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吴胜武
低价票背后的醉翁之意何在?其实,在这背后,片方、影院和电商之间形成了千丝万缕的捆绑式经济链,他们联手出击,目的就是想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吸引客源、抢占市场份额,开拓并发展其他的高利润业务。
现在,很多人都会从微信、淘宝、格瓦拉等电商平台抢购低价电影票,票价往往只有十几、二十块钱,有时低的只要个位数,如此白菜价,到底是谁在默默埋单?低价票背后的醉翁之意何在?其实,在这背后,片方、影院和电商之间形成了千丝万缕的捆绑式经济链,他们联手出击,目的就是想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吸引客源、抢占市场份额,开拓并发展其他的高利润业务。
片方:以低价格换市场,用上座率赢口碑。与其让票价“高不可攀”,电影无人问津,不如以价格换取电影市场占有率。低价促销,对片方来说也并非不可承受,道理很简单,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电影的获利不全靠卖票,还有包括诸如影片广告收入等等。此外,价格换市场的最大好处是,这样能使票房飙升,将原来用于发行的广告费转化成了实打实的票房数字,还间接培育了一批稳定和忠实的观影群体。高昂的“一锤子买卖”,远远比不上生意“细水长流”。
影院:有效整合资源,扩大产业链条。对影院来说,“赔本赚吆喝”也是一种商业模式创新,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细分特定消费群体,在另辟蹊径中大展拳脚。低票价也许在短期内会影响影院的营业额,但因为有效利用和整合了院内的闲置资源,致使看影人次大幅增长,有效带动了饮食、图书等衍生产品的销售额,拓展了影院产业链条,实现利润来源的多元化。比如好莱坞,现在电影票房收入仅仅只占总体收入的30%。
电商:充当变革先锋,进入“抢人”大战。根据有关分析表明,2014年国内约四成的票房都来自电商平台,而今后几年内电商将主宰约一半的电影票房。涉足低价电影票,纯粹从营业收入看,对电商并不能直接产生多大利润,但电商看重的是潜在市场上的“肥肉”和“链条式”销售红利。
据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有6.49亿网民,其中18—45岁的占了70%以上,而这些人正是电影消费的主力军,谁掌握了他们,谁就主导了市场。所以,以低价电影票为“诱饵”,不失时机扩充发展会员,聚集起旺盛的人气,是电商们的第一步棋。
在这场“抢夺战”中,下一步电商企业的战略是什么?我想接下来,电商企业会深度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对购票用户开展定向、精准的营销服务,通过“曲线营销”,挖掘新的消费点,寻找新的盈利空间。
就像格瓦拉副总裁曾经说的,现在大部分网友买到的依旧只是一个兑换码,缺少更多附加值。如果不想重蹈团购网站曾经的覆辙,那么电商也面临着如何做好线上线下互动的文章。建立线下发行团队、维持用户忠诚度可能是接下来电商比拼的重点。
现在一些在线售票网站都已有了针对电影营销宣传的部门,接下来会成立专门的发行公司或大客户部门,高额保底、预售刷票、联合出品、免费发行将成为这类发行的未来趋势。线上线下联动,比如买票成为会员、开放空座秒杀等等与影院互惠共赢的模式可以进一步完善。
当然,今后电商在电影上的营销手段也会更为丰富和多元化,除了像10万名网友参与投资《小时代3》、《小时代4》这样成功的案例外,从事件式营销、粉丝营销再到衍生产品的开发等等,电影发行也可以借鉴和运用这些灵活的营销方式,将人际营销、新媒体、多媒体、全媒体营销进行到底。
我预判,今后电商与电商、电商与电影等其他领域共存的“新常态”将是“竞合模式”。竞争是必然的,猫眼、淘宝、格瓦拉等电商之间因低价票而引发的客源争夺无疑将会持续,但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比如淘宝电影已经将格瓦拉、时光网等在线选座网站以开放平台方式进行接入。
也许经过一番博弈后,电商抱团合作的新模式还会层出不穷,就像之前很火的“微信+滴滴”,双方以重磅跨界式低价销售策略颠覆了市场,为顾客省钱,但最终是让自己赚钱。
在“互联网+”时代,一切皆有可能。未来制片、发行、放映、衍生品开发等环节都有可能融为一体,电影将不再仅仅是一种娱乐商品,它将会成为承载更多盈利模式的媒介。所以,廉价电影票,不是片方、影院和电商赠予消费者的“小恩小惠”,那是他们在你身上投资的一份野心和未来。
(本文作者介绍:清华大学法学硕士、管理学博士。现任浙江宁波市海曙区区长。)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