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国企成东北经济发动机?

2017年08月08日20:43    作者:盘古智库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机构专栏 盘古智库 作者 梁启东

  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国企“三供一业”移交、厂办大集体改革、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企业职工安置等历史遗留问题负担沉重。仅在辽宁这些工作需要过千亿资金投入。

如何让国企成东北经济发动机?如何让国企成东北经济发动机?

  “去产能”是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顽疾、痼疾,尤其在重化工业比重大、国有企业比重相对较高的东北地区来说,产能过剩已经制约了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不探讨东北过剩的产能是如何形成的,但产能过剩毕竟是现实存在,无法回避。在这里必须明确指出,国企改革是“去产能”的难点,也是关键。

  在东北地区,目前的国有企业在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行业、重化工行业分布较多,负债率比较高,利润下滑比其他类型的企业快一些。

  从行业分布角度看,江苏80%国企集中在科技、基础设施、能源、媒体、新兴产业、金融、投资等领域。上海60%国企集中在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以及功能性、保障性的重点领域。

  而东北的地方国企大多是竞争性领域企业,这些竞争性领域企业的特点是老、重、剩。从企业经营状况看,东北的地方国企赢利能力下降。而盲目投资、扩大产能可能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前些年,钢铁、有色、船舶、工程机械、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的产能过剩,大多存在国企投资失控、效率不高、投资成本过大等因素。而且一旦建成达产,要想把产能压下来或者转产,尤其是关闭破产,可能性比较低。员工失业、税收下滑、政绩考量等,谁也不敢承受这样的风险,根本无法解开这个紧紧的套。而其结果是市场愈发混乱,企业日子愈发难过。

  进入经济新常态,在增长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国有企业适应能力需要提高,减少风险隐患。有关专家认为,现在国企、尤其是垄断性国企,占有资源较多,每年给国家造成较大损失,而现在国企的产出在GDP中占14%左右,如果不尽快针对垄断性国企进行重点改革,预计将会影响“十三五”期间年均GDP增长目标的完成。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首先从供给端入手。对于传统产业产能的严重过剩,比如针对煤炭、钢铁、石油、化工等行业,主要是清理“僵尸企业”,让这些行业的过剩产能退出去。在化解煤炭、钢铁等行业的过剩产能方面,会涉及到一些国有企业,基本上是采取兼并重组、破产清算这两种有效手段,化解国企中的产能过剩问题,来整合和淘汰部分国有企业。所以,国有企业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上是推进要素市场的改革,优化要素的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目前,东北地区国企改革还有许多需要下功夫的地方。

  国企经营机制不活。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企业行政化色彩浓厚,高管人员套用行政级别,薪酬反映不了人才价值,金融证券等行业人才外流严重。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还不健全,企业管理人员能上不能下、员工能进不能出的问题较为突出,企业冗员负担也很沉重。

  股权开放度不高。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仍不合理。特别是集团层面,国有独资企业数量较多,占比达80%以上。在已完成股改的企业中,还存在国有股占比过高问题,混合所有制企业少。辽宁的国有资产证券化比率远低于上海等很多省市。

  央企改革滞后。东北央企数量众多,总计达3183户,仅辽宁就有央企各级企业1751户;吉林2013年央企销售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收入的90%多;黑龙江央企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也在60%以上。不光数量多,而且块头大,并在关键行业掌握较多资源。央企大都属于重化工业,央企加大投资固然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但越是上大项目,当地的产业结构就越加偏于重化工业,形成一种特殊的“路径依赖”。而央企一旦出现亏损,不仅拉动地方经济总量下滑,还会出现难以填补的“税收窟窿”。东北经济的一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央企为主的重化工业、传统产业造成的,这些领域多数是产能过剩的领域。可见,如果没有央企和地方国企的参与和实质性突破,去产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难切实推进。

  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国企“三供一业”移交、厂办大集体改革、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企业职工安置等历史遗留问题负担沉重。仅在辽宁这些工作需要过千亿资金投入。东北三省需要承担较大财力负担,而不解决这些问题,对企业改革重组、实行股权多元化或混合化改革等都会产生重重障碍。

  “僵尸企业”主要存在于地方国企群体当中。部分国企之所以处于僵而不死、劣不能汰,有地方政府干预和保护的问题,因为这些国企与当地的GDP、就业、财税收入都有很大关系;但也有客观原因,那就是改革涉及到当地的金融风险、企业债务、拖欠税收。在一些地方,一旦企业“黄”了,地方政府将承担无限的责任,一个国企倒闭就会牵扯出背后的一大串问题特别是经济、社会问题。所以只好千方百计补救企业,企业仍然“名头犹在”,所以僵而不死的问题国企越来越多。

  解决国有企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最根本的还是靠改革。从2016年开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中央就突出“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其中的政策措施要点,一是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二是依法为实施市场化破产程序创造条件,加快破产清算案件审理;三是提出和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政策,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四是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五是严格控制增量,防止已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六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抓住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地方税务体系、增强地方发展能力、减轻企业负担等关键性问题加快推进。

  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数量多、占比大,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东北的优势所在,是东北振兴最为重要的条件和基础。国有企业是“国之重器”,也是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把国有企业作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龙头”,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去产能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结合起来,清除历史包袱,化解各种风险,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积极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本文作者介绍:盘古智库是由中外知名学者组成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秉持客观、开放、包容的宗旨,推行经世致用、和谐共生的理念,促进社会共识,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智库。)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