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国强:全球化趋势难以逆转

2017年01月20日10:13    作者:隆国强  (0)+1

  文/中国经济50人论坛 隆国强

  当制度层面出现反全球化的声音和相应的政策,可能就是全球化发生波折的时候,但是我认为这不会改变全球化发展的方向,就像大江东流,大的趋势很难改变,但是遇到障碍时可能会有波折,速度会略微放缓。

隆国强:全球化趋势难以逆转隆国强:全球化趋势难以逆转

  在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后,全球化的走向成了全球性的热门讨论话题,大家都在讨论全球化的趋势会不会逆转。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到更根本的问题上,即全球化是怎么来的?推动全球化的动力到底是什么?

  全球化的最终动力是生产力在全球布局的内在要求。其中有两个层面的因素最为重要,一个是技术因素,另一个是制度因素。

  从技术因素来看,各种技术的发展确实为推动全球分工奠定了基础,其中我认为特别重要的两项技术是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第一,运输技术的发展,比如低成本的海运、集装箱运输技术,大大降低了货物跨境流动的成本,使得在全球分工的物流费用能够大幅度下降,从而推动了全球分工的深化。全球价值链之所以能够深化,首先就是得益于运输技术的发展。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信息跨境流动的成本,更重要的则是它让全球分工、全球生产这种组织方式成为可能。

  1998年我国第一次面临产能过剩问题时,我们的选择是引导一些过剩产能到非洲去把设备再利用起来。可是大部分项目最终都失败了,只有个别项目存活下来。原因主要是当时信息沟通成本太高了,基本上所有海外子公司是在无管控的情况下运营的,正是由于管理的失控导致了公司的失败。而现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比如沃尔玛每一个收银台,都能即时在系统里面体现每笔收入,包括物流、库存等信息也基本都在掌控之中。所以信息技术的发展确实大大地深化了全球的分工,在全球的生产、组织、运营当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制度因素来看,制度性成本的下降也促进了全球化的深化。比如由WTO和各国政府推动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大幅下调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等,都降低了制度性成本,从而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但是全球化的进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直都有波折,这个波折主要来源于在全球化推进过程中利益分配与成本分担的问题。

  从全球分工角度来说,全球化导致人类创造财富的效率大幅度提升,也就是说馅饼确实做大了,但是在分配这个馅饼时是不均衡的。

  首先是国和国之间的分配,总体来看是发达国家受益比较多,而发展中国家受益较少,同时成本承受较多。所以一直以来就有许多发展中国家质疑全球化,认为全球的经济秩序和规则是不公平的。事实上,伴随着自由贸易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有反全球化的声音,但是以前这种反全球化的声音大部分是来源于发展中国家,而它们话语权比较弱,并不能阻挡全球化的浪潮。

  其次是国家内部的分配不均。今天,我们听到的反全球化的声音居然来源于以往全球化最积极的领导者,比如英国,美国。在这些国家,一些民众的投票结果显示出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的趋势。而这些国家内部反对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国家内部全球化的收益和成本的分配也是不均衡的。数据显示,美国大公司经理层的工资在过去几十年里增长了900多倍,但是美国普通工人工资才翻了一番。

  所以反全球化声音来源于在全球化推进过程中,收益和成本在不同群体之间分配的不均衡。包括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同时这一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国家内部分配不均需要靠内部的机制来协调解决。当制度层面推进全球化力度很强大,同时技术层面也有非常快的进步时,即为全球化高歌猛进的时候。而当制度层面出现反全球化的声音和相应的政策,可能就是全球化发生波折的时候,但是我认为这不会改变全球化发展的方向,就像大江东流,大的趋势很难改变,但是遇到障碍时可能会有波折,速度会略微放缓。

  (本文作者介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历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部部长。)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全球化 特朗普 经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