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阅读下如何成为有深度的人

2015年10月10日 14:24  作者:盘古智库  (0)+1

  文/叶青(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

  碎片化的时间,用于碎片化的阅读。但是,能够用自己思路加以链接,就不是碎片化的知识,而是一个富有个性的整体了。

碎片化阅读如何做到有深度碎片化阅读如何做到有深度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阅读”越来越成为一种大众化的阅读新形式。早些年,我建议“忙听书、闲看书”,即忙碌的时候,可以用听书软件听一些轻松的书籍,比如名人传记,把眼睛解放出来;下班或者双休日的空闲时,则可以端坐书桌前,读读学术性强的纸质书。这样既“听”又“看”,可以增加阅读量。

  最近,相对于手机阅读,我又建议“行听书、坐看书”。现在外出时,很多人不一定会带书报杂志,但手机是非带不可的。因此,在赶路或者散步时听书,坐下来时看看在读书软件上下载的书,同样可以完整地看各种书籍。

  大量利用“互联网+”的方式阅读社会这本大书,也是今天的干部应该学会的。我是做统计工作的,透过数据看经济的本质,是我的工作重点。因此,关注一天中的重大经济新闻是必要的。欧阳修说,写文章构思有“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

  现在有了智能手机,更是如此,手机里的“备忘录”经常是我记录写作或者发言提纲的地方。早晨在“厕上”时,通过简单浏览微博,可以了解过去一夜发生的大事,然后一边洗漱一边听书。从家到办公室有16公里,要花25到30分钟,我一般是边开车边听“中国之声”,了解经济新闻与经济评论。在上班之前,又可以通过浏览微博与新闻客户端,进一步加深对广播中新闻的理解。然后每隔两个小时看看微博与新闻。同样,下班路上往往要花费近一个小时,又可以听听一天的新闻。这就是我的“阅读链”。

  古人讲“学以致用”,读书是为了运用,通过读书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开视野。比如,通过读朴槿惠的《绝望锻炼了我》,可以了解韩国如何从不发达走向发达,国民为此付出了多大的艰辛。

  朴槿惠一直希望韩国的集装箱能从中国东北、从连云港走陆路到中亚、欧洲,以节约一半的时间。在一次会议上,我向连云港市的一位领导同志求教,证实了这个方案已经实行了多年。这也说明了韩国政府为什么一直支持、响应中国“一带一路”战略。

  再比如,读《周鸿祎[微博]自述》,对书中说的“我发现在我的互联网生涯里,无论我搞什么,一开始大家都是不理解,不屑,甚至嘲笑”深有同感。我自己十多年来呼吁、践行公车改革,也引来不少嘲笑之声。而通过听马云[微博]的演讲,你会被他说的“不是科技改变世界,而是梦想改变世界”所折服。

  互联网时代,读书更可以共享。我会把书中的一些精彩观点发在微博上。比如正在听的一本小说中有句话很精彩:电线杆在太阳底下也有阴影,但这是最小的;毒蘑菇占地面积小,但阴影却非常大。这让我们联想到一些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家族式腐败”的严重性,也警醒人们,当下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除了分享阅读书籍之外,我还会把当天的书刊拿回家翻阅,把正能量的新闻发在我的微博、微信上,和大家共享。让我感动的创新之处,我也会分享出来,感动大家。

  碎片化的时间,用于碎片化的阅读。但是,能够用自己思路加以链接,就不是碎片化的知识,而是一个富有个性的整体了。

  (本文作者介绍:盘古智库是由中外知名学者组成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秉持客观、开放、包容的宗旨,推行经世致用、和谐共生的理念,促进社会共识,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智库。)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互联网碎片化阅读读书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国庆节“电击”国人神经的三件事 未来十年这样投资才算中产 投资亏钱不能埋怨市场 中国小散最容易赔钱的5种投资方式 股市里危险的唯指数论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互联网+”解决不了中国制造的难题 凡人如何在资本市场里求生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