管叫停试点非寿险投资型业务,对于财产险行业的影响不容小觑。毕马威2016年10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截至2015年末,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存量规模超过3000亿元。而据保监会发布的数据,2015年全年,财产险公司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也不过8423.26亿元。
在接连出拳着力严控寿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产品之后,近期,保监会将严控利差损风险指向了非寿险领域。近日,慧保天下独家获悉,保监会已于近期召开专题会议,决议停止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试点。
按照毕马威的有关研究,截至2015年末,市场上存量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投资部分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元,在财产险市场占据有相当分量,2015年全年,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也不过8423.26亿元。
规模虽大,涉及的保险公司却不多,同样是根据毕马威的研究,目前市场上共有8家公司经营非寿险投资型产品,但集中度很高,主要集中于安邦财险以及天安财险,2015年,两家公司保户储金及投资款一项分别达到了1947.88以及1266.99亿元。
监管停止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试点,波及超3000亿存量保费
监管叫停试点非寿险投资型业务,对于财产险行业的影响不容小觑。毕马威2016年10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截至2015年末,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存量规模超过3000亿元。而据保监会发布的数据,2015年全年,财产险公司的原保险保费收入也不过8423.26亿元。
与诸多中小型寿险公司都经营中短存续期业务不同,经营有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财产险公司数量并不多。在保监会官网上进行检索,发现自2010年以来,先后有8家公司获批试点经营投资型产品,包括安邦财险、天安财险、紫金保险、太保产险、人保产险、华泰财险、众安保险以及平安产险。不过这8家公司获批经营投资型新产品的时间并不相同,年报当中可以反映投资部分业务收入的“保户储金及投资款”一项,规模也相差悬殊。
2014、2015年,8家财产险公司保户储金及投资款规模(单位:亿元)
可以看到,2015年,8家公司中,仅安邦财险以及天安财险两家公司的保户储金以及投资款规模就已经超过了3000亿元,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其余6家公司中,人保财险是唯一超过10亿元的公司,但2015年仅21.64亿元的收入,相较其当年超2000亿元的保费收入来说,仍旧微乎其微,紫金保险更是已经彻底停售。
但2015年的数据并不能代表目前市场的真实情况,事实上,其中几家公司由于在2015年下半年甚至2016年初才获批试点经营非寿险投资型新产品,因此,其经营情况要在2016年才能有充分体现。
例如人保财险是2015年 7月获批经营四款储金型家财险,销售期限为一年,规模最高可达100亿元;众安保险在2015年10月获批试点四款投资型产品,销售期限为一年,规模最高可达120亿元;华泰财险在2015年11月获批试点经营三款投资型产品,规模最高为300亿元;平安产险在2015年12月23日,获批试点经营三款不同期限投资型产品,总规模最高可达360亿元。如果这四家公司都充分利用销售额度的话,则最多可实现880亿元保费收入。
先寿险再财险,严控投资型业务,保监会开打组合拳
从特征来看,非寿险投资型产品与寿险中短存续期产品有诸多类似之处,其一般与家财险以及意外险相组合的形式出现,存续期间一般在1-3年,最长可达10年。根据投资收益率是否预定,该类型产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预定收益型(固定利率或联动利率)和非预定收益型,目前市场上,预定收益型为主流,非预定收益型则较为少见。一般而言,主要以银保渠道为主。
在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险企投资收益率有所降低,险企各类投资型产品的利差损风险都在加大。而如今,在严控寿险中短存续期产品规模之后,监管又决定停止非寿险投资型产品试点,先寿险再财险,左右开弓,强化风险管理的决心可见一斑。
其实,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并非新鲜事物,从2010年,华泰财险开发出第一款储蓄型家财险以来,其在国内已经发展了十几年,发展情况深受监管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2008年之前,以华安保险为代表的个别险企曾大肆发展投资型业务,但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利差损风险凸显,监管逐渐提高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经营门槛,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同时暂停了一些险企的产品批复,导致在一段时间之内,非寿险投资型业务在市场上几乎销声匿迹。
2010年,开始有险企重新获批经营非寿险投资型业务,2012年之后,随着险企投资收益的走高,一些公司更是加大了对于该类业务的投入力度。如今,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再度下滑,监管再度收紧投资型业务,与2008年的政策收紧,颇为相似。
一位寿险公司人士直言,在投资收益上升时期,允许财产险企经营投资型业务,使其得以分享投资盛宴,而如今,其投资型业务也与寿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一样面临严格管控,其实也是非常公平的,因为非寿险公司的投资型业务与寿险公司的中短存续期产品有众多类似之处,面临的风险也类似,如果只是严控寿险公司,显然有失公允。
从华安看安邦、天安,停止投资型业务将带来阵痛
华泰财险是国内首家经营非寿险投资型业务的公司,到2015年其累计开发了14个投资型保险产品,涵盖货币市场、债券投资、基金投资和股票投资等多个领域,最高管理规模超过160亿元。
尽管如此,第一个将投资型产品做到极致的却并非华泰财险,而是华安保险。2004年开始,华安保险开始销售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到2007年,股市不断走强,华安保险更是全面转向理财型业务,甚至不惜压缩常规业务。有媒体统计,从2004年7月到2007年,该公司累计销售理财型产品达到218亿元,而2008年全年更是高达130.5亿元。
借助红火的资本市场,大肆销售投资型产品一度为华安保险带来了超额收益。据当时的媒体报道,仅2006年华安保险投资型业务产生的投资收益就平衡掉了该公司之前车险经营上的全部亏损,更出现8000万元的账面溢利,2007年的全年综合收益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2.5%。
但随着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不期而至、股市泡沫的破裂,曾风光无限的投资型产品也给华安保险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流压力。也是在这一年开始,保监会加大了对于理财型产品的管控,不再批复华安保险新的投资型产品,2009年开始,其不得不从投资型产品回归到常规业务。
如今8时间过去,类似的情况再度发生。
2012年,资本市场回温,保监会也开始进一步拓宽险资运用渠道,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开始有所提升,曾经一度销声匿迹的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又再度引发了保险公司的重视。可以看到早在2010年就已经获批销售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的安邦财险,正是在这一年加大了对于该类型产品的销售力度,保户储金及投资款从2011年“无”,一跃升至近700亿元。天安财险是也在2013年获批经营投资型新产品。
2010-2015年安邦财险以及天安财险的保户储金以及投资款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从以下表格可以看到,随着保户储金以及投资款的快速增长,近年来,无论是安邦财险还是天安财险的投资收益相较以前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天安财险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呈现稳定发展态势,但净利润变化不大。而安邦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近年来有所收缩,但随着投资收益的猛增,净利润大幅增长,2014年超过170亿元,2015年有所减少,但也超过了90亿元。
2013-2015年天安财险关键指标(单位:亿元)
2012-2015年安邦财险关键指标(单位:亿元)
(本文作者介绍:慧保天下,记录保险业神话所讲述的时代,书写内容极客的媒体故事。)
责任编辑:邹枫 SF168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