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文化产业需要创新式结合

2016年11月24日15:57    作者:贾康  (0)+1

  文/中国经济50人论坛 贾康

  以“创新式结合”而释放的潜力和活力,在供给侧以看得见、摸得着、能够提升用户体验的创新去释放我们需求的潜力,去促进繁荣,而且保持这种繁荣的可持续。

互联网+文化产业需要创新式结合互联网+文化产业需要创新式结合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讨论文创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我认为这带有明显的前沿性质,需要我们掌握好创新驱动的要领。所以,我将对文创产业与互联网的创新式结合,谈一些自己的初步看法。

  思考如何让互联网+成功对接文化创意产业

  首先,我想谈一下自己怎么看文化创意产业。若干年前,在关于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升级发展的讨论中,有关部门已经提炼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样的概念,而且给出了相关规划。最开始文件规定的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后来我注意到,在中央有专门的工作会议以后,实际上文化创意产业是可以跟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一个水平面上的。这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不仅要注重产业的“新兴”性质,而且还要注意到它以后引领潮流的“战略”意义。所以,它们是结合在一起的,又要有新兴特征,又要能够在以后引领市场、发展的潮流,要在战略层面上把握它。

  这样一个大的重要概念,显然是为了适应人类社会发展供给侧的升级创新,要追求人民群众、社会公众越来越讲求的“用户体验”方面的满足,来调动潜力、活力,形成可观的繁荣因素,造福人民。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在这方面显示了巨大的潜能。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文化创意产业显然要面临一些挑战,必须做出一些抉择:怎么样求得长远的发展,体现应有的品位?怎么样谋长远、形成共赢机制?这就要求在中国整个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塑造像“文化产业”这样能够支撑的“硬实力”,同时又要结合我们提升“文化感召力”塑造的“软实力”。显然在这方面如何成功对接上互联网+,就是进一步的思考和追求了。

  移动互联下文创产业的升级

  互联网是由供给侧创新推到前沿状态的,代表着工业革命以后又一次影响极其巨大的产业革命,可以作为新产业革命的标志。有了全球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现在方方面面都必须应对互联网+这样一个“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机遇和挑战。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这个命题显然是必须确立的。因而互联网的特点要简单地观察一下:现在已经有了大数据、云计算等概念,以及最前沿科技创新支撑的智能化移动互联的特征。我观察,从文化的视角上看,移动互联状态之下,种种具体文化形态在互联网上形成的网络传播、综合虚拟功能,特别是有了移动概念以后,在便捷化、分散化、定制化、对应个性化选择方面,前所未有地体现了它的功能升级与吸引力。

  从一个链条上看,首先是千千万万社会公众每人都手持一个智能的设备,我们一般称为智能手机,这就有可能移动消费,在移动情况下享受消费时,实际上是对接到了移动经济,这种新经济实际就在这方面自然而然要引出来所谓“共享经济”,除了前些年我们看到的分时度假的酒店,现在在互联网支持下网约的专车、搭顺风车可以商业化等等,其实还有更广阔的前景。

  比如大家都知道格力电器,做了空调以后又对接了智能化的功能,连通家居里的其他电器,也包括自己家庭住房外立面或者屋顶上会有清洁能源、太阳能设备等等,然后推介发展它的格力手机。格力手机是什么呢?是兼具手机功能,对家庭所有电器设备移动控制的一个中枢,所有这些家用电器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方便地调节它里面的配合状态。

  又比如我们要大力发展的电动汽车,不太远的将来,共享经济中它的境界是什么呢?自己的车晚上放在停车场,接上充电桩,这时候电网里的电是最便宜的,给车充了电以后,第二天你白天不开车的时候,电网里的电价上去了,会有一个智能的提示:你可以卖出多少电,千千万万私家车不光是一个消费单位,而且成了一个个生产单位和获利单位,全社会来共享资源,形成经济社会中资源的合理配置。

  把移动消费到移动经济都变成共享式的,以后可能还会有一个移动状态的“共享商务”,共享商务、移动商务又一定对接到移动金融。金融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特别是应为实体经济升级换代服务,那么移动金融的配合显然就是势在必行。

  我们把这样的发展思路扩展到文化生活,我认为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实际上就是要引领越来越成气候的“移动文化”生活。这个移动文化生活的特征,就是提供各类讯息,也提供个人可按偏好选择的各种艺术欣赏,包括音乐、影视、文艺、收藏,还有各种文友的互动,接下来,种种文化产品的交易势在必行,而且以后一定会纳入这样一个互联网+的过程,形成“文化产品的移动商务市场”。

  以“创新式结合”来释放潜力和活力

  当然,我还不能够很清晰地说出这里面文化产业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结合的细节,也很难勾画这其中一系列待开发的引领模式与赢利模式,但是我认为大家可以一起来交流和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与互联网时代方方面面产业的融合,相关创新的进展合在一起,会成为现在中央称为“战略性方针”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里的一个创新动力的来源。

  以“创新式结合”而释放的潜力和活力,在供给侧以看得见、摸得着、能够提升用户体验的创新去释放我们需求的潜力,去促进繁荣,而且保持这种繁荣的可持续,我觉得就是一个从全局到产业、到具体的市场主体、到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大家可以共同考虑的重要的思维框架。

  这个框架之下,我简单小结一下自己的初步认识。我们一起讨论的文创产业互联网+,现实生活已表现出其广阔前景,但是很多创新机制还必须在“创新式结合”里才可能把它具体化。

  首先,我们要鼓励创新意识。实话实说,中国的文化有它的精华,但也有它的糟粕。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很多东西是抑制创新的,它更多的讲究官本位、行政化、等级森严,一大套清规戒律。对于“繁文缛节”,现在知识分子、知识界和科研领域还不胜其扰,一定要鼓励创新意识。

  其次,要培育创新机制,要对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资源配置的“决定性”机制,再加上政府“更好发挥作用”。

  第三,我认为要注意防御创新中的风险。创新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创新一定会出现风险,创新者失败是经常出现的事情。社会怎么样能够容忍失败,让失败者不至于倾家荡产、流落街头,这已经有经验,有“止损机制”,有“有限责任”。硅谷中一批批的创业者,成功者是少数,但失败了也没关系,失败以后认清此路不通,还可以重整旗鼓又可以追求东山再起,就是因为有好的机制。当然防御风险也面临一些明显的挑战,比如我国的互联网+在P2P这方面已经面临了一轮挫折,但是在进一步的规范以后还应有它继续的发展。我觉得以后文化创意产业,可能也要有这个思想准备,即怎么样防抑风险。

  最后,就是要落到供给创新成功上面,方方面面为寻求共赢共享,应该凝聚原创的动力,调动各种各样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以创新文化的提升来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互联网+,达到两者成功的结合。这个将带移动互联前沿特征的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其实就是一个要有创新文化支持的创新事物。

  (原载新华网思客)

  (本文作者介绍: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郑洋洋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