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回顾与2021全年展望:全球衰退背景下的中国反转

2021年01月22日10:1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 建信信托

  作者:建信信托研究部 吕致文、陈锦玉

  摘要:

  全球疫情一波三折,一方面疫苗已在欧美各国开展接种,为疫情防控带来了转机;另一方面则出现了毒株变异,且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蔓延,再次为全球疫情防控出了难题,继续拖累着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恢复,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虽然在2020年三季度迎来了普遍性的增速反弹,但受疫情变动等因素影响,失业率居高不下,考虑到近期疫情的继续加剧,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经济恢复不容乐观。中国经济在2020年实现了V型反转,经济总量站上了100万亿的新台阶,增速2.3%,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需求端持续较为稳定的恢复,供给端则已完全恢复至往年正常增长状态。核心CPI增速轻微下降,PPI增速稳定回升,年底流动性整体保持平稳宽裕。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水平总体上取决于疫苗接种及疫情控制的程度,全年增长在3%以内是大概率事件。2021年中国经济一季度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有望实现超过15%的增长,二季度会实现接近8%的增长水平,三季度后逐渐回到目前经济潜在增长区间,2021年全年增长预计将在8%左右。

  正文:

  过去的一年,疫情持续影响导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整体处在衰退状态,而中国经济在经过短暂的下滑之后实现V型反转,全年交出满意答卷,GDP实现了2.3%的增速,并首次站上了100万亿经济总量的新台阶。

  一、 新冠疫情肆虐下的全球性经济衰退

  自2020年12月19日英国宣部出现新型新冠变异毒株后,全球疫情又出现新一波高峰。据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截至1月18日,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已超过9500万例,累计死亡超200万人(见图1-1、1-2)。

  (一)全球疫情进入第二年抗疫难度不减

  据世卫组织最新报告透露,在2021年新年后第二周内,全球迅速报告了500万例新冠新增病例,超8.5万死亡病例。北美洲和南美洲新增病例占当周全球半数以上,欧洲占三分之一以上。

  美国目前仍然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累计确诊约2480万例,死亡累计已超41万人;而新冠死亡人口高居全球第二位的巴西增速仍维持在约2万例/天的高位,已累计超857万人感染新冠病毒;印度单日新增病例自9月开始出现下降,但也在单日1万例左右,累计病例超1059万(见图1-3)。

  欧洲各国情况同样不乐观。新年过后欧洲各国新冠感染数字都在飙升(见图1-4)。德国虽然是圣诞节期间防控最严格的国家,但依然没有控制疫情,目前成为第三波浪潮最严重国家;意大利已将国家紧急状态至少延长到2021年4月30日,且关闭了除药房和超级市场以外的所有商业机构,但单日新增病例仍在1万人左右;英国禁闭措施将持续到3月31日,且已研究将其至少延长到4月底的可能性,1月20日单日新增病例超3万人;据法国卫生部表示,法国目前PCR检测呈阳性的新冠患者中,1%属于新冠病毒变种感染,更具传染性的新冠病毒变种会导致加乘效应,使病例大幅增加。

  (二)全球经济陷入持续衰退

  虽然全球主要经济体在三季度出现了恢复迹象,但由于变异病毒的迅速扩散,以及疫苗大规模注射的不确定性,疫情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四季度经济表现差强人意(见图1-5、1-6)。据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国非农部门在2020年12月减岗14万人,失业率仍在6.7%高位,这也是美国就业增长在2020年第二次由正转负(见图1-7),考虑到美国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都大幅下滑,实际失业水平还要更高。欧洲情况也不乐观,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11月欧盟平均失业率水平为7.5%,欧元区的平均值为8.3%。

  遭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创的全球经济短期内仍无法走出衰退阴影,经济发展前景存在诸多风险和挑战。据经合组织2021年初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或将萎缩4.2%左右,直到2021年底才能逐渐恢复至疫情爆发前水平。

  (三)我国局部疫情反弹可能影响明年一季度经济恢复高度

  新年伊始,河北石家庄、黑龙江绥化、辽宁沈阳、大连等地分别出现了散发病例,局部爆发的疫情使我国新冠病例在2021年1月出现了小幅度反弹,截至1月19日,我国现存确诊病例为2297例,单日新增94例(见图1-11)。与此同时,我国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仍在持续(见图1-12),虽然经历过2020年新冠疫情的考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追踪机制、区域性阻断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但面对即将到来的为期40天的春运,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一季度宏观经济的反弹力度可能会受到疫情扩散的压制而低于预期。

  (四)新冠疫苗正式开始接种为世界经济设定了底线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于12月11日正式批准了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Pfizer)与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BioNTech)联合研发的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授权申请。这是第一款获批在美国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被允许用于16岁及以上人群。12月14日,美国已正式启动新冠疫苗接种项目。两家公司在11月份发布的Ⅲ期临床试验中期分析数据显示疫苗有效性超过90%。

  英国于12月8日正式启动了大规模新冠疫苗接种项目。据美联社、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有约70家医院开始提供接种服务。首批80万剂疫苗将提供给80岁以上的住院者或预约了门诊的老人,以及养老院工作人员。由于只有高风险人群能在初期获得接种,大部分人可能要等到2021年上半年内疫苗供应量提升后才有机会。

  欧洲药品管理局于12月21日就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与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联合研发的新冠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出正面评估,欧盟委员会随后批准该疫苗在欧盟境内有条件上市。随后在12月27日,德国、法国、意大利、保加利亚、塞浦路斯及希腊等多个欧盟成员国同步正式开始新冠疫苗接种。据德国卫生部介绍,预计到2021年1月底,德国将获得300万至400万剂上述疫苗;到2021年底,德国总计将获得超过8500万剂该疫苗。如果其他候选疫苗也获得批准,德国预计将总共掌握3亿剂新冠疫苗。

  在中东地区,巴勒斯坦和土耳其准备启动疫苗接种工作。12月26日,巴勒斯坦卫生部发言人卡迈勒·沙克赫拉称,世界卫生组织主导的COVAX全球新冠疫苗计划的疫苗预计将在两周内运抵巴勒斯坦。12月25日,土耳其卫生部长科贾表示,土方已与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签署疫苗相关协议,后者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向土方提供55万剂新冠疫苗,2021年3月底前交付450万剂疫苗。

  我国参与的全球疫苗免疫联盟推行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目标是在2021年年底前在全球范围内提供至少20亿剂新冠疫苗。1月17日,巴西国家卫生监督局宣布,给予中国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冠疫苗克尔来福紧急使用许可,即日起,巴西首批新冠疫苗接种者开始接种中国疫苗。

  目前来看,虽然疫苗仍需要一段时间证明效力,也需要足够的生产能力、分配、发放、注射等执行能力,且多数地区仍欠缺完备计划来存储及分发疫苗,但疫苗在欧美等国的正式推出是一个比较好的开端,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疫苗对新毒株失效,因此预计年内在多数人群接种疫苗之后,欧美疫情的严重程度会迅速下降,全球疫情也会得到有效控制,总体而言,疫苗为经济增长设定了底线。

  二、 2020年中国经济实现V型反转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经济在2020年交出了满意答卷,2020年实现了V型反转,全年GDP达到101.6万亿元,经济总量迈上了百万亿元的新台阶,实现年内2.3%的增长水平,成为全球仅有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一)需求端:消费投资持续恢复,出口破历史记录

  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66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5695亿元,增长4.4%(见图2-2)。2020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1亿元,比上年下降3.9%。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52566亿元,下降4.1%。

  2020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89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89264亿元,增长1.0%,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32%。可以看出,投资持续回暖的趋势没有改变。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增长0.9%,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下降2.2%,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比1-11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各领域均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增长(见图2-3)。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增长1.9%。其中,出口17.93万亿元,增长4%;进口14.23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3.7万亿元,增加27.4%(见图2-4)。我国进出口从2020年6月份起连续7个月实现正增长,全年进出口、出口总值双双创历史新高,国际市场份额也创历史最好水平,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二)供给端: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正常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深入推进,工业生产呈现出稳中有升、总体向好的态势,产品增长面持续扩大。2020年全年,我国发电量7417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7%。12月份全国发电量72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增速比上月加快2.3个百分点;12月日均发电234.7亿千瓦时,环比增加20.7亿千瓦时(见图2-6),电力生产增速继续加快。

  12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3%,较上月加快0.3个百分点。2020全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总的来看,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市场的供应链紧张产生需求,从而大幅加速了我国工业领域的恢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工业领域受社交限制影响较小,因而工业增加值从4月份就开始逐渐恢复(见图2-7)。虽然近期国内出现疫情的局部反弹,但如果得到妥善控制,供给端持续改善的大趋势将不会改变。

  12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1.9%、55.7%和55.1%(见图2-8),虽低于上月0.2、0.7和0.6个百分点,但均继续位于年内较高运行水平,连续10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显示出我国经济恢复向好的势头继续巩固。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PMI均为52.7%,继续运行在52.0%及以上的景气区间;小型企业PMI为48.8%,低于上月1.3个百分点。1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7%,低于上月0.7个百分点,仍保持在55.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非制造业延续稳步复苏势头。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8%,虽低于上月0.9个百分点,但仍位于全年较高运行水平,可以看出服务业景气度保持较高水平。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7%,高于上月0.2个百分点,生产活动明显加快,市场需求稳步扩张,建筑业保持着较快增速。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我国乘用车市场零售达228.8万辆,同比增长6.6%,实现了连续6个月7%左右的近两年最高增速。2020全年,乘用车零售累计达1928.8万辆,同比增速-6.8%,较1-11月累计增速-8.3%提升1.5个百分点,体现出行业稳步回暖态势(见图2-9),一方面是我国出口市场超预期的回暖,另外是新能源零售翻倍的态势十分明显,推动了车市走强。1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21万辆,同比增长53.6%,环比增长15.6%。全年新能源车批发销量117.0万辆,同比增长12.0%;全年零售110.9万辆,同比增长9.8%,呈现出下半年顽强反转的强势增长特征。

  2020年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比上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比三季度上升1.3个百分点。2020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4.5%,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见图2-10)。从四季度数据来看,产能利用率已完全恢复至往年正常水平,显示出生产端稳中有升的状态。

 

  (三)通胀水平:CPI由降转涨,PPI增速稳步回升

  由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同时受特殊天气以及成本上升影响,2020年12月CPI环比与同比增速均呈现出反弹的状态。CPI同比增速由11月下降0.5%转为12月的上涨0.2%。其中,食品价格由11月下降2.0%转为12月上涨1.2%,影响CPI上涨约0.26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保持稳定,同比上涨0.4%,涨幅在连续5个月不变后首次出现下降(见图2-11)。

  由于国内需求稳定恢复,加之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带动工业品价格继续上行。PPI下降0.4%,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见图2-14)。通过历史数据可以看出,在2020年5月PPI跌至年内低点(-3.7%)之后,已累计修复了3.3个百分点,修复趋势十分明显,未来随着国内工业生产的持续恢复,PPI同比增速仍将延续稳步回升的态势。

  (五)流动性:央行低量高频操作维持市场流动性稳定

  1月15日,央行宣布开展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5000亿元,中标利率为2.95%,与2020年12月持平(见图2-15),此次操作包含对1月15日MLF到期和1月25日TMLF到期的续做。2020年底以来的MLF操作均符合市场预期,体现了货币政策“稳”字当头。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MLF利率还将继续保持在当前水平,这也有利于缓解市场对货币政策大幅收紧的担忧。

  在连续数日开展50亿元逆回购操作之后,1月13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逆回购操作,单日逆回购操作量创下近10年来新低(见图2-16)。预计央行或将保持低量高频操作的方式,表明温和态度,同时稳定释放政策信号。

  截至12月末,M2同比增长10.1%,尽管增速比11月末低0.6个百分点,但仍比上年同期高1.4个百分点,M2增速连续10个月保持双位数增长(见图2-17)。2020年1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2万亿元,比上月少增4143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4821亿元,超市场预期回落。随着央行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以及疫情期间出台的宽松政策逐步退出,2021年社融增速下行预计是大趋势,但2020年12月社融增速环比下降更多是季节性的短期扰动,而企业、居民融资需求目前仍处于恢复过程中,并且政策也鼓励居民消费、鼓励制造业与民企融资,因此实体经济融资环境仍处于较为有利的状态。总体来看,春节临近,央行仍然会采取手段,维护我国流动性的合理充裕。

  三、 2020年重要事件回顾及其影响分析

  (一)十九届五中全会发布“十四五”规划《建议》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国家战略环境作出了新的重要判断,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未来十五年,我国发展方向明确,机遇与挑战并存。

  暗含未来十五年平均增速目标在5%以上的发展指标。“十四五”规划《建议》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提前到了2035年。2019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根据发达国家人均GDP约2.45万美元的中位数来看,要使我国人均GDP在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则必须在未来15年至少保持每年平均GDP在5%左右的水平才能实现,而未来5年平均增速仍需大幅高于未来15年中后十年的增长目标。

  产业链安全与科技自立自强尤其重要。十四五规划第一次把未来发展和安全关系强化到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位置。“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我国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未来基础科研强化、高端产业链创新链短板的弥补完善,将是“十四五”规划期间的核心目标之一,将引领产业升级和创新转型向纵深推进。

  “双循环”是经济发展主线,国内市场为发展核心。“双循环”战略将贯穿“十四五”始终,成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主线。“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再次明确了关于“双循环”的重要信息,“双循环”的根本使命是利用我国不断扩大的国内市场,形成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国际发展大环境。

  (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21年发展方向

  为2021年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定调“十四五”时期的开局年。12月16-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强调了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扩大内需等将成为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经济安全等方面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产业链安全再次被强调,科技创新地位提升至空前高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成为2021年的两大首要重点任务,制造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被提高到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对畅通和发展国内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第一大重点任务“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更相对侧重于基础研究的层面,而第二大重点任务“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则更加强调应用和产业层面。

  需求侧管理强调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内需成为战略基点。“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是本次会议相较于过去进一步凸显出来的“双循环”在需求侧的政策导向。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要求上来看,强化内需的基础性作用才能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会议强调“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这一主要抓手,并提出了包括“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等具体措施。预计未来财政政策将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

  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与扩大消费相辅相成。本次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直接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提出,这直接影响到消费潜力较大的中高收入群体,通过住房问题的平稳解决,可以释放更为长期的消费潜力。此外,对于大城市房价过高的问题,会议提出可以通过租购并举的办法,既避免住宅供给快速增加导致房价下跌引发消费收缩,又避免因自有住房需求旺盛而导致房地产市场风险进一步集聚。

  (三)RCEP协定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2020年11月15日,RCEP协定在东盟峰会上签订,RCEP横跨亚洲和大洋洲15国,涵盖了全球30%的人口、GDP体量和贸易总额,RCEP协定的达成大幅降低了该区域内的商品关税成本,加快了区域内资本、技术的自由流动,提高了泛亚洲和澳洲地区的经济体在全球的竞争力。2020年,我国与东盟进出口达到4.74万亿元,东盟已超过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我国也连续12年保持了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RCEP协定将对我国外贸行业产生重要影响,进出口依存度高的行业,如机械设备、家具、汽车及零部件、纺织等将受益于RCEP的签署,行业出口需求会得到进一步扩张。

  RCEP协定有效平衡了成员间需求差异,各国具体降税模式基本包括“协定生效立即降为零”、“过渡期降为零”(包括10年内降为零等)、“部分降税”以及少量“例外产品”等四大类。各成员的降税模式以“协定生效立即降为零”和“10年内降为零”为主。整体上,协定成员将总体实现90%以上税目的零关税。此外,RCEP还推动了此前未曾签订自贸协定的经济体相互开放市场。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深入发展,给亚太经济复苏带来强劲动力,同时有助于推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改善我国的全球战略环境。

  (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2020年12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视频会晤并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CAI)谈判,历经7年35轮谈判的投资协定结束谈判。虽然协议目前除了欧洲议会要批准,还需要得到欧盟理事会批准,同时一些文本细节或还需最终确定,仍有些许变数,但大概率不会影响协议的整体推进,2022年正式生效应无问题。

  欧盟目前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20年中欧贸易总额达4.5万亿元,同比增长5.3%。同时,欧盟也是中国重要的技术来源地,重要性仍然大于东盟。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达成,显示出欧盟国家不再等待拜登政府联盟欧洲制衡中国以获取更大利益,而是倾向于锁定与中国合作的态度,这对中国来说意义重大。

  在市场准入方面,中欧投资协定采取的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模式,而且中国首次在包括服务业和非服务业在内的所有行业以负面清单的形式作出了开放的承诺。同时我国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序扩大了部分服务业和部分制造业的开放,包括医疗、汽车行业。在公平竞争规则方面,协定立足于营造法制化的营商环境,双方在协定中欧就企业补贴、透明度、技术转让、标准制定、行政执法、金融监管等与企业运营密切相关的议题达成了共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协定也对与投资有关的环境、劳工问题作出专门规定,双方将促进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投资,处理好吸引投资与保护环境和劳动者权益的关系。

  总的来说,中欧投资协定将会对我国产生深远影响。中欧作为10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在协定签署后,相互投资将大幅提升,持续创造就业和税收,支持经济复苏和增长。这一方面能够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另一方面FDI的(国际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能够提升中国的技术水平。在战略上,中欧投资协定也增加了对冲中美关系紧张的筹码,使得拜登政府在考虑中国问题时需要更多视角,以防止美国自身被边缘化。因此,中欧投资协定是中国近年来在世界格局变化过程中所获得的最大战略性突破。

  四、 2021年全球与中国:反弹程度取决于疫情控制程度

  全球新冠病毒在2020年底出现了变异带来疫情的加速蔓延,疫情形势显著差于之前的预期,疫苗能否顺利大规模接种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如果到今年一季度末能完成全球大规模疫苗接种,使疫情得到适度控制,今年全球增速或将达到4-5%的增长水平;如果到今年二季度末实现大规模接种,2021年全球增速将在3%以内;如果在今年二季度后仍然无法实现疫苗的大规模接种,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则2021年全球增速或将低于2%,甚至出现负增长。我们倾向于认为全球能够实现一个相对中性的疫情控制水平,因而预计全球2021年增速将会在3%以内。

  中国虽然在2020年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但2021年增长水平也将受到疫苗接种及疫情控制的一定影响。年初出现的石家庄等地局部爆发使部分区域重回封锁状态,因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之前对2021年经济增速的预判。另一方面,全球疫情持续引致全球市场萎缩也会拉低外需增长。然而,由于2020年的较低增速,给2021年实现大幅增长提供了比较大的增长空间,且财政及货币政策均保留了足够多的调整空间,因此,预计2021年一季度或将实现超过15%的增长,二季度也会实现接近8%的增长,三季度后逐渐回到目前经济潜在增长水平,2021年全年增长预计将在8%左右。

  (本文作者介绍:建行集团一级子公司,致力于打造一流全能型资管机构)

责任编辑:潘翘楚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新冠肺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