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不是万能的

2017年01月03日11:23    作者:林瑶珉  (0)+1

  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林瑶珉

  保险经营实践,其过程也在教育民众,培育市场,传播正确的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任何单位、家庭和个人,在风险面前,都须有综合性的风险管理手段,有担当,有控制,当然也要有保险。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适用于对其经济有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风险。

  “保险姓保”提出后,有人说:保险本来就姓保,无须强调。其实不然,强调“保险姓保”很有必要。一则,可能因为渐行渐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二则,可能因为痴迷于创新,忘却了本源。

  落实“保险姓保”,应理清“保”的内涵与边界。在领会“国十条”以及行业最高领导最新讲话精神后,笔者体会之一是,保险不是万能的。这里不是谈万能保险,而是说,保险有之能为,有之不能为;有之可为,有之不可为。

  如果我们还承认,保险是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保险的经营对象是风险。那么,按照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保险并非对所有的风险都适用,比如一根鞋带断了,个人损失甚微,完全能够承担,没必要有这样的保险;按照保险的基本原理,也有所谓“可保风险”的概念,比如我们现在可以买到全球医疗险,但是买不到太空医疗险,因为目前还缺乏对这一风险的评估依据。

  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演进,新的风险层出不穷,保险业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机会和挑战;与此同时,保险业的承保技术、承保能力也随之不断提升,所能够承保的风险种类和范围日益拓宽。是风险种类的日新月异,推动了保险业的进步。然而,这不等于保险已经无所不能,或者保险的经营实践已经从可保风险原则下越域。

  在技术与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有许多新的风险是保险业从未触及的,更谈不上把握其风险特性与规律,特别是在责任保险和保证保险领域。对于这些风险,如果没有风险评估依据而盲目承保,其冒进的经营行为将导致保险公司自己不保险。经营风险者,对风险当有敬畏之心。

  面对每张重大疾病保险的保额10万元二十年不变的状况,有人分析过,造成这种保障不足的原因不是消费能力,二是消费观念;业者忧患之,致力改善之。如今,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保险公司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承保能力、拓宽承保范围、实现服务可及等方面,有了更大的空间。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新技术应用,引导、激发和满足民众真实的保险需求;当然,我们也因此变得有能力去承保那些单次损失金额很小的风险,并且获得利润。但是,如果我们热衷于让用户接受最高赔付金额只有几十元,又难得消费一次的保险,是否有违初心?在保险公司获客乃至获利的时候,客户购买这种保险的意义是什么?是否有利于对民众风险管理理念和行为的培育?至于那些假保险之名,“承保”不具有可保利益的事件者,其害更是算数比喻所不能及。

  在社会医疗保险中,人们熟悉的一个词是“起付线”,该金额以下的医疗费用由个人自行承担。同样地,在商业医疗费用保险以及其他许多险种中,也有与之类似的“自负额”条款。

  如我所解,其意义表层是被保险人自行承担费用损失,保险机构减少赔付;里层是控制医疗费用,提升医疗卫生资源效率;深层则是引导民众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不仅通过保险进行风险转移,还会主动承担风险和控制风险。

  由此可见,保险经营实践,其过程也在教育民众,培育市场,传播正确的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任何单位、家庭和个人,在风险面前,都须有综合性的风险管理手段,有担当,有控制,当然也要有保险。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适用于对其经济有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风险。

  因此,在弘扬“保险姓保”的当下,把握保险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不仅要控制中短续期高现金价值保险的泛滥,也应该重视保险对民众风险管理行为的正确引导。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资深保险职业经理人。)

责任编辑:邹枫 SF168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