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基建将对投资增长起托底作用

2019年01月30日16:01    作者:连平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连平

  基建投资目前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增速明显加快对投资增长起到托底作用,也有助于经济平稳运行。

连平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2018年7月以来的几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的力度。聚焦基础设施领域突出短板,保持有效投资力度,有利于促进内需扩大和结构调整,提升中长期供给能力,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9%,增幅低于上年。投资增速放缓是内需走弱的主要表现,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导致投资下行的主要因素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较多,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势则相对较好。2018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降到3.8%,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2018年基础设施投资大幅下降主要是由前期政策的叠加效应所致。财政赤字率调低、金融去杠杆、地方债务管控加强、PPP项目全面清查等政策形成的叠加效应,导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受到很大抑制,而非需求实质性的不足。从中长期来看,“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开发、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建设都将带来持续增长的基建投资需求。

  2019年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确保重要基建项目资金来源不断供,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和重点投资项目资金需求。加快财政资金拨付和支出进度,适度提升财政赤字率。多地特高压、轨道交通等项目审批重新开闸,加快5G通信、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基建项目执行进度会明显加快。PPP项目库清理整顿将有助于规范有序推进PPP项目高质量发展,在补短板上发挥更大作用。2018年三季度以来PPP项目总入库数量、总投资额以及落地率都逐渐回升,总投资额达到17.4万亿元,落地率上升到53.4%。

  由于目前基础设施投资总额已经超过17万亿元(不含电力超过14.5万亿元),较大的基数使得基建投资增速难以回归到很高的水平,但仍然有较大增长空间。基建投资增速明显加快将对投资增长起到托底作用,也将有助于经济平稳运行。

  (本文作者介绍: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和理事。)

责任编辑:陈鑫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杭州女销售1年卖106套豪宅总价12亿 年收入约100万 12306技术部主任:第三方抢票软件会导致系统服务瘫痪 新主席三把火:科创板、两融平仓线、鼓励券商买A股 女子超市买10瓶海天酱油 3瓶瓶盖内都有活蛆 许家印比王健林强在哪儿:不懂政治的土豪不是好商人 雏鹰农牧亏33亿要饿死多少猪? 154万or251万or4000万 月薪一万吃不起车厘子?"车厘子自由"背后不是真贫穷 中国最赚钱企业来了:一年1.2万亿利税 3亿人买单 美财长:中美贸易高级别谈判将取得“重大进展” 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后 A股迎来了千股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