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江濡山
我们已经处于这种全球经济及社会形态大变革、大变迁的运动状态之中。今天中国的腾讯、阿里巴巴、美国的亚马逊、谷歌、苹果公司,已经成为未来全球化财团的先行者,总有一天,各国政府将越来越成为这些全球大公司的跟屁虫。
对于最近一个时期的德国来说,真是“祸不单行”,大众汽车公司突然坍塌、愈演愈烈的难民涌入潮,已经令默克尔和她的伙伴们焦头烂额,而此时此刻,德意志银行10月8日突然宣布三季度巨亏62亿欧元,引发了不亚于美国雷曼兄弟事件的金融恐慌。
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全球金融界人士“瑟瑟发抖”,人们不由自主联想起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角--雷曼兄弟银行。2008年9月,美国雷曼突然宣布三季度财报才巨亏39亿美元,就随即申请破产保护,并因此导致金融危机升级并慢全球。因此,不少业内人士担心“德银巨亏”持续发酵,会引发金融海啸并波及全球金融业。
令人奇怪的是:德意志银行宣布巨亏之前,竟没有丝毫不良征兆,而且宣布巨亏之后,人们竟然不知道德银的风险到底在哪里?到底如何看待这一事件呢?个人认为:“雷曼兄弟”也好、“德意志银行”也好,不过是战后形成的传统的全球金融体系开始系统性“病变”的一个信号,只是冰山一角。
对此,不宜盲目拿“德意志银行”与“雷曼”类比,也无法从整个德国及欧洲经济运行状况来分析,甚至从“德意志银行”自身业务结构来研判也不过是给死猪解剖而已,没有什么实质意义。而应当从全球金融信用体系系统性病变的角度来把脉和应对!
有这样几个问题,首先值得深思:
战后形成的以美元为主导的全球货币金融体系已经运行了七十多年,这一体系还能支撑得住高度开放的全球化经济形态?
金本位制度结束后,强势主权国家通过主导本币发行,变相掠夺他国财产,岂能持久维持勤劳的穷人养懒惰的富人?日益懒惰的欧洲到底凭什么“不劳而获”?
近年来全球范围一浪又一浪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给金融资大规模产注水,到底泡沫了谁的财富,长此下去怎能不加速“泡沫化”全球金融体系?
全球化唤醒了越来越多的穷人和一无所有的年轻人,他们岂能心甘情愿地让旧的金融货币机制剥削他们的血汗?
因此,惟有建立在真实的劳动付出的金融信用形态和服务创新,才能适应人类更加公平地的生存发展。
客观来看,自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和全球资讯网络化,已经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传统金融业的产业形态和业务结构,特别是基于国家信用和大财团信用基础上的传统金融信用体系,已经越来越脆弱。虽然全球化在加速改变着全球利益结构和全球经济的分工,但传统的金融业务模式和投融资模式,并没有“与时俱进”完成转型,这对于欧洲、亚洲来说,一直是一块心病。美国经过2008金融危机后,采取了一些策略推动金融创新和信用机制转型,虽然已经有所成效,但是并不彻底---美国市场依然聚集着大量的金融泡沫。
欧洲和亚洲的金融机制,显然一直是老牛拉车,走一步算一步。相对而言,新兴经济体国家,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兜底和掩护,金融业的坏账不至于短期烂包;对于中国而言,情况显然更特殊,因为有强势政府兜底和捍卫,整个金融业得到体制硬壳的保护。但是,中国金融业一旦产生系统性风险(即:国有财团名下大量名存实亡的“账面资产”一旦转换为国有银行的坏账,以及各级政府债务恶化为银行坏账,二者合一引发产业资本断链及金融恐慌),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总体来看,我们至少要用一百年的眼光,来审视整个人类金融体系伴随不可阻挡的全球化的演进,正发生着残酷的蝉变和演进,其必然步骤是:
第一步:战后基于“布雷森林”基础的金本位的终结,意味着美国用纸币强行剥夺了黄金的金融属性,把黄金踢出局。这一阶段早已完成,并导致失去储藏手段和金融属性的黄金会越来越不值钱。这也是我几年前开始,力谏做空黄金的主要原因;
第二步:进入21世纪开始并将在2030之前,网络科技的发达和数字金融的崛起,将无情地把“纸币”淘汰出局。这个阶段正处于进行时,这一过程将逐渐削弱或逼空主权国家央行[微博]的货币发行权限。基于全球化的新的全球货币兑换体系将逐渐形成。美联储目前在是否加息问题上备受煎熬,本质原因就在于“自酿苦果”难以下咽。
第三步:到本世纪末,完全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无主权国家干预的全球网络金融信用支付体系将建立,全球性网络银行无所不在,并按照统一的规则运行。未来银行经营的产品和服务的特征将是:信用等级及信用支付能力的量化数据管理。届时,更加公正的、没有民族色彩的、无法随便掺水的“国际央行”将诞生,而且传统的金融衍生工具基本被淘汰出局。值得关注的是,未来“全球央行”的多元股东们,不是主权国家政府代表机构,而是最有影响力的全球大公司参股把控,全球金融用户网络票决和国际性法律机构监控和裁定。
或许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幻想或者幻觉,离我们很遥远。其实不然,事实上,我们已经处于这种全球经济及社会形态大变革、大变迁的运动状态之中。今天中国的腾讯、阿里巴巴[微博]、美国的亚马逊[微博]、谷歌[微博]、苹果公司,已经成为未来全球化财团的先行者,总有一天,各国政府将越来越成为这些全球大公司的跟屁虫。
最后,就当下“德银巨亏”时间的预后效应,建议金融管理当局及银行家们,仔细而冷静地研究分析以下六个问题:
问题之一:德意志银行巨亏是意外巨亏还是“由来已久”?
问题之二:德意志央行与“德国大众”金融债务关系有多深?
问题之三:对欧洲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心理冲击波有多大?
问题之四:德国政府“救助”的代价及预后负面效应有多大?
问题之五:欧洲整个金融体系是否悄悄加速蝉变为死海?
问题之六:中国国有金融体系产生内部病变的外部条件?
问题之七:美国巨额货币泡沫终将如何释放?
(本文作者介绍: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员,政府及财团大型投资项目顾问,产业项目风险及可行性评估专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