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莫开伟
21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主持召开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指出,银行金融机构要把握好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能力,做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
刘副总理“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等“四贷”,再次将银行金融机构贷款行为提升到重要认识高度;刘副总理之所以强调“四贷”,应主要是对当前银行金融机构在放贷上出现的一些怕贷、惧贷、畏贷等信贷畏难情绪致使支持中小微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出现不利趋势而提出来的。最为明显的表现是我国中小微实体企业尽管在中央政府各部门出台各种优惠财税金融政策的情势下,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顽疾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根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也成为拖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重要瓶颈。
说得更明确一些,中央高层再次强调银行金融机构要“四贷”,也说明目银行金融机构在信贷支持的态度、力度、效果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全社会对银行金融机构信贷服务也颇多微词,银行金融机构在信贷管理上仍有较大的作为空间,这对银行金融机构高管及全体信贷人员来说更是一种鞭策,需要银行金融机构知耻而后勇、知难而后为,改变目前信贷支持经济、信贷服务实体经济的不利格局,全身心、全方位激发信贷经营活力,为中国经济迅速走出低谷、回归正常轨道蓄积巨大金融信贷动能。
作为银行金融机构又该如何落实刘副总理的“四贷”?这其实是检验银行金融机构高管们信贷管理智慧最有效的“试金石”,金融部门唯有学会“弹钢琴”,将落实“四贷”上升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统筹兼顾信贷各个环节、信贷各个领域、信贷方方面面的关系,全面把握“四贷”维度,准确抓住涉及实体企业信贷的各种有利契机和形势,因势而动,顺势而为,灵活调度信贷资源,将资金配置到社会经济发展最需要的环节。
具体来说,银行金融机构贯彻落实刘副总理“四贷”应着力体现到四方面:
及时转变信贷观念,把“四贷”当成一场深刻改变信贷理念的变革。当前银行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着一种“懒贷”心理,在信贷上的兴趣点多集中在国有大型企业身上,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小微民营企业,觉得给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大,在中小微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贷款上或是设立高门槛,或是吹毛求疵,人为制造信贷障碍,使不少符合信贷条件、本应得到银行信贷支持的企业陷入贷款难困局,不少中小微实体经济因为信贷难被压垮而走入经营“死胡同”。由此,落实好“四贷”首先应消除信贷“懒政”意识,转变信贷观念,将骨子里固有的、根深蒂固的信贷不作为理念彻底摒弃,树立只要有发展潜力、通过信贷投放能够救活的企业,一律都不放弃,应在“敢贷”上做足文章,将原有信贷管理制度中“教条式”的追责条款废除,规定只要信贷尽职就可免责,调动信贷人员放贷的热情,大胆放贷,不让任何一个有可能被信贷激活的企业失去发展机会。
及时树立大局意识,把“四贷”当成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的有效“抓手”。经济是金融的基础,经济活则金融活,如果没有国家经济发展作为后盾,金融注定是没有前途的;所以,银行金融机构只有用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双赢”战略目标,为自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过去在支持实体经济上,不少银行管理人员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缺乏全局观和大局意识,更缺乏经济发展优先理念,在落实中央政府制订的优惠金融政策上总是半心半意和假心假意,将不少政策截留,或让不让政策悬空,这也是中央政府历年提出或出台的优惠信贷政策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影响信贷支持宏观经济发展的效力。由此,落实刘副总理“四贷”,银行金融部门应在“愿贷”上做足功课,深刻认识到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基础,是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的主力军,在现阶段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具有举足轻重、事关全局的重要作用,银行金融机构应牢牢把握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两个毫不动摇”,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努力提升信贷服务能力,全力在信贷上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搞好市场调研,彻底破解实体企业融资难题。
及时提高信贷服务能力,把“四贷”当成一块提高金融服务形象的“敲门砖”。过去中小微实体企业得不到有效信贷支持,除了一些银行金融机构信贷管理人员的“懒政”思维之外,还与自身信贷服务能力不足存在很大关系,平时学习不够,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缺乏有效的把控能力,具体到对实体企业信贷服务上或因循守旧缺乏信贷开拓精神,或墨守成规照搬条条框框不敢越信贷“雷池”半步,以至对中小微实体企业信贷服务上也是主观能动性不足,裹足不前,致使不少实体企业丧失了信贷支持的最佳机会。由此,贯彻落实刘副总理“四贷”,应着力在“能贷”上下功夫,全国银行金融机构系统人员都应加强时事形势与业务拓展等方面的学习,提高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把控能力,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经济实际开发新的、有针对性的信贷品种,牢牢把握住信贷服务实体经济的最佳契机和最完美的方式,助推银行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能力得到“质”的飞跃,让全社会对银行信贷服务能力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形象有根本性改观。
及时提高信贷布局能力,把“四贷”当着一次重塑信贷机制及灵魂的涅槃。过去银行金融机构在信贷支持实体经济上不到位,难以令人满意,除了“懒政”、理念僵化、能力不足等因素之外,还受制于信贷环境的不佳,银行金融机构缺乏在信贷机制上缺乏营造和谐信贷生态的能力。这一问题重点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与地方政府及其各部门有效沟通不到位,没有获得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全力支持,使信贷服务功能难以得到全力发挥;另一个是信贷基础制度没有跟上及时变化的客观经济金融形势,主要是各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追责机制过于严苛,对信贷人员终身追责机制使信贷人员在对实体企业放贷上畏首畏尾,不敢有所作为,也成了不会贷款的“低能儿 ”,在信贷操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使银行金融机构整体信贷布局僵化缺乏活力。由此,落实刘副总理“四贷”应重在“会贷”上显神通,需银行金融机构既要发挥信贷主导者的功能,又要当协调各方面关系的绿色“使者”,融洽与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团体的关系,加强统筹协调,有效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充分调动各级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创造和持续优化适宜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确保各项财税金融优惠政策落地生根和见效。同时,要做好长期性、基础性信贷制度研究,建立既能有效约束信贷道德风险又能提高信贷人员信贷积极性的科学性信贷基础制度。此外,加强国际惯例和国际经验研究,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引导和形成良好社会金融预期,为全面推行“四贷”扫除一切障碍。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财经评论人、独立经济学者)
责任编辑:戴菁菁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