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突飞猛进一定就有问题?

2016年01月14日09:23    作者:宋聆  (0)+1

  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宋聆

  一款产品而已,值得各位大家如此口诛笔伐吗?《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规定的投资范围包括万能保险产品,难道人社部的也傻乎乎地被骗了?也助纣为虐,或者投入到庞氏骗局去了?

  相关阅读:证券业官员质疑万能险合法性

  保险业貌似很少获得金融业主流正面的评价。前几天一大V甚至将保监会比做小妈、说保险业是对外拐卖家产的。这么侮辱人的说法,居然获得了包括金融学教授在内的一些知名经济人士的认同。

  一款产品而已,值得各位大家如此口诛笔伐吗?《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规定的投资范围包括万能保险产品(还有投资连结保险呢),难道人社部的也傻乎乎地被骗了?也助纣为虐,或者投入到庞氏骗局去了?

  其一,万能险为什么有市场?

  2016年保险业开门红的程度远超过2015年。据《证券日报》报道,今年元旦,包括中国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在内的多家险企当日保费即超100亿元。而2016年开门红的主打产品,仍然是万能险。

  对于有经验的保险人来说,上述光景并不意外。甚至可以说:资本市场人士认为年景不好的时候,保险公司的保费规模反倒可能越大。

  原因何在?不是万能险受欢迎,而是有固定收益、且该收益远超银行存款利率的产品受欢迎。

  可以这样说,理财型保险之所以发扬光大,纯粹是托银行业垄断的福。

  如果您记性够好,大约可以记得不远的几年前天鸿借余额宝成就第一大基金规模江湖往事。各类宝宝引得原来是银行储户搬家,募得的资金基本又以各种形式返回银行。一来一回,没有创造太多的实际价值,但基金公司、公众都得了好处。银行成也利率管制,败也利率管制,因利率低而致存款大逃离,只得以更高的成本吸回了资金。

  理财险保险也是吃的这碗饭。譬如眼下,银行存款利率一降再降,股市一绿再绿,有一款收益远高于银行存款的正规金融产品,作为一个普通的、没有很多投资经验的老百姓,你会不会动心?

  如果你能认可当年余额宝做的事,请对包括万能险在内的理财保险多一份宽容,它没有你想像的邪恶。

  其二,万能险保费是什么性质?

  有文章将万能险保费与基金类比,并由此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比较,质疑通过万能险募保费来举牌上市公司所获得的股票是否有投票权。

  对于公募基金来说,这不是一个新问题。因为公募基金一是资金特性,通常持有股票时间较高,更关注短期收益而对公司长期经营不怎么关心,如果获得对企业的巨大影响权对实际的股东不公平;二是每只公募基金的资金实际所有人为基金持有人而非基金公司,基金公司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代表基金持有人的意图值得怀疑。

  但万能险的保费的性质与公募基金一样吗?显然不一样。

  保险公司收到万险的保险费后,要根据精算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计算负债、确认营业收入。经计算、确认后的万能险保费是保险公司的资产、而非受托管理的资金。保险公司既然是这笔保费的所有人,为何不能支配?如果购买的股票没有投票权,那购买的房产(假设为养老地产)是否为其所有人?当然,实际的精算规则十分复杂,这仅是一个简单化的论述。

  请注意,单个万能险账户与信托公司的单个信托产品、公募基金的单个基金产品完全不是一回事。即便每个万能险账户有独立的结算利率,也不代表着该账户的资金属于投保人。理财型保险产品家庭中的另一成员:投资连结型保险更接近于基金的特性。而在保监会的一些口径中,投连险与纯管理型保险产品的保费一样,需要从保险公司的资产规模中扣除。

  其三,保险公司是庞氏骗局吗?

  万能险保费既进入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那显然大家要关注的问题是,保险公司大规模的卖万能险是否如被高利贷、P2P、非法集资一样是庞氏骗局?

  如何判断庞氏骗局,相信批评者都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有彻底的自由主义者眼中,社会保险就是庞氏骗局。

  就一般来说,如果一个行业,按要求计提了风险准备金,按要求上缴了并形成了全行业的保障基金,接受监管,那这个行业是否可以仅因利率高、存在资产负债不匹配的风险就被认定为庞氏骗局?您能确定银行业不存在资产不匹配的问题?

  保险业不如银行幸运,得自己缴存、形成保障基金,叫中国保险保障基金。这是中国保险业的稳定器,比银行存款保险要早很多年。这个基金成立后第一次出手是接管了当时因掌门人入狱而飘摇的新华保险,目前的上市险企之一,之后还出手过中国中国刚刚入股的中华联合控股。

  至于抨击万能险并非保险产品的专业人士,请去研究《万能险精算规则》。保险业是个技术活儿,虽然被卖成了忽悠。

  其四,突飞猛进是否一定就有问题?

  宝万之争带来的讨论是认为中国保险业如此热衷于举牌,会因资产负债不匹配而带来高度风险。

  资产负债匹配始终都是保险业的一大难题,但喷者容易、实行难。因为可供学习参考的理论都没有。

  众所周知,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的特点,这是其他金融资产所没有的。也正因为此,保险资金的配置极难,因为这与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资产端与负债端两个久期、保险公司获得现金流的能力等因素有直接关系。而这其中的大部分因素,并不能获得确定的结论。

  众所周知,所有的金融产品都与利率有极高的关联性。保单利率长期挂钩银行存款利率即是一例。但我们是新兴国家,未来的经济变化是非常难测的,“完美匹配”曾给保险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有经验的保险业人都知道,短期内不能轻言谈匹配;而长期,即便是券商中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请问您能预测到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利率走势吗?那怎样就能得出结论,认为险资投向某一类资产一定会给保险业、甚至国家带来风险呢?

  任何一种现象必有其因,光靠人力是吹不大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市场的力量。这种力量如水,你在甲处堵住,会在乙处以其他形式冒出。曾有舆论忧心忡忡的认为保险业已经脱离了保障的本质,前任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任时颇搞过一阵“调结构”、“让保险回归保障”,收效甚微,原因就在于市场自有其自身的逻辑和力量。与其攻击它、妖魔它,不如想想,为什么会有它?怎样让它更好?保险业、尤其是资金运用确实有问题,但需要的是建设性的讨论,而非无休止的、状似目光如炬的开脑洞。

  一款产品而已,何劳各位如此妖魔化?

  感谢围观。

  其实也没有什么,公募基金的也没有必要不平衡。想想去年股灾前,募集个产品多么容易。这就是市场的力量。

  (本文作者介绍:宋聆,关注保险业中宏观的运营与发展。)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范晓军 SF096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保险业 万能险 基金

推荐阅读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中国股市参与主体整体错位了 老艾侃股:管理层应出手救市 弥补熔断所犯过错 老百姓退休了为啥还要缴医保 短期股市震荡不值得过多忧虑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更有信心了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