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的第一位是人

2015年09月14日 17:27  作者:吴小平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吴小平

  编写数万字政论文章容易,扎扎实实搞落实最难。要真的推动一场从中央到地方,涉及数十万亿国资的改革,首先要明确两个“人”:一个是政治面牵头的领导“人”;一个是董事会、经理层班子的“人”,只有把这两个层面的“人”说清楚,探讨其他问题才有意义。

国企改革的第一位是人国企改革的第一位是人

  一夜之间,针对《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新闻报道或卖方评论很多,但值得深入阅读的很少。

  作者们如坐在全聚德里的食客,纷纷评论这只鸭子体格如何之肥、皮色如何之亮,烤得如何之到位。似乎没有人敢于对后厨提两句正经意见。

  这篇指导意见长达20页,八章三十项。起承转合,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到当前目标,洋洋洒洒,说理清楚。从一个曾在央企长期工作的人来看(1997-2004,我曾在一家央企厂长办公室承担部分管理工作),此文确实是一篇相当完美的八股文。不过,既然说是八股,则大意是指虽然文章气势虽大,说理清楚,然则如何落实还非常模糊。

  因为,人的问题没有说清楚。

  一切问题的核心就是人。事关全国国企改革,首先得问两个“人”。中国历史教训使然,现实国情使然。

  其一,政治面上的“人”。任何改革,如果要触及灵魂,必须得足够强悍和手腕的政治人物来亲自推动。

  往远了说,1966年的四月,《五一六通知》大致起草完毕,但毛泽东多次亲自改写,增加了非常口语化和有指向性的语言,于是本文成为一篇领袖个人色彩浓重的檄文,大力推动了文化革命的爆发。没有毛泽东亲自操刀,如此规模的社会变革如何启动?难以想象。

  往近了说,1993年中国通货大膨胀,全社会人心惶惶,再次动乱在即。温良恭俭让的控制手段已彻底失效,于是副总理朱镕基让人行行长李贵鲜退后,紧急召开全国银行行长工作会议,下死命令加强金融纪律,让银行停止计划外贷款,银行与下属信托投资公司脱钩,强力收回因“股票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所放出的巨量贷款。朱镕基的强硬形象,最终促使这一建国后未见的超级通胀渐渐消退。

  同理,要想真正触及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灵魂,中央必须明确一名形象严峻的高级“能吏”牵头,敢于向社会公布改革时间表,允许全国人大跟进、听证、追责,才有可能应对大量各种背景国企领导人的挑战或反弹,才能借中央权威、人大威慑和社会舆论共同推动这一规模高达几十万亿的国企改变、改制、改革。

  目前,我们只是看到了一份不甚清晰和细致的改革路线图。究竟是哪一位高级干部真正担责牵头推动此事,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如何配套监督,不得而知。而新华社就此事对国资委[微博]领导的问答宣传,明显是秘书手笔,官话套话太多,政治担当模糊,没有看到改革大文章应有的浓墨重彩和峥嵘气势。

  其二,董事会和经理班子的“人”。本次国企指导意见的亮点和难点,就是这类“人”的选拔、考核和激励。

  再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决议,其实早已明确了国企改革方向。其中核心一句是“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这次的指导意见,就是全面深改在国企改革领域的落实之一。

  国企改革水平高低,除了政治面牵头人的水平高低,还得依靠董事会水平高低。企业要搞好,关键在领导,现代企业要搞好,关键是董事会。没有一个专业的董事会,所谓领导那叫瞎领导,企业经营自然搞不好;没有一个独立的董事会,高层行政权力肯定会随意干预企业日常经营,企业难免出纰漏,可能还会出大的政治、经济问题。

  老问题来了。谁来决定董事会?董事会用人和组织部用人,谁说了算?不需要辞藻遮掩,6月5日深改小组第13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为这种“谁说了算”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党要管经济,党说了算。

  考虑到央企一般分集团和上市公司,一个可以想象的设计是:集团层面的董事会,党的组织部会侧重政治面,更加促进党委书记和董事长的分立和制衡,确保大的腐败和窝案不再发生;上市公司层面的董事会,更侧重经济面,要确保独立董事数量够、质量好,确保独立董事能够真正自主行事。有了一个合格的董事会,那么专业经理人的企业家精神焕发,自然可以实现,自然能够促进企业提升运营水平。只不过,无数经验说明,此类理想描述,实现谈何容易。

  提到董事会,问题又来了。由于反腐运动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监督热情的空前高涨,导致了各种“官不聊生”“无所作为”的官场怪现象。这种现象会蔓延和持续相当长时间,因为这是官场“规矩”被破坏后自然的自我保护和软性发泄。在这种情绪下,是否能真正推动国资监管部门主动退出管人管事管资产,主动承担起监管水平要求更高的“管资本”,也是难上加难。这是个严肃而棘手的现实问题。

  总结:

  人的问题,是一切改革的核心和终极问题。人的问题交代不清楚,问责不清楚,一切改革触及不到灵魂,深化国企改革也是如此。

  因此,当有投资人问及,本次国企改革指导意见质量如何,股票市场会怎么反应?我的看法是,《指导意见》是一篇说理清楚的八股文,股票市场恐怕不会有什么反应。

  编写数万字政论文章容易,扎扎实实搞落实最难。要真的推动一场从中央到地方,涉及数十万亿国资的改革,首先要明确两个“人”:一个是政治面牵头的领导“人”,同时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要勇于跟进、监督、问责;一个是董事会、经理层班子的“人”,党委要真正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鼓动企业家精神焕发,也要鼓励全社会多讨论、探索和创新。

  只有把这两个层面的“人”说清楚,探讨其他问题才有意义。

  《指导意见》之所以是《指导意见》,自然比较笼统,句句都对,但句句模糊。于是,对股票市场最多只是中性,也许会导致个别题材股骚动,仅此而已。对一批改革期望值较高的市场投资人而言,这种八股文章的推出,也许还带来了相当失望情绪。

  要让这类改革大文章对交易市场产生刺激作用,必须得推出各项配套细则,让投资人看到干货,产生信心,鼓励他们把钱投入到股票中去,并坚定持有。

  说白了,文章只是文章而已,这篇《指导意见》的很多内容,在当年“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时,早有同文同理的描述,没有什么新鲜感。路漫漫其修远兮。想靠一篇文章就拿住别人心的时代,再也回不来了。

  (本文作者介绍:资深金融人士,曾参与创建中金公司零售业务及财富管理部,任执行总经理。现投身互联网金融创业。微信公众号:波音大飞机)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吴小平国企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股灾之中“啪啪啪”股最坚挺 如何防止亚洲金融危机重演? 德国接纳80万难民并非因本国“缺人” 股市里危险的唯指数论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谁才是A股郭美美的克星?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 A股为何“牛失前蹄”? 股市动荡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