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机构专栏 橙新闻 作者 陈正伟(橙新闻记者)
李嘉诚一类的港资富豪曾经是稳定香港时局的重要力量,倘若他确有离开之心,或者他自己以及他的下一代不再那么关心于香港以及内地,从香港政局的角度来说,缺少了这一个稳定时局的力量。
长和系近日的重组再次令外界关注。不过,这一次似乎是内地媒体比香港媒体关注更多。连续两日,内地官方媒体便对于是否应该“留住”李嘉诚打起了嘴仗。事实上,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李嘉诚所谓减少在内地以及香港的投资,从来都不会用商业角度去考虑。
长江基建以及电能实业近期宣布重组,引人关注的并不是重组的规模有多大,也不是能够为长和系带来多少实时入账的利益。而是人们关注新重组之后的电能实业将消失,并入在百慕大群岛。自此,长和系旗下的所有公司的注册地都没有在香港。
不少分析再次关注李嘉诚的这一举动,认为这是李嘉诚将资产迁移出海外的一大表现,再次证明李嘉诚要“逃离”大中华市场的决心。不过,若从商业角度上来说,李嘉诚无论是增加海外投资,或者是上述的迁册行为,都是伪问题。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吸引眼球的一个炒作而已。
迁册不代表转移资产
人们在谈及李嘉诚撤离内地以及香港之时,通常有两个理由,第一是以转移注册地。以此前长和系的世纪大重组为例,为了让长实以及和黄合并,长和系先重组了长实,在并购和黄,最后在分拆出两家新的上市公司。过程当中,将公司注册地变为开曼。在香港专门从事离岸公司业务的律师Jaron对橙新闻表示,简单将公司注册地的转移视为公司业务撤离是种误导,例如长和系这样的所谓迁册,只是为了能够让公司成功重组以及分拆。
在现行的香港法律当中,若长和系希望完成上述的重组,需要付出很大代价,而通过上述复杂的过程,将公司“迁册”开曼,这令重组事宜节省许多代价。“按照香港的公司法,就若长实和黄要合并,就必须要用现金去收购对方,但开曼没有这种要求”和黄董事总经理在彼时对长和系的世纪重组如此说到,按照开曼的法律,上述的合并,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交换股份的方式完成。
业务早就在海外
另外一个认为李嘉诚撤离内地以及香港的理据是,李嘉诚减少了在内地以及香港的投资,而这更是一个明显不是从商业角度考虑的理由了,很多人好像才突然醒悟到为何李嘉诚在海外的业务比重如此之多。
事实上,李嘉诚投资海外的历史悠久,尤其是在欧洲,而海外资产主要由和黄持有。橙新闻的记者统计,在2008年,当时和黄的欧洲业务收益虽然已经占整体的40%,但这主要是来自毛利较低的零售业务所提供的收入。盈利能力上,彼时的欧洲业务EBIT仅占整体的12%,反观香港及内地的EBIT则占整体逾20%。此后几年,欧洲的EBIT占比一直徘徊在17%左右的水平。
自2012年开始,和黄的欧洲业务才逐渐成为集团业务的主力。欧洲EBIT的占比升至逾30%左右(2011年为29%,2012年为34%)。反观内地及香港的EBIT占比则没有增长反而降低。
有如此的变化并非是从内地以及香港撤离资产,而是因为海外业务投资越来越多,而2008年之所以是一个分水岭,那是因为欧债危机给了李嘉诚机会,热衷公用事业的他,也只有在一个地区出现危机的时候,才能购买到公用事业的业务,例如电网、供水网络等等。
橙新闻的统计,资本投入的比重更能体现李嘉诚对欧洲的情有独钟,根据资料,在2010年至2013年9月期间,长和系总共在内地及香港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了10次收购,涉及金额约1445亿元,当中欧洲地区的投资占比高达97%。
政治的问题想用商业的角度分析
近日新华社旗下《瞭望智富》发表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引起市场关注,今日中证监旗下的《证券时报》亦发表标题为《让李嘉诚大大方方走天塌不下来》的评论文章,指任何企业都有社会责任,但李嘉诚不比别人负有更多的义务,即使他特定时期从内地获取了财富,也不应成为他承担额外义务的理由。两家媒体为李嘉诚打起了嘴仗。
其实,无论是从公司注册地的迁移,还是从内地以及香港业务比重下降的角度,说李嘉诚撤资内地以及香港,有些道理,但却有不够充分。很多人都知道不能如此去证明李嘉诚撤资,其实大家都是用商业的角度去分析一个政治上的问题。
在香港,人们之所以如此紧张李嘉诚的一举一动,不仅是因为他的财富能够左右香港的经济,也是因为他代表的港资商人在香港政坛上的影响力,李嘉诚一类的港资富豪曾经是稳定香港时局的重要力量,倘若他确有离开之心,或者他自己以及他的下一代不再那么关心于香港以及内地,从香港政局的角度来说,缺少了这一个稳定时局的力量。
也确实,李嘉诚现在看起来不像以前那样那么关心政治了,尽管每一次都会说支持政府,但他不像其他富豪,或者新兴的富豪那帮,积极站在政治纷争的前线。但这位被香港市民戏称为《李特首》的重量级人物,他跑了确实天塌不下来,对香港以及内地来说都是一种损失。也是因为如此,每一次李嘉诚的动作都牵动着香港以及内地民众以及媒体的神经。
(本文作者介绍:立足于香港的新媒体平台,云集优质新闻与多元思想观点,力求理性、客观、有深度、宽视野。官网:www.orangenews.hk,公众号HKOrangeNews。)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