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要掐死核电的传言出炉幕后

2014年08月07日 11:40  作者:朱玥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朱玥 (微信公号:核电观察)

  王亦楠老师认为核电企业希冀重启内陆核电的呼声却从未停止,甚至有意无意地通过舆论把这种希冀演绎成“国家既定战略方针”。而事实上,据笔者了解,现在核电公司对于内陆核电的态度都是,不提,提了也没用,太敏感,反而会起副作用,等待,到时候再说。

(图片来源网络)(图片来源网络)

  国务院研究中心的研究员王亦楠老师新作《鼓噪“重启内陆核电”是别有用心的》8月3日在《中国经济周刊》发表面世,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王老师从四月至今至少针对内陆核电有3次公开发言,关心程度远超核电业界专家,是反核派当仁不让的意见领袖。

  4月14日 《内陆核电不适合我国国情》 中国能源报

  6月20日 《核电不是必要的恶魔——访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员王亦楠》 南方周末

  8月3日 《鼓噪“重启内陆核电”是别有用心的》 中国经济周刊

  另外,等多家媒体均在采访中引述王老师的话语。以上所有的文章,内容也几乎一样,只是在不同的媒体在形式上有不同的包装。在王老师第一次发表文章的时候,笔者所认识的一位核电圈中人已然吓尿,打电话问我,妈呀,又是国务院又是中国能源报,啥来头这是,是不是高层要掐死核电啊?

  我足足安慰了他半小时,从媒体操作流程到新闻伦理,从那些年我追过的专家们到我眼中的“高层”,进行了详细论述,他依然是将信将疑。

  上半年业内专家学者对内陆核电几乎没有成体系性专门的发言(我只记得几位央企一把手在专访中因为记者提问而对内陆核电进行了发言),唯一引起较大反响的是“桃花江核电乌龙事件”,此外近期还有记者报道了中广核和贵州内陆核电项目的情况,正是这篇报道中的一些话语,使得王老师认为业界在鼓噪内陆核电重启,她提到:

  (习、李)讲的都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项目建设”,并特别强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但却被力主内陆核电大发展的人士曲解为“内陆核电项目建设迎来新的曙光、核能产业新一轮快速发展定调”,甚至7月14日媒体发布了“中广核集团与贵州省发改委、能源局签订投资意向协议,拟投资380亿元在贵州铜仁等地建两座核电站,建设时间从2014年至2020年”的重磅新闻。内陆核电破土动工俨然已迫不及待!”

  她同时认为:核电企业希冀重启内陆核电的呼声却从未停止,甚至有意无意地通过舆论把这种希冀演绎成“国家既定战略方针”。

  笔者还算是多少了解一些核电圈的事儿,据我所知,现在核电公司对于内陆核电的态度都是,不提,提了也没用,太敏感,反而会起副作用,等待,到时候再说。上半年谈论内陆核电主要有两方面声音,一是迫不及待的地方政府,二是王老师自己。

  先说这个“贵州核电 ”的报道,事实上当这个文章面世的时候,很多广核内部人士都莫名其妙,也是第一次听说公司在贵州还有核电项目。广核方面第二天就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态:

  中广核与贵州的合作协议只是意向性的,目前还在开展前期选址工作,国家对发展内陆核电已做了相应政策安排,我们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进核电新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工作。

  这篇报道称贵州项目将在2014年至2020年建设,由此可见撰稿记者对核电行业的基本政策几乎一无所知。此消息出自地方政府组织的经济论坛,部分与会人士言论经记者放大产生了衍生性影响。

  与其类似的是桃花江乌龙事件,笔者从来没见过湖南地方政府这样的“猪队友”,每年两会上报提案,还得意洋洋的昭告天下。明知核电政策已明,仍然哭着喊着要启动项目,还发布什么“以前老老百姓怕核电,现在老百姓怕不建核电”、“湖南700万人民热烈期盼核电”这样坑爹的言论,

  鉴于此,我们非常严肃的建议以后核电企业在科研的时候增列“地方官员智商”这个新项目。

  核电项目可能会给一些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收益,这使得他们热情高涨。他们深知短期内即便内陆核电开闸,也是有限放行,项目名额可能极少,因此现在需要猛烈造势,卡住位置,一旦闸门打开,就可以抢得先机,这种情况在江西、湖南和贵州这样的经济欠发达省份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再说说王老师的文章,最开头列出的三篇内容大体一致,就不赘述了,被作者反复提到的“欧美跨学科科学家,2012年6月发表的研究报告《核电、火电面临气候变化的风险研究》”勾起了小观的好奇心,于是翻墙搜索了大半个小时,发现原来此文出处是路透社的一篇报道,见下引文。

  这篇文章的大意是由于气候变化,温度上升,因此美国和欧洲的一些流域出现了水位下降的情况,这给需要用水冷却的核电、火电和燃气发电带来了挑战。

  路透社报道中有一句这样的话“During warm, dry summers in 2003, 2006 and 2009 several power plants in Europe cut production because of restricted availability of cooling water, driving up power prices”

  对应的中文翻译是“2003,2006和2009三年,夏季炎热干燥,欧洲一些电站由于冷却水源受限,出现了产能下降的情况,电价也因此出现上升”

  王老师的翻译为“在气候变暖趋势下,缺少冷却水正成为欧美在运核电站的严重约束。2003—2009年的夏季,欧美多个内陆核电厂出现了因为缺少冷却水而被迫停运的状况。”

  王老师的其他两处引用,翻译基本靠谱,但是都将《报告》泛指使用冷却水源的火电、核电和燃气电站缩小范围特指内陆核电,不知王老师注意了没有,在国外所有的表述中是没有内陆核电这个词的。

  另外,由于路透社的报道未能提供报告出处和所有作者和机构背景,也没有发布全文,我无法验证报告的权威性,反正我要是做研究,不会拿媒体报道做论据。学者做研究和公众发声应有所区别,前者是理性思考,后者是发声表达,前者还应以详实的数据和确凿的事实为基础,对于这两者的我都持支持态度,中国核电不可失去制衡的声音。

  另外,王老师还认为“内陆核电因为缺少冷却水而运行困难、前景黯淡”、“目前除个别国家有少量在建机组外,发达国家呈现出明显的“弃核”态势,纷纷转向技术难度更小、建设周期更短、环境代价更小、成本也并不比核电高的能源品种”(我知道您指的肯定不是水电)等等,这样的论点,我这个小字辈门外汉就不多说了,留给懂行的核电专家吧。

  不过,王老师的很多观点还是值得核电业界好好反思的,尤其是如何解决后处理问题,如何加强核电的安全监管体制和立法工作,这些都是有识之士一直呼吁和强调的问题,但是近年来进展并缓慢,反核者是一面镜子,值得核电业界引以为鉴。

  我自己的主张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发展核电,当前的最重要工作是加强核电监管当局的力量,理顺核电管理体制和强化公众沟通,做好这三点是发展核电的前提。核电观察此前推送过近40期美国核电站的介绍,我最深刻的感触是美国核电发生过不少潜在的不安全事件,但每一次都在核安全当局强有力的监管下化险为夷,独立和有力的监管比什么都重要。

  我毫不掩饰自己支持安全发展核电,当然我不会因为害怕水电挤占了核电的空间,而到处消费“水库诱发地震”这种狗屁不通的理论,特别是在鲁甸地震的大背景下。

  另外,笔者发现王老师除了对内陆核电很有研究之外,对另一种发电形式也非常关心,摘录如下:

  王亦楠开宗明义:“实现我国承诺的2020年的二氧化碳降低45%,就要去煤化,要发展可再生能源,其中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发展水电。”《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4月

  王亦楠:要解决中国心肺之患、治理雾霾,水电发展不能再耽搁了。《中国能源报》2014年3月

  王亦楠指出,目前,水电妖魔化的现象在国内普遍存在,水电妖魔化不仅深入到老百姓的头脑中,而且还深入到高级官员的头脑中。“我曾接触过环保部一些经常出席各种会议的有名的官员,我很惊讶有一些妖魔化的观点居然从他的口里说出来,而且这些妖魔化的观点完全都是最基本的概念错误。”王亦楠无奈表示。 《中国能源报》2014年3月

  文至此处,天空飘过八个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本文作者介绍:《财经》杂志能源记者。微信公共号:核电观察(NuclearObserver))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新浪财经能源频道官方微信“能见派”(微信号nengjianpai),阅读更多精彩文章。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能见派,关注高端与前沿,描绘美好能源未来。

新浪财经能见派

文章关键词: 内陆核电地方政府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老艾侃股:缩量说明惜售 盘面仍存三大亮点 公共情妇裙下的地产官商同盟 假如奶茶恋在美国会怎样 北京上海为啥坚持做限购的“好基友” 国家征收耕地应遵循宪法原则 人民币汇率暴跌有大机遇 你错过了在股市捡钱的机会吗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汽油标号高为什么质量差? 谁是拯救股民的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