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证券化是大利空

2016年01月12日14:24    作者:江濡山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江濡山

  中国股市已经为保护和解救央企的国有资产立下汗马功劳,这等于成千上万的股民,以惨重的代价,为国家级国企改革买单;现在,若还要继续让广大投资者承担解救地方国企的更艰巨而痛苦的重任,估计是诚心想“日踏”中国资本市场。

国有资产证券化是大利空国有资产证券化是大利空

  我一直认为:国有资产证券化是大利空!

  自去年以来,很多机构把国有资产重组及国有资产证券化,当做重大利好进行炒作,一旦完成一两轮炒作后,投机资本退出,挖个大坑深埋散户。我一直认为:国有资产证券化及国有资产改制上市,从中长期战略高度来看,是最大的利空,是大伤A股元气的“祸根”。

  最近,多方面消息证实,很多地方政府正在加快地方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步伐,并将这项工作作为地方改革的重头戏,其核心目的是把地方国有资产,以多种形式推向股市。如果中央真想呵护并拯救中国股市的话,应当叫停这样的改革,至少不能任凭地方蛮干。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一位地方国资委的官员称:“目前很多地方都把国企改革作为2016年工作重点,在顶层设计方案的指导下,目前各个地方在已经公布的方案基础上,开始积极酝酿相关细化方案,并提速国企改革步伐。”据悉,这项改革的核心思路就是把地方国有资产证券化,并抛向股市。报道称:“截至目前,已有20个省市出台了国有资产证券化率的目标,各地区提出的资产证券化率目标一般在50%以上;上海、广东、重庆、山东、北京等地对提高证券化率、资产整合、兼并重组等均有明确的鼓励政策。“这到底是干嘛呀?已经十分虚弱的中国股市,还能承受得起这么多粗野的莽夫轮奸吗?

  表面看,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或者说重大“利好”在于:或者通过重组改制上市、或者通过收购兼并把国有资产装入上市公司、或者通过子公司“反吞”母公司,扩大上市公司市值规模。但从本质上讲,多数情况下,地方政府是为了把参差不齐的、盈利能力日趋减弱的国有资产,当做包袱统统甩到资本市场去,而把真正盈利能力强的、地方政府高度把控的优质资产,牢牢攥在手里。甚至有些地方领导认为,把资产优良、盈利水平高的地方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太可惜”。此话的潜台词就是:不大好的资产扔到股市去糊弄投资者。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心态呢?!想必体制内的人士都心知肚明。我很早就说过,中国股市从诞生那天开始就是个“怪胎”,怪就怪在:把它从美国引进后不仅基因变种,扭曲了资本市场的初衷,而且极大地加剧了国有资产与非国有资产的不公平竞争,并进而扭曲了产业结构。现阶段中央旨在优化经济结构的改革,之所以十分艰难,就在于资本市场一直偏袒国有资产的畸形扩张,同步严重窒息了大量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然而,竟然有不少的“专家”和“幕僚”如是说:“通过资本运作推动资产证券化,用好市值管理手段盘活国有资产,从而实现内部资源优化整合,并实现国有资产价值最大化,这无疑是2016年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能够拓宽融资渠道,盘活存量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初步估计,此举在未来几年内,将有30万亿的国有资产进入股市。”比如: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2013年地方国企资产达55.5万亿元,而资产证券化率总体不到30%,未来几年可能有近10万亿元地方国企资产实现证券化,这将带来大量投资机会。(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目前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地方国资委、地方政府、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大学以及集体企业的上市公司高达1010家,占到了A股上市公司的三分之一以上。)

  财富证券分析师赵某: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把更多优势资产装进上市公司,其好处是很明显的。可以盘活存量国有资产,提高资产的流动性、透明性,从而使资产易变现、易交易、易监管、易考核,有助于提高国资监管水平,也有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功能的发挥。地方和央企资产证券化的推进,将会释放出很大的市场空间。初步测算,未来几年内将有30万亿之巨的国有资产进入股市。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某:“新一轮国企国资改革有赖于多层次资本市场,除了通过资本市场改制上市成为规范的公众公司,国企上市公司以及控股子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可以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才能真正构建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秀的国有企业。”

  这意味着要把30万亿元的“废水”倾斜到股市,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这是多大的“噩耗”呀!可是,竟然有那么多的幕僚精英恬不知耻地大放厥词。

  其实,很多故作糊涂的人内心都很清楚,中国股市已经为保护和解救央企的国有资产立下汗马功劳,这等于成千上万的股民,以惨重的代价,为国家级国企改革买单;现在,若还要继续让广大投资者承担解救地方国企的更艰巨而痛苦的重任,估计是诚心想“日踏”中国资本市场。

  (本文作者介绍: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员,政府及财团大型投资项目顾问,产业项目风险及可行性评估专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股市 国有资产 证券化

推荐阅读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细数熔断事件中监管层五大错 老艾侃股:管理层应出手救市 弥补熔断所犯过错 对中国经济失望时看看深圳吧 股市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股市转型阵痛在于清理僵尸企业 股市下跌与熔断机制无关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A股熔断机制就是东施效颦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