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乳业走出去挑战不小?

2016年11月12日21:59    作者:王先知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王先知

  中国乳企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不能过快,必须以本国奶源和产业安全为基础,也不能以牺牲本国产业健康发展来发展国际化,国家层面应加快产品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推动产业工业化的升级,进一步深化加强科学监管体系,推动中国市场与国外市场更有效的融合。

为何中国乳业走出去挑战不小?为何中国乳业走出去挑战不小?

  中国乳业的国际化之路应该怎么走?这个问题备受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乳制品产量每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迅猛增长,远高于同期1%的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乳制品的产量和产值在近十年内增长了十倍以上,许多中小乳制品企业不断涌现出来,同时也强烈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目光,很多跨国乳制品企业相继进入中国,使得现阶段乳制品行业竞争异常激烈,该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

  纵向来看,我国乳业国际化从初期的以国内市场换取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委托国外工厂代工,到并购国外乳企、直接投资建厂、合作研发,再到打造国际化品牌、布局国外消费终端。

  经过多年国际化实践,我国一些大中型乳企突破资源和技术瓶颈,软硬件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乳品供给更加多元、丰富,市场规模大幅增加,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显著提升,更好的满足了国内不断升级的乳品消费需求。

  正如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所说的那样,当前中国乳业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差距,因此必须要积极走出去,利用国外品牌和先进技术缩小竞争差距,从而能培养出一批富有竞争力的品牌。

  近几年,国内乳业市场整体发展进入新一个阶段。自2010年光明乳业收购新西兰Synlait公司51%股权,拉开国内乳企国际化序幕以来,中国乳业国际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

  一方面表现为,中国乳品企业海外投资力度加大,我国先后有多个乳品企业走出了国门,包括伊利、蒙牛、光明、飞鹤、贝因美、辉山等一批大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国外资本和国际乳业巨头大量进入中国,纷纷同本土乳企展开各种合作,抢滩中国市场。

  在笔者看来,乳企国际化程度提高的同时,乳业国际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可以说中国乳业和世界市场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乳业市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中国乳业的波动,进而影响到每一个中国奶农。

  同几十年前相比,中国乳制品行业的规模、发展质量、社会贡献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和极大提升。在全球乳制品市场中,中国作为重要的新兴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无论对国内乳企还是国外乳企而言,中国市场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也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际市场。

  虽然当前中国乳业的实力大大增强,生产规模进一步增大,政府监管更加科学、规范,市场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应该说现在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同时,企业成本增加,存在结构性过剩,消费者信心尚未完全恢复,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现在,中国乳业面临着三重困境:一是全球奶业遭遇第三波世界性寒流,国内市场也受波及;二是受到国外乳品品牌的冲击,尤其是奶粉板块;三是国民对国内乳品品牌消费信心恢复缓慢,这也是中国乳业的一块心病。

  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2016年1-9月份,全国进口乳制品数量为1,508,558吨,同比增长25.6%。但实际上乳品进口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国外大型生产企业和外资企业手中,国内乳企长期处于被动地位。

  国外质优价廉的奶源也吸引了国内乳企的目光。有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全球原料奶价格折合人民币仅1.6元/公斤,而国内生鲜奶平均价格一直处于3.5元/公斤左右,与国际价格“倒差”严重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针对上述问题,2016年11月11日下午,在新华社新闻大厦1518会议室,由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瞭望智库牵头,来自国家食药总局、工信部、乳业专家、乳品企业、媒体代表等相关方,针对“中国乳业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的课题进行了专项讨论。

  来自瞭望智库乳业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的乳业国际化存在六大问题:一是企业文化及管理制度存在差异;二是缺失政策支持,海外投资融资难;三是缺乏良好合作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四是缺少熟悉海外业务的管理人才;五是对国内奶源造成冲击;六是乳业国际化尚未与国家战略真正融合。

  在这次会上,正如工信部消费品司司长高延敏所提醒的那样,当前中国乳企发展仍然处于比较艰难的时期,目前中国乳企走出去的前景可以说是“机遇不大,挑战不小”。

  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一司司长张靖也表示,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国际竞争,乳企在国内其实早就已经参与了国际竞争,目前国内乳业有了很长足的发展,对企业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

  此外,中国乳企“走出去”是要求生存、图发展,而不是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企业需要立足于国内市场,依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国家也需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帮助企业扫除发展障碍,从而促进乳企更好地走出去。

  在笔者看来, 尽管中国乳企需要不断加强国际化水准,但也不可以盲目“走出去”,而是应该做到“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科学平衡,中国乳企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也要关注产业链最前端的奶农,要做好平衡,适当关注他们的利益,当然企业都是逐利的,这个需要出台政策来引导和平衡。

  因此,中国乳企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不能过快,必须以本国奶源和产业安全为基础,也不能以牺牲本国产业健康发展来发展国际化,国家层面应加快产品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推动产业工业化的升级,进一步深化加强科学监管体系,推动中国市场与国外市场更有效的融合。

  (本文作者介绍: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食品工作室主任、瞭望智库研究员。)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牛奶 走出去 乳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