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陈锡文
在农产品价格下行、外出农民工数量减少的背景下,要高度重视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我国农业在经历了连续十几年的稳定增长之后,当前已进入重要的转型升级阶段。农业、农村经济正面临着两大突出矛盾:一是农产品供求已从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一些产品供过于求、一些产品供不应求的现象并存,根源在于我国农业总体上综合效益不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
我国农产品价格的持续走低,已对粮棉油主产区农民的收入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二是新增外出农民工数量明显减少,自2010年已连续6年增长下降,2016年新增外出农民工数量为50万人,增长率仅为0.3%,这必然对农民收入的总体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在农产品价格下行、外出农民工数量减少的背景下,要高度重视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自2010年以来,我国农民的人均收入已连续7年略快于城镇居民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从2009年的3.33∶1,缩小到2016年的2.72∶1,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一定要防止这一来之不易的局面发生逆转。
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中央已经明确,要改革大宗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对农民的补贴政策和收储制度,同时,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和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这些政策措施,在一些地方已经初见成效。但在新形势下,必须找到一条既能让农民自愿“离土”、又能使农民有更充分就业机会的现实途径,这就要在农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使乡村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不直接依赖于耕地的就业机会。
当前,电商、网购、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如火如荼。但在实地调研中,也感到有些情况值得引起重视,有些地方在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过程中,存在着简单模仿、形式单一、产品雷同等问题。为此提出两点建议:
一、 加强规划引导。当前,乡村旅游呈井喷式发展,但道路、停车、安全、环保等设施明显不足,隐患不小。有些地方在社会资本进入后,民宿建得越来越像宾馆、农家乐办得越来越像饭店,背离了游客体验农情乡趣的本意。不少地方发展特色产品,离不开草莓、猕猴桃、葡萄、核桃和大枣,不知盛果期后市场能否容纳?建议主管部门针对这些情况,加强对乡村旅游、土特产品等市场供求关系的调研、分析和预测,加强规划、制定规则、补齐短板、主动引导、搞好服务,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健康发展。
二、 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要打开眼界,在满足市场新需求上下工夫。有些地方发展生态农产品,品质虽好,价格太高,市场难以做大。于是他们从实际出发,同时也生产绿色健康产品。有的还推出市民定制菜园,每个30平方米,农场员工负责种,每周送一次,一年收费3980元,一亩地可划出20来个菜园,年毛收入约8万元。有的地方农民工外出就业逆势上扬,原因是大力发展定制化的专业职业技能培训。
河南信阳市,自身工业基础薄弱,就大抓农村劳动力培训。从按企业需要定制培训输出,发展到为企业培训提供服务平台。在该市平桥区,已有20多家企业利用该服务平台的厂房、教室、宿舍、食堂等设施,自带设备、自配教员,来当地招工培训,既有飞机驾驶、维护和机器人管理等,也有幼儿教师和服装生产等。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愿在当地投资建厂,因为等厂子一投产,就有了现成的生产骨干。
可见,眼界一打开,市场就宽广,有人看到的是农民工外出就业难,有人却看到了有专业职业技能的劳动力仍然短缺。可见,只有细分市场,才能发现新需求,创造新产业,形成新供给。所以,要不断总结农民和基层创造的经验,使农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本文作者介绍: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