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误读“智能电网”

2014年06月26日 12:24  作者:夏伟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夏伟 (微信公号:能源评论)

  众所周知,电能的生产、运输、消费必须在同时完成,这就要求电力供需必须在瞬时达到供需平衡。一方面,从发电侧来看,必须解决谁来发电、什么时候发电、发多少电、什么时候停机等问题。另一方面,对于需求侧,管理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请不要误读“智能电网”请不要误读“智能电网”

  据网络消息,日前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发布的《中国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认为,智能电网是智慧城市神经系统的一部分。笔者认为,这是对智能电网的严重误读。

  智能电网是智能生活的基础,将智能电网比喻为智慧城市的一根神经,是对智能电网的模糊认识和片面解读。解读者认为,用电只是城市众多需求中的一个,没有看到智能电网早已经脱离于电力以及能源本身,而是一个全社会从意识理念到行为习惯的深刻变革,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将产生不可替代的重大影响。《中国智能电网与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犯下的错误是片面解读智能电网,对智能电网模糊以及狭隘认知,必须予以纠正。

  前不久,笔者受邀出席国际能源署在北京召开的《世界能源投资展望》专题报告中国发布会。在与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Fatih Birol博士就能源对气候的影响进行沟通时,笔者提出,对于全球降低2摄氏度的气候控制目标,智能电网是一个不能绕开的基础支撑者。

  众所周知,电能的生产、运输、消费必须在同时完成,这就要求电力供需必须在瞬时达到供需平衡。一方面,从发电侧来看,必须解决谁来发电、什么时候发电、发多少电、什么时候停机等问题。当前,这些问题靠现行的电力调度系统来解决。多年来,中国以计算机加人力的传统调度方法,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转。笔者认为,这种过渡性的“半自动”的电力调节机制,会随着电力工业与大数据的进一步融合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能电网。

  在不远的将来,智能电网的建成投运,将使得发电侧实时掌握需求侧的负荷需求,从而实行动态的瞬时调节与控制。随着电网经年累月的运行积累,智能电网会对历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在某一个时段预测到下一个时段的负荷走向,作出预调节,从而避免能源浪费,提高单位能效。换言之,智能电网能打通电能需求侧和供应侧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梗阻”和“延迟”症状,让电力系统真正成为灵敏的会思考的智能系统。

  另一方面,对于需求侧,管理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我们知道,全社会的用电者,至少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按照“重要”或“次要”来分类。比如医院、交通等用电负荷在某些时段就是属于重要负荷,一般都要重点保障,相对而言,此时的家庭用电中的烧开水、洗衣服等负荷就是次要负荷。因此,可不可以对全社会的负荷进行科学分类,让次要负荷转移到夜间不重要的时段来进行错峰用电呢?这在技术上并不是什么难题。可以给每一个负荷设定一个编码地址,对这些地址在特定时段进行流量限制。

  在实践当中,如果靠技术解决不彻底,可以在管理上采取措施,阶梯电价是精确负荷管理的一个雏形。用价格作为调节杠杆,仅仅有阶梯电价是不够的,而要采取各种差别电价,对不同类型的负荷在不同时段采取不同的电价。为此,笔者提出了“当令负荷管理”的新概念。所谓“当令负荷管理”,就是规定什么时段用电干什么,这个时段的负荷类型就是“当令负荷”,超出这个时段的负荷则是“反季负荷”。比如说,在上下班高峰期,交通用电为“当令负荷”,用电相对平价,而如果某个家庭一定要在这个时刻烧开水洗衣服,那么抢夺的是交通用电负荷等“当令负荷”,按照规则,就必须付出远高于烧开水洗衣服“当令负荷”的价格。

  传统意义上,人们对智能电网的理解要么偏于发电侧,要么偏于需求侧,笔者则从市场经济的角度,从供求平衡上进行了系统性解读。智能电网不仅仅是在传统电网上叠加一个信息网络,而是大数据在传统电网上的进行多重网络构架,是信息网与电力网的深度融合。其实现的是供求两侧的神经植入,终结电力生产与消费的通信“半自动时代”,推动精确的负荷管理,依靠价格传导机制,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对电力负荷进行实时调节,在大幅节能的同时提高单位能效。

  (本文作者介绍:智能电网研究员、能源领域的传播学者、《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特约研究员、《中国能源报》特约文化观察员、微信公众帐号《能源评论》首席能源研究员。现就职于某大型能源企业,从事能源研究18年。)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新浪财经能源频道官方微信“能见派”(微信号nengjianpai),阅读更多精彩文章。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能见派,关注高端与前沿,描绘美好能源未来。

新浪财经能见派

文章关键词: 智能电网负荷时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老艾侃股:缩量说明惜售 盘面仍存三大亮点 公共情妇裙下的地产官商同盟 假如奶茶恋在美国会怎样 北京上海为啥坚持做限购的“好基友” 国家征收耕地应遵循宪法原则 人民币汇率暴跌有大机遇 你错过了在股市捡钱的机会吗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汽油标号高为什么质量差? 谁是拯救股民的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