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电企业溃不成军?

2017年11月28日07:42    作者:姜伯静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姜伯静

  不管是中国企业击败了他们,还是自身的原因,至少在今后几年,属于日本家电企业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日本家电企业溃不成军?日本家电企业溃不成军?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日本家电产品在中国的辉煌!

  在我的记忆里,二十多年前,我还在上高中的时候,二姐结婚,她的婚房里有一台原装进口的三洋彩电。据说,二姐夫“托人弄脸”才买到,花了上万元。那时的上万元和现在的上万元不可同日而语,而那台彩电在后来的价值体现也确实对得起它的价格。

  这样的印象,想必许多人应该都还很深刻吧?印象的主角,不单单是彩电,还包括其他家电。

  但是,虽未沧海桑田,但却时过境迁。二十多年后,昔日辉煌的日本家电品牌,确切的说是他们的家电业务,在今天风光不再,甚至有不少已经落入中国企业手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下面,我们不妨用倒叙的方式,细数近几年来那些被中国企业揽入怀中的、曾经耳熟能详的日本家电品牌。

  2017年11月,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收购Toshiba Visual Solutions Corporation的95%股权,海信电器持有TVS公司95%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并将获得东芝电视40年全球品牌授权。

  2016年8月,夏普被富士康收购。

  2016年3月,美的以约537亿日元收购东芝家电业务的主体“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80.1%的股权,东芝保留19.9%的股权,同时,美的获得40年的东芝品牌的全球授权及超过5千项与白色家电相关的专利。

  2015年10月,四川长虹和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松下电器株式会社(三洋之前被松下收购)签署协议,作为“三洋”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电视品类排他性授权使用者,在中国大陆范围内有权进行“三洋”品牌电视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承继日期为2015年12月1日,有效期至2019年12月31日止。

  2011年10月,海尔集团公司从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手中收购三洋电机在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的洗衣机、冰箱和其它家用电器业务。

  虽然,上述日本家电品牌被中国公司收购的方式不一。但是,日本家电品牌半壁江山(可能比例更大,因为某些公司已经不再从事或者大幅减少家电业务)落入中国企业之手已是现实。

  而今后,这种趋势很有可能还会继续。

  那么,对于日本家电品牌的这种命运,我们该如何看待?日本家电企业,是真正溃不成军了,还是在转移阵地?

  我之所以会有“转移阵地”这种说法,是因为我看到一本书中有下面这样一个片段。

  在被誉为“迄今惟一一本关于中国企业竞争情报的MBA式教案”的《企业生存的第四种理由》(2002年出版)一书中,有一个案例,叫“日本家电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分析”(第244页)。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根据调研,日本家电企业制定出针对中国家电市场的战略与策略。其前两点分别是:1,制定市场培养战略;2,立即研发适合中国国情的良好产品。而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点,这里我摘录一下。日本家电企业认为,“整机原装进入中国不会维持很长时间,届时中国自己的家电企业一定会急剧发展,中国政府为保护自己的家电企业,会限制进口整机和散件。因此,中国市场会出现以下轨迹:整机需求出现——整机需求急剧增加——整机需求下降——散件需求急剧增加——散件整机均受限制——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需求的迅速增加。”

  这个中国家电市场发展轨迹,是不是很熟悉?

  当然,这则经济情报案例的真伪,还有待商榷。但是,日本家电企业在中国家电市场的发展轨迹,却确实如此。如果这个策略是真实的,那么,中国家电企业近几年的发展,应该远远超出了这则情报分析的预料。应该说,日本家电企业猜中了开始,却没有猜中结尾,估计他们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品牌会被中国企业收购。

  不过,“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需求的迅速增加”,也是很有前瞻意义的,很值得我们佩服。因为,中国家电企业的确是按照这种轨迹发展的。

  我不能说日本家电企业有先见之明,但是,面对他们的败退,我们却必须要认真分析。

  首先,日本家电企业在传统业务方面,确实已经陷入瓶颈。

  这个瓶颈,就是利润。

  举个较远一点的例子,我们看2011年。

  根据媒体报道,2011年,松下、索尼、夏普这三家日本家电企业的亏损总额累计达到了1.6万亿日元,按照当时的汇率约合200亿美元。

  这一年,松下创下了一个记录:77年以来的最大年度亏损。

  而看较近的例子,那就是2015年的东芝。2015年,东芝出现5500亿日元的亏损,创下了东芝140年历史上最大亏损纪录。

  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家电企业在传统业务方面,确实已经陷入瓶颈。并且,这个瓶颈很难突破。

  如果找原因的话,那么中韩对手尤其是中国对手的崛起,以及生产成本的劣势,是最致命的原因。对手步步为营,日本家电企业节节败退。虽然,日本家电企业还有着技术上的优势。

  第二,将业务甚至品牌转让给中国公司进而避免血拼是日本家电企业的最佳选择。

  在我看来,其实,在中国市场,掌握技术甚至上游资源优势的日系企业是可以和中国家电企业拼死一搏的。但是,那样的结局虽然不一定谁胜谁负,却肯定会互相伤害。这种血拼,想必不是已经陷于亏损泥淖的日本家电企业所愿意看到的。

  所以,即便说日本家电企业在亚洲之外的市场还有优势,但将业务甚至品牌转让给中国企业进而避免血拼是最佳的选择。

  虽然,将品牌使用权转让给中国企业对日本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太光彩的事情。

  而转让给中国企业后,这些日本企业的日子显然好过了一些。比如,卸去三洋包袱的松下,2016会计年度第三季度(从4月1日截止到12月31日的9个月)的纯利润增加;夏普,则在2016会计年度第三季度实现了十九个季度以来的首次盈利。

  第三,客观地看,日本家电品牌虽然败退却并非溃不成军,任何放大的看待都是不合适的。

  国内媒体援引日本电机工业等机构的数据显示,日本家电尤其是白色家电的出货额在最近两年特别是今年以来的一段时间还是很不错的。

  而对于家电品牌被中国企业收购,日本国内媒体也颇有微词,甚至有对日本家电企业在物联网时代失去发展机会的担忧。

  对于这种败退,我并不认为日本家电品牌的败退是溃不成军。客观地看,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力量,让他们不得不如此。我们的家电企业能够收购日本家电品牌,属于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以东芝为例,它在核电方面的亏损,它的财务丑闻,它的退市隐忧,让其疲于应付。出售家电业务,也是无奈之举。如果没有这些因素,我想东芝应该还会固守。

  因此,一些认为日本企业抛弃了这些业务的说法我是不认可的。而溃不成军,则更加不成立。

  第四,日本部分家电企业,正在借颓势转型,转移阵地。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从几年前,国内媒体就开始分析一个趋势:那就是日本家电企业正在积极的转型。

  现在看,日本的部分家电企业,正在借行业的颓势、自己的颓势,转移阵地。而转型的阵地,则是方兴未艾的互联网。

  比如松下,正在向汽车供应商转型,它已经将无人驾驶、自动驾驶做为未来的方向。

  再比如东芝,已经在人工智能、云计算、无人驾驶方面布局。同时,国内媒体援引日媒的报道称,“东芝社长纲川智表示,出售半导体存储器业务后,东芝将变为电梯等楼宇相关业务和发电系统等‘以社会基础设施业务为主体的企业’。”

  不过,他们这些互联网方向的转型,又何尝不是中国企业正在做的呢?

  从以上这几点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中国企业击败了他们,还是自身的原因,至少在今后几年,属于日本家电企业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但是,他们并没有溃不成军。而在失去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以后,日本家电企业正在积极的转移阵地。不过,在新的阵地,中国企业肯定不会像几十年前那样从头开始了。未来的输赢,会更加精彩!

  (本文作者介绍:专栏作者,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最佳新闻评论奖得主,iDoNews 签约专栏作者。)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日本 企业 家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