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王小鲁
最近几年结构有所调整和改善,但是离回到更加正常的消费率和投资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考虑到这些因素,我认为目前出现的一些经济回暖迹象仍然是短期波动,而中长期增长趋势还取决于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如何推进。
经济周期是指有规律的经济波动,有循环往复的特征,是由经济的内生变量所自发导致。并非所有的经济波动都是周期性的。就我国过去一个时期和当前的情况看,经济波动的某些成分与周期因素有关,但还有一些不具有周期性的外生变量对经济走势有重要影响,这些不能用周期理论来解释。对这些因素需要关注和研究,才能相对准确地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一个时期以来的货币政策、政府投资规模,再加上收入分配结构对消费、储蓄、投资的影响,这些因素对过去的经济走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未来的经济走势。
我们很长时期以来,一直采取的是偏宽松的货币政策,旨在刺激投资。货币增长持续地、大幅度地超过GDP增长,流动性持续性地过于充裕,债务杠杆率持续上升,这些已经不是短期现象。而各级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提高GDP,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并用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刺激投资。
2000年以后,支出法GDP的投资率从过去的35%左右持续上升到接近50%。最终消费率从63%左右跌到50%以下,近年来有小幅度回升,刚出来的数据是53%左右。现在和80年代、90年代比较正常情况下的最终消费率相比,仍然低十个百分点以上,但是储蓄率和投资率高于80年代和90年代十个百分点以上。这与政府投资及货币刺激有直接关系。正是过度投资导致了大规模产能过剩、效率下滑和持续的增长乏力。
宏观经济学里早就有资本积累黄金律的理论,说明资本积累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我们用我国的长期增长历史数据做过一个模型分析研究,发现最终消费率在66%左右是相对合理的比例。对应的投资率应在34%或略低。低于66%的消费率和过高的投资率会带来产能过剩、效率下降、债务杠杆率上升等一系列结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在2000年以后的这十几年来不断加重的。
最近几年结构有所调整和改善,但是离回到更加正常的消费率和投资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考虑到这些因素,我认为目前出现的一些经济回暖迹象仍然是短期波动,而中长期增长趋势还取决于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如何推进。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博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现任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
责任编辑:郑洋洋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