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熔断事件中监管层五大错

2016年01月08日13:33    作者:李庚南  (0)+1

  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李庚南

  为什么许多政策措施的出台,从去年清理场外配资、两融,到打击期货市场恶意做空,到此番的熔断“测试”,屡屡彰显的是监管者的手足失措,回回付出的都是惨痛的代价!而这种代价总是由市场承受,由股民们承受!

细数熔断事件中监管层五大错细数熔断事件中监管层五大错

  谁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A股四个交易日熔断四次,14分钟完成一天的交易,举世为之侧目!

  猴年伊始,A股就使出了戏猴的绝活,而且是刚学来的把戏——熔断。新年第一个交易日就把熔断这新把戏玩开了,虽然有些生疏,引发股民们怨声载道;但随后就有一帮“专家”为之助阵,纷纷撰文为熔断机制开脱,“A股大跌不能怪熔断机制”“暴跌源于整体信心不足而不是熔断”“股市下跌与熔断机制无关”,凡此种种论调,归根结底,怪散户们心态不好。

  于是,A股又有了底气,在三天之后继续“操练”熔断之技。1月7日开盘13分钟就迅速进入“熔断”角色,而由5%熔断阀值到7%第二阀值仅用1分钟,仅用14分钟就一气呵成完成了熔断的标准动作。这种“神技”在中国乃至世界股市也堪称史无前例。

  当熔断机制在全国股民的口诛笔伐声中,终于被宣布暂停的时候,惊魂未定的股民们或许在以手扶额、谢天谢地,这一回监管者总算顺从了民意!

  但笔者无论从股民还是从财经观察者的角度,心情都丝毫无法轻松。尽管冷静地分析,两次熔断的背后有汇率政策、保险监管政策、减持政策和熔断新政等多项因素的共振,但熔断机制无疑是此次“股灾”的催化剂甚至是导火索。在并无重大利空消息的情况下,A股上演开盘短短半小时就草草收场,难道不算一次重大事故吗?或有股民戏谑,称这四次熔断是一次“测试”,那么这种“测试”的成本也太豪华了,“八项规定”难道不管吗?

  诚然,熔断是一项防范市场风险的机制安排。通过熔断阀值的分档设定,让投资者有充分消化市场信息、冷静思考的时间,减少非理性因素的影响,防止市场或某一产品非理性的大幅波动,从交易机制的角度保持市场的稳定。而且,这一机制也是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的通行做法。所以,不可否认监管者保护投资者的初衷。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是监管者的悲哀吗?A股以熔断把戏戏耍的岂止是广大股民,更有监管者的智慧。

  熔断既然是一项好的机制,拿到中国的A股市场何以会“南橘北枳”呢?专家们立马给出了各种解释:熔断阀值设置的不合理、区间过窄,熔断“休息”时间过短,A股T+1与10%涨跌幅限制与国际成熟市场T+0与无涨跌幅限制的反差等。

  但我以为,熔断机制的“夭折”实际上再次折射出监管层的水平与效率,监管者对股市可能出现的问题既缺乏基本的预测、预防能力,又反映迟钝滞后,表现为事前的麻木呆滞、事中的手足无措、事后的苍白乏力。监管者难道不应该由此次熔断“事故”推而广之,深刻反思,监管究竟哪里出了问题?为何屡遭股民的诟病?

  撇开个中可能存在的种种利益寻租,从监管技术上看,笔者以为,监管者在学习西方各种先进经验、引入各种先进工具的同时,对自己的市场、自己的监管对象缺乏足够的研究分析,对本国股市“生态”表现出一种难以理喻的陌生感,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总体表现为五大缺陷:

  一是忽视了中国股市是一个散户市场,从而缺乏对大概率事件的预见性。散户市场最大的隐患就是羊群效应背后的“雪崩”与踩踏事件。这种教训,在去年以场外配资、两融“强平”所引发的股灾中已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依稀清楚的是,每一次清理场外配资、两融的发声,都会引发一波市场的惨烈下跌,而受伤的总是散户!该不该清理场外配资其实并不是一个问题。股市的剧烈震荡之中,配资盘的害群之马形象其实早已毕露。问题的症结在,监管者在作出决定之前,为什么不能好好地研究场外配资盘的凶险特征?

  果真研究了,就不会也不应该选择在市场极度脆弱的时候出手!如果此时清理的理由存在、合理,那么当初、彼时苗头乍现的时候,监管在哪里?监管对其祸害的认识又几何?

  作为证券市场监管者,你不了解你所监管的市场特征,不研究你所面对的群体的心态,不能预见所推出的政策可能产生的市场效果,这样的监管焉能不付出高昂的成本?“摸着石子过河吗?”在市场膨胀、泛滥到这样的境况下,这种行为模式显然是要碰壁的,成本也是昂贵的。

  二是忽视了中国股市缺乏“定海神针”的现实,上市公司缺乏市值管理理念,投资人缺乏价值投资理念。这恐怕是A股波动剧烈,经不起一丝风吹雨打的根源所在。谈到A股的波动性,或许专家们又要将之归咎于散户们的投机性强、过于贪婪、心态不稳。但我们也许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散户的投机性或者说A股的投机性,根本源自上市公司的不规范、不诚信。

  与其他成熟的市场比较,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可以长期不分红,可以业绩很好而维持较低的股价,上市公司高管可以在股票上市后迅即违背承诺、大规模减持股票,套现退场。上市公司缺乏市值管理理念,高管一旦减持套现之后,对公司的市值可以漠不关心,“管他洪水滔天”;试想,这样的市场,价值投资理念安存?这种状况必然导致股民的投机性,必然使市场始终在投机中“风雨飘摇”。

  三是忽视了普遍存在的上市公司虚假现象。毋庸置疑的是,上市企业作假现象在A股已是司空见惯,编制虚假年保、进行虚假重组和恶意重现象比比皆是。一些上市企业不是为了盘活优质资产、扩大投资,而是为了操作股价才施行重组。一些上市企业过度融资,却没有具体项目或投资方向,甚至把筹集的资金用来二级市场投机。

  始终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许多问题其实早已显露端倪,譬如诸如暴风科技、全天科技类的“妖股”何以能牛气冲天,譬如一些僵尸企业何以能成为股市“不死鸟”,又譬如频频曝光的上市公司业绩造假,为什么非要等到问题已经触犯了众怒、已遮无可遮的时候,监管才会出手?

  曾经让股民们瞠目结舌的“妖股”暴风科技54个交易日39个涨停板,39个涨停板蹬蹬作响,谁能相信监管就一点儿也听不到?更何况,按照交易所交易规则规定,连续3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跌幅偏离值超过20%(ST、*ST是±15%的),属于异常波动需临时停牌观察。

  四是相关政策推出的时机把握不成熟,对后果预见不足。关键是,对一些可能预见的、会形成共振的事件及后果缺乏应有的估计与规避。比如,对于原定的1月8日将面临的大股东万亿减持潮的来临,从2015年7月8日发布“减持禁令”就应该可以预见,何以偏偏把熔断机制的实施安排在这个“封口浪尖”?

  而且,在熔断阀值5%与7%设定上,对市场触及熔断点的状态也缺乏基本的估计。熟悉A股市场的人都知道,当沪深300指数跌破5%的时候是什么状况,跌破7%的时候又是什么状况,——此时千股跌停景观必然已呈现,大多数股票都已趴在了跌停板,你这时候来个所谓的熔断、停止交易,岂不是将市场或有的反转机会完全扼杀?

  岂不会导致市场“失血”?而且,两档熔断阀值的设定,对于早已如惊弓之鸟的A股股民而言,无异于凭添了一道恐慌线,必然会产生磁吸效应。这些,显然是原本可以预见的、缺乏明智的做法!

  五是盲目自信,对市场发展态势研判不足,进退失据。去年股灾发生后监管的表现,股民们应该记忆犹新:市场出现暴跌之后,监管部门救市措施不痛不痒,不单没有暂停或减少IPO,反而还在股灾爆发第三周最惨烈的关键时候,还固执地宣告了28只股票的发行安排,令市场极端失望,以至于资金加速撤离,股灾愈演愈烈。

  此番的熔断机制之殇,又何尝不与监管的盲目自信、应对失据相关?从国际经验看,熔断时长设定一般需要兼顾市场交易需求及监管应急处置时间需要,成熟市场一般都在6.5小时以上,A股场外的亚太主要市场也普遍在5小时以上,如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交易时长为6.5小时,韩交所和巴西所分别为6小时和7.5小时。

  因此,这些市场设定熔断时长的弹性空间相对较大。试问,监管者何来这种自信,15分钟就可以思考、明白市场出了什么变故,做出应对?

  经济学上有条机会成本递增法则: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一种产品的产量所产生的机会成本递增。当问题不断积聚,风险不断积累时,监管的成本也必然符合递增的法则。试想,如果一开始,监管部门能真正履职,对市场违法违规之乱象果断出手,又何至于殃及无辜散户?如此说来,散户难道不是白白替监管滞后所带来的成本买了单么?

  值得反思的是,为什么许多政策措施的出台,从去年清理场外配资、两融,到打击期货市场恶意做空,到此番的熔断“测试”,屡屡彰显的是监管者的手足失措,回回付出的都是惨痛的代价!而这种代价总是由市场承受,由股民们承受!

  监管不作为与监管乱作为、监管空白与过度监管并存的背后,是监管问责制度的缺失。非独股市,举目其他各领域存在的问题,从金融到医药卫生、食品安全等关系国计民生领域的乱象环生,无不跟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不作为紧密关联?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对监管缺乏问责,或即使有问责条款也不能落实。

  市场乱象的治理呼唤监管,而监管有效性的提升需要落地生根的问责。何日监管问责真正落地,市场方得一方清朗。

  一夜未眠。

  一夜未眠的是期待黎明的A股。

  (本文作者介绍:先后供职于工商银行、人民银行,现为银行监管部门人士,长期负责小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工作,潜心研究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股市 监管 熔断

推荐阅读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中国股市参与主体整体错位了 老艾侃股:管理层应出手救市 弥补熔断所犯过错 老百姓退休了为啥还要缴医保 短期股市震荡不值得过多忧虑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更有信心了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