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波动 难撼国际化初衷

2017年01月16日08:37    作者:杜劲松  (0)+1

  文/新浪港股专栏作家 杜劲松 微信公众号(xlgg-sina)

  希望监管机构能够不忘初心,稳步推进资本市场的各项改革开放措施;市场参与者也能够不改初衷,加强产品创新,满足投资者需求。

  踏入充满不确定性的2017年,离岸人民币拆借利率攀升和汇率波动引来种种议论。特别是内地外汇储备已降至3万亿美元关口之际,有观点甚至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需要暂停。这种观点显然有失偏颇。

  从国家战略角度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当中国已跃居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进出口国、第二大经济体系的时候,逻辑上很难理解如何才能让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停止。须知货币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也有其国际化的内在逻辑。

  作为国际货币 波幅或不够大

  从金融市场角度讲,金融产品价格波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人民币当前的汇率波动,正是其汇率机制逐步完善的必然。过去一年,美元指数(DXY)最低为92.626(16年5月2日),最高为103.3(16年12月28日),高低波幅11.5%;同期离岸人民币(CNH)美元汇率,最低6.9761(16年12月30日),最高6.4561(16年3月17日),高低波幅8%(数据来源:彭博资讯)。与美元相比,人民币的汇率波幅并不突出。如果参照同期人民币对国际清算银行一篮子货币指数(CNYRBISX),波幅更只有7%。从这个意义上讲,说明人民币作为一种国际货币的波幅可能还不够大。

  至于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动也不需过分担忧。策略上看,外汇储备是末,中国经济基本面和政治稳定才是本,我们不可本末倒置。

  不可片面追求外储绝对水平

  只要中国遵循稳中求进的发展路径,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夯实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经济基础,外汇储备水平的正常波动并不重要。金融市场有其自身规律,绝不可以片面追求外汇储备的绝对水平。即使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也面临特里芬难题这样的悖论。我们必须建立自信,能够承担在市场供求关系驱动下外汇储备的变动。

  第三,与美元以外其它货币相比,我们拥有一个得天独厚的香港市场。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我们可以渐进、有序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毋庸讳言,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金融产品、特别是用于风险管理的金融衍生品发展目前仍不尽如人意。在欠缺合适工具和产品的时候,不排除投资者受恐惧、从众心理的驱使,从而推高对美元资产的需求。监管机构、市场参与者需要对此有较客观的认识。希望监管机构能够不忘初心,稳步推进资本市场的各项改革开放措施;市场参与者也能够不改初衷,加强产品创新,满足投资者需求。

  (本文作者介绍: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责任编辑:刘耀东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港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