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缺陷

2016年11月17日11:23    作者:杨饭  (0)+1

  除了花花绿绿的内容外,很多公司的年报披露实则大有华而不实之感,上市公司编制定期财务报告尤其年度报告最主要的作用是在于为相关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

  文/新浪港股专栏作家 杨饭 微信公众号((xlgg-sina)

  不少港股的上市公司的定期财报做都设计的很漂亮,很有艺术性,有的甚至每年都不同的风格,非常让人赏心悦目。这些美丽的年报甚至不局限于时尚类、消费类、珠宝首饰类及运动服装类等行业,甚至连一些制造业、房地产业、零售百货、电子等诸多行业,都把年报装饰得多姿多彩。应该说上市公司把年报设计的漂漂亮亮的,既体现了公司的风格,同时又可以作为免费的广告,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实属一举多得的良好举动。

  不过,除了花花绿绿的内容外,很多公司的年报披露实则大有华而不实之感,上市公司编制定期财务报告尤其年度报告最主要的作用是在于为相关利益相关者(包括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因此财务报告必须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基础之上,与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相吻合,与公认会计原则相符合。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根据公司披露的投资和借款行为的收益-成本-风险进行权衡来选择投资、借款的对象。财务报告为那些正在寻找投资机会的投资者以及已经投资的投资者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比大陆市场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财报披露的详细要求,香港证券市场对公司财报的披露则要简洁的多,例如仅是公布主要股东的持股情况,并不公布前10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股东的持股变化也不反映。对于可能关联交易这种可能存在潜在操纵利润的行为,内地会计准则为防止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对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交易的会计处理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而香港会计准则似乎更为强调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充分披露而已。

  除了年度报告披露信息不足指望,实际上港股公司的其它信息披露在透明度、及时性等方面相较A股市场还是有所不及的,主要体现在几点:

  1)定期财报披露时效性不足,根据规定,港股主板公司只需公布半年报和年报,季报自愿披露;很多上市公司因此仅披露半年报及年报,不披露一季报及三季报;由于监管机构并没有强制规定披露季报,而季报实际上对投资者及时跟踪分析公司的经营状况是有较大辅助作用的。所以说信息披露的及时性还有待加强。

  2)披露的透明度有待提高,例如关于大股东股权变化的强制性信息披露不足。

  例如中国儿童护理(HK-01259)于2016年9月23日公布,大股东向独立第三方出售公司2.63亿股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约26.06%。于出售事项完成后,青蛙王子、振飞投资及李振辉(创始人)不再为公司的主要股东,但接盘方的信息则没有任何披露。

  冠军科技CHAMPION TECH(HK-00092),2016年10月2日晚分刊登了一篇简短的内幕消息通告,指大股东卖盘,交易并已于10月1日完成,出售的股份占公司已发行股本27.9%。简单的通告内,亦未有交代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以至新大股东的背景资料,又或是作价的根据都没有披露。

  由于股权转换比例未有超过30%,按照收购合并条例,收购方不用作出全面收购要约,亦不需要有任何股东特别大会举行,小股东基本上没有任何话语权。但实际上换大股东对公司的长远发展而言,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小股东并不是“神探”,难道知道上市公司主要股东身份,也要自己查,目前,上市条例以披露为本,显然监管条例要更新了,透明度是远不够的。

  3)信息披露的完整性不够,例如在定期报告中,A股强制要求披露董监高持股变动情况、报酬情况等,但港股并未强制要求披露,仅为建议披露。A股通常有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及其变动情况,而港股一般仅披露高管及主要股东持股情况,较为简单。

  4)披露弹性大,例如港交所《股价敏感信息资料披露指引》并未逐一列举何为股价敏感资料,而是规定:是否属于股价敏感信息,由公司董事会讨论决定,必要时可向联交所询问。这样对公司来说就带有很大的选择性披露的余地,某些时候可能会信息不对称的中小投资者造成伤害。

  总体而言,香港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监管较为宽松,信息披露的时效性、透明度及完整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文作者介绍:资深投资者,熟悉A股、B股及港股市场,对债券及套利型投资也有一定研究。)

责任编辑:张海营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