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实:如何构建“超级资产负债表”

2017年09月04日09:43    作者:程实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程实、钱智俊

  构建“超级资产负债表”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涉及会计、统计、征信等领域的实践创新,又需要监管部门对市场进行观念引导。因此,在久久为功的过程中,四项技术性要点值得重视。

程实:如何构建“超级资产负债表”程实:如何构建“超级资产负债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17年,在金融危机十年之际,全球金融风险取代复苏风险,再度成为全球经济的首要挑战。面对这一变局,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做出积极应对,将金融安全从技术层面上升至治国理政的战略层面,确立了“金融稳、经济稳;金融强、经济强”的发展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依靠监管框架的适时调整,也需要基础工具的锐意革新。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提出,当务之急是建立“超级资产负债表”,以全视角、全覆盖、全口径的方式反映金融业运行状况和风险实质。基于国家金融安全视角,我们认为,这一前瞻性变革直击金融乱象的症结,有望以工具创新推动监管革新,进而对中国金融稳定发挥多维度的支持作用。

  第一,为宏观审慎监管夯实微观基础。本轮危机连绵十载至今,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已成为中国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中之重。2016年,央行正式确立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并进一步增强了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端的监管。与之相匹配,金融业的微观审慎评估亦需要主动升级,为宏观审慎框架提供微观数据支持,提升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协同效应。

  遵循这一发展方向,金融业“超级资产负债表”的构建有望实现双重突破。横向来看,MPA体系仅覆盖了银行系统,而“超级资产负债表”将监管范围由表内扩展至表外,由银行扩展至非银金融机构,进一步消除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盲点。

  纵向来看,通过强化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关系的综合统计,有助于形成对金融交易和资金往来的全流程监控,理清底层资产、业务本质和风险实质,进而优化穿透式监管的实际效力。

  第二,为主动防御风险提供政策工具。在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加速推进,新型风险在资产管理市场不断积累。

  一方面,资产透明度下降。由于资金链条拉长、嵌套层级增加,金融产品结构日趋复杂,底层资产难以穿透,不仅为不当关联交易提供了空间,更大幅增加对资金流向、资产规模、杠杆水平的监管难度,极易导致全局性风险误判。

  另一方面,风险交叉性增强。大量的交叉性金融产品呈现跨市场、跨行业特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产生多类型的风险,冲击多市场的金融机构,进而诱发系统性风险。这些特征赋予金融风险更高的隐蔽性和传染性,对国家金融安全形成新的威胁。针对这一重点领域风险,“超级资产负债表”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以实际权责为依据,将通过资管产品“出表”的项目重新纳入表内。这将对多层嵌套、功能异化、杠杆过度等金融乱象进行穿透识别,助力资管市场风险的主动防范和及时化解。

  第三,为金融监管协调构建信息通道。近年来,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蓬勃发展,与传统分业监管、机构监管产生内在矛盾,形成了监管空白、监管重叠和监管套利,是引致当前诸多金融乱象的根源之一。

  因此,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亟需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近期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设立进一步明确了这一方向。而作为金融监管协调的物质基础,监管信息互通渠道的完善正当其时,也是“超级资产负债表”的职能所在。

  首先,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监管扩展,能够实现对金融业务的统一会计核算、统一信息共享,为“一行三会”的穿透式监管提供信息交汇的载体,进而打破监管信息的部门隔阂,优化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的数据基础。其次,金融业综合统计的统筹与共享,能够推进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的统筹监管,加速对同一业务的监管决策协调和监管标准统一,以填补监管漏洞、消除监管套利。

  第四,为防范外部冲击打造预警系统。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金融危机外溢性突显,国际金融风险点仍然不少”。在这一外部环境下,着眼于境外资产负债两端,中国金融业正在双向承压。

  其一,随着全球经济步入乱纪元,经济金融风险和地缘政治风险相互激化,黑天鹅风险和灰犀牛风险共生叠加,美欧等主要经济体的政策不确定性居高不下,长期威胁着中资金融机构的境外资产安全。

  其二,由于全球利益博弈不断加剧,针对中国经济和中资金融机构的评级偏误和刻板偏见持续高涨,亦会频繁冲击境外负债。因此,中国金融业的境外资产和负债项目,已成为外部冲击向国内传递的潜在渠道,亟需通过“超级资产负债表”纳入动态监管体系。基于此,监管部门能够建立风险在线监测,不仅有利于尽早预警和处置外部冲击,亦能稳定发挥金融业对“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经济“走出去”的引领作用。

  第五,为金融改革深化进行制度护航。根据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化金融改革是促进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的根本动力,深化金融改革与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共同构成了金融工作的核心任务。

  因此,以国家金融安全为导向的监管创新,不应局限于防范系统性风险,还需兼顾推动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对于这一目标,“超级资产负债表”的改革将提供两方面的制度支持。

  一方面,中国金融改革清单明确,而改革次序更为重要。通过对金融业运行状况构建全视角、全覆盖、全口径的监测体系,能够最优化改革次序与时机的选择,最小化改革的机会成本,以金融效率的跃升撬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进而以经济长周期复苏从根本上巩固金融安全。另一方面,中国金融创新活力充沛,但扩张无序而良莠不齐。基于资产负债表的穿透监管和监管协调,能够减少由监管套利驱动的“伪创新”,引导资源向服务实体经济的“真创新”流动,进而压缩金融空转并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展望未来,构建“超级资产负债表”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涉及会计、统计、征信等领域的实践创新,又需要监管部门对市场进行观念引导。因此,在久久为功的过程中,四项技术性要点值得重视。

  第一,充分发挥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先导作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在风险层面居于枢纽地位,在业务层面具有辐射效应。“超级资产负债表”的变革,需要在此类机构进行重点突破和率先实践,以此加快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并推动变革向全业务链、全市场的传递。

  第二,准确把控监管改革的节奏和步序。资产负债表的监管拓展难以一蹴而就,应以现实风险问题为导向,以金融业务逻辑为脉络,按照重要性高低逐步增加表内项目。例如,针对现阶段国情,与资管产品、同业业务和境外投融资相关的项目应当优先入表。

  第三,推广使用大数据监管技术。拓展后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复杂、体量庞大,需要灵活运用大数据技术,在海量数据中挖掘逻辑关联,识别风险盲点和不当行为。并且,以此为切入点,逐步联通各监管部门的数据存量,打造共建共享的监管信息平台,提高监管协调的执行效率。

  第四,强化金融业“超级资产负债表”与中央、地方资产负债表的联系。随着供给侧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此举有助于把握流动性风险的区域和结构分布,协调不同部门的“去杠杆”节奏,从而避免地方债务风险与金融市场风险的共振,阻断“债务-通缩”负向循环的产生。

  (本文作者介绍:工银国际研究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领域为全球宏观、中国宏观和金融市场。)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金融 风险 资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