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周期会扼杀货币宽松吗?

2015年07月27日 09:29  作者:朱振鑫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朱振鑫

  从近期的高频数据和PMI预览值来看,经济总需求依然不强,CPI年内触碰“上限”的可能性依然较小。从政策面来看,这意味着货币政策虽然暂时静默,但谈论紧缩似乎也为时尚早。稳增长仍然是中央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

猪周期会扼杀货币宽松吗?猪周期会扼杀货币宽松吗?

  3月中旬起,生猪价格迎来了一波强劲反弹,至7月17日已累计上涨52%。作为生猪价格的滞后指标,猪肉价格同期上涨29%,且有加速上涨趋势,7月第三周较第二周上涨了7.4%。

  根据历史经验,猪肉价格同比与CPI同比呈较强的相关性。如果猪价快速上涨带动通胀超预期回升,货币政策可能被迫转向,对已经遭遇重创的股债双牛格局再次形成负面冲击。因此,近期的猪价反弹需保持关注。

图1:近期猪价快速上涨图1:近期猪价快速上涨

  本报告通过分析猪价近期上涨的原因,判断未来猪肉价格走势,并据此测算猪肉价格变动对CPI的影响以及猪周期是否会成为迫使货币政策转向的危险因子。

图2:猪肉价格同比与CPI同比呈较强相关性图2:猪肉价格同比与CPI同比呈较强相关性

  一、猪价缘何快速上涨?

  供给收缩遭遇需求企稳,是本轮猪价快速上涨的最主要原因。长期亏损导致养殖户退出,生猪存栏量下降。而经济企稳使猪肉家庭消费得以提振,持续的高压反腐继续压缩猪肉餐饮消费的空间也很有限,猪肉需求日渐企稳。

  从供给端看,生猪存栏量创2009年来的新低。生猪市场是典型的蛛网模型,需求与供给存在着错配。当猪价处于猪周期的下行阶段时,前期扩张的产能被迫淘汰。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除14年3季度因猪价上涨短暂盈利外,生猪养殖业处于持续亏损状态,亏损周期长达17个月,远超上两轮猪周期。行业惨淡导致养殖户陆续退出,生猪存栏量自2014年10月起持续减少,至今年6月份仅有3.8亿头,较其历史峰值减少了19.2%。

图3:14年初起生猪养殖持续亏损 图3:14年初起生猪养殖持续亏损
图4:生猪持续淘汰,当前存栏量为2009年来新低图4:生猪持续淘汰,当前存栏量为2009年来新低

  猪肉需求端日渐企稳。中国猪肉消费结构中,家庭消费约占总消费的60%-70%,剩余30%-40%为餐饮消费。受经济下行与反腐抑制中高端餐饮和三公消费的影响,2014年各季度猪肉需求较2013年均回落。但目前来看,2015年猪肉需求正在企稳。

  一方面,宏观经济大概率已探底,经济回暖提振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在触底后已连续两个月反弹,总消费的上升也带动家庭猪肉需求。

  另一方面,中高端餐饮和三公消费继续压缩的空间已非常有限。基建承担着托底经济的重任,2014年10月起国家发改委密集审核通过大型基建项目,这些项目已开工或将于年内开工,这势必会刺激中高端餐饮消费。而在经历了两年的高压反腐后,三公消费已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抑制,进一步压缩的空间有限。2015年中央本级公务接待费预算为9.19亿元,仅比2014年的决算少0.01亿元。

图5:历经两年高压反腐,公务接待费压缩空间有限图5:历经两年高压反腐,公务接待费压缩空间有限
图6:继14年大幅下滑后,猪肉需求指数日渐企稳图6:继14年大幅下滑后,猪肉需求指数日渐企稳

  二、未来猪价走势如何?

  2014年二季度,猪价也经历了一波急速上涨行情。在经历了五个月幅度达39%的急速下跌后,猪肉价格于2014年4月下旬开始企稳反弹,至5月下旬一个月间上涨了22%。但猪价并未如市场担心的那样持续上涨,在9月初见顶后开始回落,直至今年3月这一轮新的上涨。

  与去年二季度不同的是,本轮生猪价格上涨并未带动补栏。去年生猪存栏量对猪价上涨迅速做出反应,存栏量6月起开始增加,上一轮猪价上涨持续时间较短与迅速补栏也直接相关。而在本轮上涨行情中,尽管生猪价格从3月起开始上涨,但生猪存栏量在3月至6月仍连月下降。

  能繁母猪的剧烈淘汰导致仔猪供给减少,限制了生猪补栏。养殖户的退出和生猪存栏的减少也降低了对能繁母猪的需求,能繁母猪遭遇剧烈去化。根据农业部的数据,从2013年9月起连续22个月淘汰能繁母猪,淘汰幅度达23.2%,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淘汰力度远超官方公布的数据。能繁母猪过度淘汰也反映在仔猪价格上,仔猪价格年初至今已上涨123%。仔猪价格上涨并非源于补栏导致的需求增加,而是因供给收缩。

图7:本轮猪价上涨并未带动补栏图7:本轮猪价上涨并未带动补栏
图8:能繁母猪遭遇剧烈淘汰图8:能繁母猪遭遇剧烈淘汰

  生猪养殖规模化提高没有增加生猪供给效率,规模化养殖对缓解当前生猪供给紧张局面作用有限。生猪规模养殖相对于农户散养,在疾病防疫与治疗、养殖技术等方面更具优势,而且由于规模化养殖可以摊低固定成本,因而规模化养殖成本较散养更低。

  在猪周期上行阶段,规模养殖扩张步伐快于散养户,而在猪周期下行阶段,退出者中散养户比例更高。2003年至2010年规模化养殖程度明显提高,年出栏数50头以上的各规模养殖户市场份额均扩张。但生猪行业的整体平均饲养天数并未因规模化提高而缩短,因此在给定存栏量的情况下,有效供给不会因为规模化比例提高而增加。

  年前猪肉价格面临较大上涨压力。根据生物周期,补栏仔猪到生猪出栏需5个月时间,而补母猪存栏到形成生猪供给需21个月时间。6月份猪价快速上涨,也源于1月份仔猪的供给紧张,造成6月份生猪供给压力加速凸显。即使现在生猪开始补栏,也需到年底才能形成新的大批生猪供给。而下半年猪肉需求较上半年相对旺盛,因而下半年猪肉价格不容乐观,可能位于持续上涨通道。

图9: 仔猪价格年初至今已上涨123%图9: 仔猪价格年初至今已上涨123%
图10:养殖规模化提高并未缩短生猪养殖周期图10:养殖规模化提高并未缩短生猪养殖周期

  三、猪价上涨会使货币政策转向吗?

  我们预计2015年猪肉均价可达27元/千克,较2014年的均价21元/千克上涨28.6%。猪肉价格同比与CPI新增涨价因素相关系数约为0.04,猪肉价格上涨贡献CPI新涨价因素1.14%。预计今年下半年CPI将回升,以2012至2014年这3年6到12月CPI环比的平均值作为15年相应月份的CPI环比,测算出CPI同比高点在11月,且高点突破2%是大概率事件。

  但从近期的高频数据和PMI预览值来看,经济总需求依然不强,CPI年内触碰“上限”的可能性依然较小。从政策面来看,这意味着货币政策虽然暂时静默,但谈论紧缩似乎也为时尚早。稳增长仍然是中央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即便货币政策不出手,财政、外贸等政策也不会袖手旁观。但对市场来说,政策虽未转向,但从加“水”向加“面”转型,的确也不是什么好消息。

  (本文作者介绍: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研究员。)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朱振鑫猪周期货币宽松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如此强力的救市,为什么半个月后才起效? 中国中产阶层的资本宿命 股市调整后不改革白交学费 现在的股市就跟林妹妹一样 与王林合影的人不应该被嘲笑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一带一路”需要孔子食堂 AA制时点贵菜的人爱占便宜?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