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朱玥 (微信公号:核电观察)
前段时间,有水电专家为内陆核电发展找到了新的出路:去西部建设核电城,再用特高压向东部输电,这样解决了饱受民众担忧的核电安全问题。核电安全是核电发展的基础,但是去西部建核电城就能够保证安全,更好地发展核电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前段时间,有水电专家为内陆核电发展找到了新的出路:去西部建设核电城,再用特高压向东部输电,这样解决了饱受民众担忧的核电安全问题。
近期,有消息显示相关能源主管部门已经就此项目召开研讨会(已证实)并且立项(尚待验证)。
稍具备一些电力知识基础的人可能都不会同意这样建议,下面我想说的一些理由,相信很多人都非常清楚,即便是提出这样建议的水电专家和行业人士,但是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
直白一些,我认为去西部无人区建核电城是个荒唐的主意。
核电安全是核电发展的基础,但是去西部建核电城就能够保证安全,更好地发展核电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第一,西部建核电城向东部输电,将直接消灭核电经济性优势,使得核电不具备任何竞争力,不再有生存的空间。
目前按照主流在运核电机组二代改技术的造价情况,单位千瓦造价达到12000元至14000/千瓦,百万千瓦级单个核电机组的造价在130-150亿左右。
假设在新疆建核电城向京津冀输电,输电总长度超过3000公里,采用中国最高电压等级±1100kV直流特高压技术,输电工程造价将肯定超过300亿元人民币。而且±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功率为1100万千瓦,也就是说,一特高压直流线路满打满算可供十台核电机组向东部输电。
如此算来,在西部建核电站向东部输电的标准配置是 “十台核电机组+一条±11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总造价超过1600亿人民币,如果是三代核电机组,价格将更高。新疆的核电到达北京之后,即便是最保守的测算,电价远超当地火电脱硫电价,也远超张北地区风电电价,基本与当地的光伏发电价格持平。在中国核电将与光伏在价格上展开竞争,这是国际玩笑。如果是这样,建议直接放弃核电。
第二,西部本身没有负荷,核电将成为摆设。
核电如果不向东部输送,只能就地平衡,西部无人区,连人都没有,更谈不上用电量,西部本身没有负荷,就没有建设核电的必要,建设核电不仅需要考虑安全性,更应该考虑经济性,中国目前核电站都分布在沿海地区,不是因为核电必须在沿海,而是因为核电本身是基础负荷,应该放在最需要的地方。
此前20年,沿海地区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增长速度都远超中西部,是最需要电的地方,这就是为何核电要放在沿海地区。
大亚湾核电在选址之初,曾在江苏江阴和广东深圳大亚湾之间做过权衡考虑,这正是因为江苏和广东都是经济大省,如果当初核电落户江阴,我想现在关于内陆核电的争议会小一些。
第三,如果在西部建设核电城,核电站的成本将远超过目前的造价,大型锻件在内陆地区运输需要架设桥梁道路,使用特种运输车辆,耗费巨大成本。
核电大型锻件重量超过百吨,陆运极不方便,因此核电选址一般都会选择沿海,内陆核电的选址则一般是临江或者临湖。
核电厂通常都配备有专门卸载重型锻件的码头,这些设备通常用水运的方式抵达工程现场。
在运输过程中,长距离陆路运输是要尽量避免的,因陆运对经低端的隧道或者桥梁有很高要求,核电站选址如果在纵深内陆地区,如新疆等地,把大型锻件运往核电厂址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第四,民族问题,去新疆建核电为何是个荒唐的注意,是因为这种想法完全没有考虑当前的民族形势和国际环境。
第五,大家最关心的安全问题。
去新疆无人区建核电的提议在逻辑上的硬伤在于,核电在新疆可以出问题因为人口不多,影响不大,在中东部地区建设不能出问题,因为影响太大,人口众多,但是实际上的情况是,无论核电建在何处,安全发展都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无论沿海、内陆、无论有人区无人区,标准应该都是一样的严格。现在核电业界已经提出核电应该保证不出安全事故,即便是出现安全事故,也应该完全限制在厂区范围之内,不对外界产生影响。
第六,选址问题。
核电选址的过程中,对于人口分布,地质条件,水资源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去新疆建核电的提议,本质上是仅仅是出于对于人口因素的考虑,但忽略了地震和水资源分布的等其他也非常重要的问题。
中国之大,无奇不有,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天都会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去新疆建核电城的主意就是其中之一。
我想这背后的深层含义不是要给核电找出路,而是要求放弃核电。
这样的话,直接说出来不就好了嘛,何必出这荒唐的主意。
附文:内陆核电的新生:去西部无人区搞核电城
在众多有关核电厂的群体性事件中,人们大多成群结队站在一个重要的关口,手举横幅,横幅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符莫过于“NO”,或是骷髅,群情激奋。
故事里的另一群人却总是狼狈不堪,要么站在风口浪尖上,拿着扩音喇叭大喊“请大家不要激动!”要么在镜头前清清嗓子,用自己都难以说服自己的语气道“请相信,内陆核电是安全的”。
的确,我国的核能工作者用99.999%的努力确保核电厂事无坚不摧,却在0.001%的核事故发生几率后,不可逆转一切人身财产损失。这也就是我国目前发展核电最大的障碍——公众信任危机。
“我建议,到西部无人区集中搞一个核电城。”
这是一位权威水电专家在一次公开演讲中的提议。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我国只有17台商业运行的核电机组,而且全部分布在沿海地区,2013年核能发电量只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2.11%。全世界四百多台核电机组中,内陆核电约占了到了一半,而我国在内陆核电建设问题上却遇到了始料未及的困难。
这些核电站选址均沿用了国际上通行的“防灾”设计理念,即当紧急事故发生时方便取用冷却水。但核电站依水而建的问题在于,水源附近通常也是群落发源地,人群聚居、生态环境脆弱。一旦核电厂出现事故,将很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公众恐慌、社会舆论压力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技术问题瞬间转变为政治问题。
受福岛核事故的影响,2011年我国全面暂停了核电项目审批,时至今日,仅东部沿海地区启动了少量新的核电项目。但对于能源消耗日益增长、环境问题不断恶化的中国而言,如何安全发展核电是我们无法逃避的议题。
西部无人区核电,是我国内陆核电相继走入公众信任危机、举步不前后,又一具有代表性的核电建设新方向。据知情人士透露,该提议也是本年度备受国家能源局重视的重大课题专项之一,其相关立项、研究工作正在积极展开中。
专家们提出,以规避政治风险、跳脱公众信任危机为导向,我国可尝试在西部沙漠地区建设地下、半地下以及山体洞穴隧道式核电站中心。即集中规模建设一个一亿千瓦至两亿千瓦的大型核电城,每个机组之间设置安全距离,实行军事管理,建设配套生活服务中心,利用特高压实现对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长距离输电。
这样的话,即便发生如三里岛、福岛或切尔诺贝利那样严重的核事故,也可将经济损失、环境污染和政治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虽然成功的规避了政治风险,但显然这仍是一个极为大胆的提议。
首先,地震对核电厂会造成致命性打击,西部沙漠地震带密集,选址如何避免地震区域?
从“我国西部地震带分布图”可见,西部沙漠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地震带交错。但塔里木盆地幸运的避开地震构造,在历史记载中也少有地震灾害。不仅如此,该地区几乎不见城市踪影,塔里木盆地因而成为一块较为理想的选址地点。
其次,核电站运行需要大量使用冷凝水和热交换水介质,也需要储备大量净水作为紧急事故情况下的消防和冷却水。在西部沙漠地区建设如此大规模的核电城,水从何而来?
以大亚湾核电站为例,运行两台984MW的机组,从1995到2002年,每年实际用水量为62.16~69.45万立方米,年均用水量65.91万立方米。此后虽然用水量有所下降,但在2008年也达到了42万立方米一年。
不过,试想一个由权威水电专家认可的核电发展计划,怎么可能会缺水?
“这些年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缺水紧张,我们不动声色给他们调了10亿立方米的水,这个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该专家笑谈。
多数人心中西部缺水的概念根深蒂固,但其实新疆年径流量达到880亿立方米,与有“江南水乡”之称的浙江省是(850亿立方米)旗鼓相当(浙江面积约为新疆的1/16,人口约为新疆的25倍)。新疆的缺水问题根源不在于水资源匮乏,而在于未能充分利用。
据北京大学信科院数据,如果在塔里木盆地建立100座200万千瓦级别的核电站机组群,年实际用水量可以控制在4000万立方米左右,加之配套设施和人员生活用水等,整体用水量不超过5000万立方米/年。
假如一期工程建设20座200万KW的反应堆,则每年耗水量不超过1000万立方米。另外紧急冷却水的储备量相对整体较小,以秦山核电站为例,一个水箱喷淋系统仅储存2100吨的水,因此不会对年用水总量产生太大影响。
塔里木盆地是否有充足的水源支撑核电城的正常运行?资料显示,塔里木盆地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约为332亿立方米,加之境外来水60亿立方米,总计39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方面,新疆地下水年平均总补给量336.6亿立方米,塔里木盆地地区目前地下水开采量16亿立方米,仅占可开采量的21%,尚有大量可开采潜力。
此外,作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也为水资源利用带来了天然的便利。大规模利用外流河水量,难免造成国家间争端,但内流河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河塔里木河总径流量162.09亿立方米,加之地下水资源,总资源量为195.61亿立方米。
如此看来,以上水量远大于核电站群建设完成时所需的总用水量,理论上完全可以应付一座庞大的核电城运行需要。
核电技术问题多半有解,而政治问题则多半无解,这也是我国核电多年争论无休的原因。就如“墨菲定律”所言,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公众的反对有理有据,但一个大国的发展却也离不开核电。与其在一个无解的命题中循环往复,不如另辟蹊径。西部无人区核电,或许能够为内陆核电发展带来新契机。
(本文作者介绍:《财经》杂志能源记者。微信公共号:核电观察(NuclearObserver))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新浪财经能源频道官方微信“能见派”(微信号nengjianpai),阅读更多精彩文章。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能见派,关注高端与前沿,描绘美好能源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