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思之前少骂证监会

2016年01月05日 14:27  作者:秦朔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秦朔

  一个不集体反思的市场是没有希望的市场。中国股市再这么下去,只悲惨而不悲壮,更不要说从悲惨中真正汲取教训,着眼长远切实改革,化悲惨为力量和动力,那么,它就永远处于精神上的未成年期。

自我反思之前少骂证监会自我反思之前少骂证监会

  原本今天要向读者交卷的是“究竟什么是金融和好的金融”(之二),但计划没有变化快,昨天是2016年首个交易日,沪深股市暴跌,按照新推出的熔断机制的规定,盘中两次停止交易,提前收盘。

  2016沪深股市以这样的方式开局,中小投资者当然不答应。即使机构投资者也不答应。我所在的一个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微信群中,群情激奋。

  “说白了这个熔断机制没有任何意义,市场的涨跌是阴阳之道,不是你一个机制就能搞上去的。第一次触发熔断机制挡住市场的颓势了吗?答案是:没有。反而市场是断崖式杀跌,资金更是夺路而逃。其次,市场一旦触发熔断机制就已经到了哀鸿遍野的地步,这时候除了恐慌还有什么?不知道管理层的脑子里装的是什么?这就好比洪水一样,你堵的话只能堵住一时,一旦堵不住危害更大。如今的熔断机制一旦触发就是割肉盘出不来,割肉盘出不来后期的抛盘就很会重,场外资金进不去,青黄不接的局面就会出现,熔断机制是百害无一利!”

  “人家熔断是千古一遭,我们刚一说有这个东西立马发酵。上午市场还在找跌的原因,没有,结果把熔断找来顶上,还真用上了!想想美国是次贷金融海啸引出的熔断,我们这好好的是因为这个机制本身引发的市场海啸,这太搞笑奇葩了!”

  “大家说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要这个队友还是管理层,麻烦就很大。”

  “人家美国是T+0无涨跌幅限制,你是T+1还有涨跌幅限制,居然也学熔断!”

  证监会[微博]迅速成为千夫所指,网上嘲讽的段子此起彼伏。

  让我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如果骂中国证监会能够把中国的资产市场骂好,那就如同幻想骂中国足协能把中国男足骂进世界杯,都是天方夜谭的扯淡。

  我不是说证监会不能骂、不该骂,中纪委都从里面抓出了一批某某分子,老百姓骂几句解解气算什么。我是说,光骂证监会没用。

  我问了总部在上海的几家大券商的研究负责人,暴跌为什么?答案如下:

  熔断机制对暴跌只有诱发作用。市场去年底已经有下跌迹象,主要还是对经济形势不乐观,市场估值显得太高,自身有调整需要。美国股市已经涨了不少,目前市盈率的中位数是20,总体市盈率水平也是20,而中国股市市盈率的中位数是100,也就是一半股票的市盈率在100以上,当然,全市场市盈率水平没那么高。但比较起来,显然市场估值还是高了。(海通证券副总裁李迅雷[微博])

  暴跌和汇率贬值的关系更大一些。另外就是觉得2016年的风险点比较多。(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

  暴跌一方面和汇率急剧贬值有关,一方面是担心去年救市时对于大股东和董监高的半年锁定期已到,担心他们“大出货”,而证监会没有对冲措施。(申万宏源研究所所长陈晓升)

  暴跌和熔断机制没有半毛钱关系。中国经济还未真正经历出清和去杠杆,很多传统行业企业耗了这么多年可能熬不过去了。新兴产业成长不足以填补传统产业衰退留下的巨大国民经济核算缺口。(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

  熔断机制的本意是给市场一个冷静期,让投资者充分消化市场信息,防止市场或某一产品非理性的大幅波动。但从交易过程看,熔断机制设定的阈值无意中给恐慌的投资者一个明确的“止损”目标:HS300指数首次触发熔断用时2小时15分,而触发第二档阈值(7%)则仅仅用了5分钟左右。

  这5分钟的交易时间里沪深股市跌势加剧伴随成交显著放出,显然是投资者赶在触发第二阈值前卖出所致。对于舶来品的熔断机制究竟适不适用中国股市、尤其是对T+1交易制度下已设定了涨跌停板制度的中国股市?2016年首个交易日的“全网实盘测试”结果打了熔断机制设计与推行者的脸。

  中国股市的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投资理性程度不够、市场交易深度不足是市场易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这些不是熔断机制所能解决的。熔断机制在应用中的实际效果已经被证明以负面为主,适当时候取消才是对市场的尊重。(国泰君安证券[微博]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

  上述经济学家都是我相识多年、非常信赖的学者。他们的总体观点很清楚,市场暴跌和熔断机制关系不大。暴跌原因要从经济本身和制度层面去找。

  换句话,你有骂证监会的自由,但你骂错了对象。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1月3日,我在“万一挑一”公司举办的一个活动中聆听了上海交通大学[微博]高级金融学院朱蕾教授关于中国股市的演讲,题目是:为什么中国股市与经济增长脱节?这是她和先生钱军教授以及国外顶尖学者一起进行的合作研究,成果已经用英文在国外发表。

  让我将这一优秀研究的成果简报如下:

  1、中国的GDP过去30年的增长率全球第一,只要中国的GDP增速保持在美国的两倍或者更高,到2035年,以购买力评价计算,中国的GDP将达到美国的两倍。

  2、中国A股市场的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二,但是中国股指的长期收益率偏低。在五个研究对象(美国、中国、日本、巴西、印度)中,如果从1992年1月到2014年底,剔除通胀,加上现金红利,中国股市的长期收益率只比日本好一些。如果从2000年到2014年,则是倒数第一。

  3、中国股市长期收益率低于银行存款收益(2000-2014),剔除通胀,如果你在2000年把1元钱存进银行定期,到2014年底还剩0.78元,而如果投入股市,到2014年底还剩0.75元。

  4、中国股市表现为什么和中国经济增长脱节?这个问题可以细化为更多问题:为什么像百度[微博]、阿里、腾讯这样的新兴行业的民企不在A股上市?为什么业绩差的公司很难退市被淘汰?在美国每年大概有12%到15%的公司退市,主动退市后经过重新整改可以再上,可是中国找了又找,从2000年到2014年退市的大概就一家国企。优胜劣汰的机制没有形成,这个股市怎么能好?好的企业不进去,进去的企业有问题,进去之后还退不出来,这是最核心的问题。还有,上市公司投资量很大,但是最后的收益以净现金流来衡量并不高,大规模投资收益低。这不但是上市公司的问题,也是中国经济的普遍问题。为什么会这样?一个原因可能是关联交易,钱被大股东圈走了;另外,大规模投资到底带来了多高收益(钱去哪里了)?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还能持续多久?

  5、中国上市公司贡献的净利润占所有企业净利润之比,到2014年年底大概是20%多,不上市的公司则创造了全部利润的80%。打个比方,中国的GDP由10个行业,每个行业10个企业,100个公司组成。中国现在上市的公司只有20个,而美国有90个(上市公司贡献总利润的90%)。中国这20个公司基本来自缺乏想象力的成熟产业,而且不是行业里的最好公司。这就是中国股市的现状。

  朱蕾教授他们的研究证明,中国GDP和股市脱节造成了资源不能合理配置,老百姓投在股市里的钱只在20个企业、几个成熟行业里颠来倒去,另外很多行业、80%的企业,包括很多新兴企业、中小型民企都拿不到钱,谈何资源配置?每次央行[微博]降息,钱都出来了,银行也放款。但是钱去哪里?还是到股市里,到那几个传统成熟行业、20个企业里。大量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一分钱也拿不到,而且融资成本还要升高。

  朱蕾教授将中国A股上市公司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上市公司、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中国的非上市公司进行对比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ROA)总体低于(匹配的)非上市公司;中国上市公司(批准)上市后业绩下滑严重;中国ST公司(第一次ST之前)业绩下滑严重;中国上市公司投资量大,但收益(现金流)不高,与关联交易相关;等等。

  显然,即将26岁的中国股市的问题是系统性的、结构性的、观念性的。直到今天,中国股市还没有真正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体系,而充斥着大量所有制歧视(随着创业板发展有很大改善)和官僚化行政化桎梏,这样低效的市场不出问题才是咄咄怪事。更可悲的是,因为“父爱主义”的作怪,股市一有风吹草动证监会就手脚大乱,动作变形。不是证监会的官员素质差,实际情况可能恰恰相反,但他们也解决不了“整体性困境”。这样做的结果是,全市场投资者每到大跌,就泪光莹莹期待证监会出招。这种畸形和扭曲何时是个头!

  一个不集体反思的市场是没有希望的市场。中国股市再这么下去,只悲惨而不悲壮,更不要说从悲惨中真正汲取教训,着眼长远切实改革,化悲惨为力量和动力,那么,它就永远处于精神上的未成年期。如果你是市场的利益相关者,如果你不希望中国股市和中国男足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中有限笑料的来源(是我们的真金白银啊),那么,朋友,在自我反思前,请不要骂证监会。

  (本文作者介绍:商业文明联盟创始人、秦朔朋友圈发起人、原《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秦朔

文章关键词: 股市改革熔断机制证监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熔断机制起作用也是有代价的 建议政府买下过剩房分给农民 老艾侃股:熔断加剧下跌 但不会再现二次股灾 政府“鼓励”降房价有用吗? 不能简单否定熔断机制的实践 2016年中国经济势头正在变好 计划经济是人类无知导致的最大灾难 谁吹捧出中国楼市的假高潮? 我为什么不希望万科倒下? 股市下跌与熔断机制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