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成玉的改革遗产

2015年05月06日 11:21  作者:刘丽丽  (0)+1

  文/新浪财经能见派(微信公号:nengjianpai)首席能源记者 刘丽丽

  改革闯将傅成玉的改革岁月,除了台前幕后的认可,还有时时泛起的苦涩。他曾被有关部门叫去谈话,认为其违反纪律。他的职业生涯最终还是戛然而止了。此时中石化的改革刚刚棋到中盘,大局未定。傅成玉的身后,留下了丰富的改革遗产,也留下了层层叠叠的待解之题。

傅成玉的改革遗产傅成玉的改革遗产

  闯将傅成玉的改革岁月,除了台前幕后的认可,一定还有不时泛起的苦涩。

  因为在公开场合发表有关国企改革的观点,傅成玉也曾被有关部门叫去谈话,认为其违反组织纪律,在政府没有统一对外发表有关政策细则和解读之前,擅自表态之举非常不妥。

  作为整个职业生涯都服务于国企的老人,他对自己置身的环境不可能没有足够的理解和认识。之所以还是这样做了,也许是他的内心深处也意识到已经超期服役的自己,在位置上能做些事情的时间已经不太多了,时不我待,唯有只争朝夕。

  但他的职业生涯还是戛然而止了。他被宣布退休的时间,其实有点比想象的快,距离之前对外透露超期服役的安排还不到一年。中石化的改革刚刚棋到中盘,大局未定。傅成玉的身后,留下了丰富的改革遗产,也留下了层层叠叠的待解之题。

  傅成玉的改革遗产

  2011年4月,傅成玉出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这是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在中石化的几年间,傅成玉到底做了些什么?告别之际,可以做个总结了。

  总的来说,傅成玉为中石化集团开出的药方是:

  一是从靠规模扩张、投资拉动的粗放型外延式发展转向靠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实现提质增效升级的集约型内涵式发展;

  二是从“石油+化工”的大产业结构转向“能源+材料”的大产业结构;

  三是从主要靠加工制造创造价值转向主要靠技术创新和服务增加价值。从战略方向看,他思路开阔,毋庸置疑。但是对于中石化这样的老公司来说,自己革自己的命何其难。

  和很多老国企一样,中石化有上市资产和存续资产两大部分,上市部分资产优良,管理结构现代化,改革的必要性并不迫切;存续部分资产较差,管理方式上老国企痕迹较重,亟需通过改革重新焕发生命力。傅成玉在任期间的工作思路首先就是,先行盘活存续资产,力推上市,并同步进行上市资产的专业化重组工作。

  2011年8月中石化集团党组就为改革做了顶层设计,整体规划了中石化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模式。此后,中石化在2012年相继成立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其中,炼化工程已于2013年5月赴港上市。石油工程公司资产已经注入仪征化纤,今年4月28日起,“仪征化纤”更名为“中石化油服”,完成在港交所借壳上市。

  剩下的重头戏就是销售板块了,这显然是最有想象空间,和外部投资者接口最为丰富的领域,也是傅成玉选择的主要发力之处。2014年2月19日,中石化发布公告,称将率先推出油品销售业务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实现混合经营,授权董事长在社会和民营资本持有销售公司股权比例不超过30%的情况下确定投资者、持股比例、参股条款和条件,组织实施该方案及办理相关程序。

  2014年4月1日,中石化销售公司完成业务重组。中国石化所属油品销售业务资产整体移交给销售公司拥有、管理和控制;所属31家省级分公司及其管理的长期股权投资、中国石化燃料油销售有限公司、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中石化(香港)航空燃油有限公司的业务、资产、人员全部注入到销售公司。

  2014年6月30日,中石化宣布完成销售公司审计评估,引资工作采用多轮筛选、竞争性谈判的方式,分阶段实施。公告以“增资扩股”定性。

  9月14日增资扩股的结果出炉。经过非约束性和约束性两轮报价之后,中石化和销售公司共同成立由独立董事、外部监事和内外部专家组成的独立评价委员会对潜在投资者进行评议,评议过程将潜在投资者的报价、拟投资规模等作为主要决策因素外,还对产业投资者、境内投资者及惠及广大中国公众的投资者予以优先考虑,经独立评价委员会评议后,确定最终投资者名单。

  2015年3月6日晚间,中石化公告称,根据增资协议,25家投资者已经向销售公司缴纳了相应的增资价款共计人民币1050.44亿元(含等值美元)、完成率98.1%,其中1家投资者由于资金筹措等原因未足额缴纳增资价款。虽然董事会还未成立,但是中石化与25家投资者中的产业投资者,具体业务合作已经展开。

  傅成玉留下的疑问

  因人成事,也因人废事,在各类组织中屡见不鲜。虽说是群众创造历史,但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群众也必须要有领袖人物的引领。傅成玉的职业生涯落幕了,但是傅成玉的改革事业,好像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是继续下去?还是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这些都是傅成玉留下的疑问。

  还要不要继续分拆上市?销售板块的重组及增资扩股本是傅成玉计划中优化上市资产的第一步。中石化股份公司下属勘探及开采、炼油、销售、化工四大板块。目前炼化和油服已经完成上市。傅成玉打算下一步推动更多的板块专业化重组并单独上市。“届时总部集团就是个控股公司,就很容易转化成国家说的投资管理公司。”

  ——总部转型投资管理公司,这个目标实现的主要前提是专业板块重组和上市工作最终完成。目前销售板块的增资扩股刚基本到位,下一步改革才开局,分拆上市虽然之前已经获得证监会[微博]的初步支持,但未来是否内外部环境有变还未可知。

  倒是具体业务的合作相对更不易受外部环境影响,更有空间更为靠谱。比如,中石化和大润发合作的便利店,已经搞得有声有色。油价这么低,非油业务不好好做,财务报表和经营业绩想好看点几乎不可能。这事谁当老大都一样。

  无法上市的存续资产怎么办?如果重组上市工作按计划完成,届时中石化未上市部分对应的员工共有300万人,其中矿区职工106万,离退休等不在职员工有94万人,社区管理100万人。这块资产和人员怎么处置?傅成玉之前透露的打算是,这部分资产要和政府划清关系,把能够经营的划出来,福利性的、公益性的继续保留。

  ——这又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不管各个板块重组上市工作是不是最终完成,在油价下跌,公司外部经营环境不佳的背景下,这部分资产的问题,都是必须要解决的,而且其迫切性可能会变得更大。届时来自内部的阻力和不安定因素将是最大的困难。

  去行政化是终极目标?中石化之前对外称,引资完成后,将和投资者一起,完善销售公司的公司治理和体制机制。傅成玉也表示,“以后更大的变化在机制上,市场化的、去行政化的都在后面。”

  引资完成后,中石化称将和投资者一起,完善销售公司治理和体制机制,销售公司将建立多元化的董事会,初步考虑,销售公司董事会由11名董事组成,其中中国石化派出董事4名,投资者派出董事3名,独立董事3名,职工董事1名。董事长由董事会选举产生。尽管中石化占有销售公司超过70%的股权,但中石化在11名董事中并不占优势地位。

  ——国企要去行政化,几乎是违背其基因的,其难度约相当于拔着自己头发离开地球。虽然之前对外透露的董事会初步设计给外来投资者留下了很大空间,但至今并未真正固化和制度化。外来投资者在董事会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还未可知。

  如果未来没有强力领袖人物的推动和完善的制度设计,国企内部的强大体制惯性会很快吞噬掉外来投资者的话语权和改革愿望,何况从比例来看,社会投资者还是较小的股东。

  有关社会和民营资本会如何反应?在积极参与投资中石化销售公司的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中,有人曾明确表示,之所以对投资中石化有信心,一方面是因为中石化加油站网点具有足够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了解傅成玉本人的能力和眼光。

  ——改革需要领军人物,但是改革成败系于一人之身,绝非上策。还好销售板块的增资扩股已经在3月基本完成,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傅成玉更早点被宣布退休,结果会不会和现在不一样?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能源记者)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新浪财经能源频道官方微信“能见派”(微信号nengjianpai),阅读更多精彩文章。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能见派,关注高端与前沿,描绘美好能源未来。

新浪财经能见派

文章关键词: 傅成玉能源改革中石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老艾侃股:臆测“上调印花税”极不负责 不应把印花税作为调控股市的工具 中国人正成为全球海外购房的第一主力 股市暴跌为投资者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课 中等收入陷阱对现阶段的中国是好事 中石化员工眼中的傅成玉 今年的5月会不会打破暴跌诅咒? 拉动实体经济,别把“宝”都押在股市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谁是拯救股民的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