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自贸区或让中国“二次入世”

2015年01月13日 14:34  作者:赫荣亮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赫荣亮

  近日,欧盟提出今年底之前达成TTIP协定(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框架性协议,并督促美国提高工作效率,一反常态地公布了TTIP谈判的欧方建议法律文本。欧盟这种不留任何回旋余地的做法,表明其TTIP谈判志在必得的决心。

美欧自贸区或让中国重回贸易价值链低端美欧自贸区或让中国重回贸易价值链底端

  欧盟为何如此决然推动TTIP协定?

  近年来,新一轮的全球经济融合趋势已然明朗,既有的以世贸组织[微博](WTO[微博])为框架的全球贸易格局被打破,由自由贸易协定(FTA)为主体的国际贸易新格局正在形成,从而构建了由双边的、多边的贸易协定为基础,区域性的贸易协定为板块的全球贸易新格局。

  本质上讲,TTIP协定是自贸协定的高级版本,通俗讲,TTIP协定是将美欧的关税降至零,打破非关税壁垒,严格投资保护,从而形成足以覆盖全球1/3贸易量和1/2GDP的世界最大自贸区。

  2013年2月美国奥巴马总统率先提出TTIP协定,但目前欧盟的主动性和紧迫性,已远超美国。这次公布底牌,一方面是希望美方加快谈判进度,赶在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之前敲定,另外,更意在提高透明度,降低欧盟内部的农业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反对声音。

  欧洲,有着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良好传统,且敢为天下先。1957年《罗马条约》建立关税同盟和农业共同市场,到1993年《欧洲联盟条约》生效,通过经济和政治联盟,以创世纪的勇气,颠覆和革新了国家的传统概念,让渡部分主权,从而诞生了重构世界格局的经济体-欧盟。欧盟的诞生,实现了商品、劳务、人员、资本的自由流通,经济增长速度提高。数据显示1995年至2000年间,欧盟经济增速达3%,国内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9万美元提升到1999年的2.06万美元。

  从双边协定到区域一体化,欧盟是区域融合的全球成功典范,实现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货币同盟。目前,欧盟已成立二十余年,制度创新红利消退,欧盟经济出现疲软,需要再次制度创新。正值此际,美国提出TTIP协定,实现高级别的美欧自贸区,这犹如瞌睡来了个枕头,欧盟积极推动TTIP协定,意在通过贸易FTA谋求经济增长新动力,用制度红利推动经济发展。

  欧盟如此主动,其TTIP地位如何?

  欧盟积极地推动TTIP协定,但自身阻力并不小,加入TTIP协定,欧盟必然需要删改既有的保护政策,尤其是农业等传统反全球化阵地。相形之下,完成多年“脱亚入欧”的日本,行动依然偏于保守,在“岛国忧患”下,纠结于本国农业短板,在TTP协定(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踟蹰不前。但欧盟在农业问题上的难度,不亚于日本。

  对比欧盟和日本的农业政策,会发现日本是以高进口关税为本国农业筑起隔离墙;而欧盟是用高额补贴为欧洲农业护航。欧盟每年农业补贴高达500亿欧元,占到欧盟预算的40%,曾有披露,欧盟每头奶牛每天2.5美元的补贴,有个描述很生动,欧盟给每头牛的补贴是非洲国家穷人收入的三倍,其实这一标准也超过了我国人均食品消费支出。

  但掌握TTIP全局观和主动权的,不是欧盟,而是美国。

  美国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致力于打造发达国家朋友圈的全球战略,从而构建以美国为中心的21世纪国际贸易新格局。具体看,美国自贸区战略是以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为躯干,向西拉拢亚太国家,形成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向东拽着欧盟,形成以美国、欧盟为主体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

美欧自贸区或让中国重回贸易价值链低端美欧自贸区或让中国重回贸易价值链底端

  中国不得不“二次入世”?

  对于中国而言,当今是最好的时代,近两百年来从未如此真切地触摸到全面复兴的前景。但同时,也是充满危机的时代,在经济尚未实现质的飞跃之际,诸多领域出现了被冠以“新常态”的困境。目前,中国对外关系发展也面临新危机,即有再次被欧美国家隔离的危险。

  发达国家掌握着新一轮全球自贸区建设的主动权和优势地位,削弱非关税壁垒,统一监管标准,欧美等国家通过TPP和TTIP等协定,实现对内开放和对外封闭,实质是打造了一个以高度自由化为堡垒的市场准入屏障。

  虽然中国贸易总量第一,但金融、网络的服务贸易领域开放,以及国有企业经营等系列问题,制约其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目前依然被排除在两大协定之外。若TTIP协定签订,美欧达成自贸区,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依然没有进入现代主流社会,还未完成脱离“野蛮人”形象,而且,中国有重回全球贸易价值链底端的危险。而这,将导致恢复我汉唐时代的世界中心地位的愿景,更加遥不可及。

  应该看到,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比拼的是制度释放力,不再是“坚船利炮”敲开贸易堡垒的时代。而欧美国家在自由贸易制度建设方面,明显比中国的步伐更快。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全球化格局中,中国需要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投入到全球化浪潮,重现当初中国加入WTO的动力和勇气,迎接新一轮全球自贸区建设。

  当前,中国还是有赶超机会,成为全球贸易新秩序的建设者,这主要基于两点:

  首先,恰当的自我定位尤其关键。领导层的认识很清醒,中国依然是全球制度的跟随者,这将有助于制定适合国情的大政方针。借用汪洋副总理2014年12月17日中美商业关系论坛上的一段话,“中国既没有想法也没有能力挑战美国的领导者地位,我们只是要在与美国的合作中,让美方能更好地了解中方的想法,理解中方的国情,尊重中国人民的道路选择,不让政治制度的差异成为阻隔经济合作的障碍”。

  正确定位很重要,如俄罗斯,自身定位过高,认为俄罗斯仍是国际舞台上的“主要角色”,“没有俄罗斯的参与,世界上任何一个重大事件都解决不了”,从而导致俄罗斯在对外经贸投资的内忧外困,四面树敌,继续着独联体范畴内的大佬迷梦。外媒披露,2014年俄罗斯GDP跌出前8,低于意大利。

  其次,日渐丰富的谈判经验亦重要。就内部改革而言,中国主动推出上海等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试点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就对外合作而言,通过自贸协定,从双边和多边自贸协定到区域自由贸易安排,自贸领域逐步放宽,涉及到资本项目、投资等方面。中国已将自由贸易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八大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当前,中国需要以“二次入世”的精神,完成自我否定和突破,在全球贸易新格局的重塑过程中,融入自贸区洪流,从而实现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上移。

  (本文作者介绍:赛迪智库副研究员。)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美国中国欧盟国际贸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专车”服务对出租车司机是利好 老艾侃股:盘面蕴含五大亮点 回调是买入良机 海尔联想早已不能代表中国公司 李嘉诚平生最大愿望你懂吗? 三类房企2015年将“轰然倒下”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炒股千万别成为野蛮人坐庄的炮灰 加拿大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移民 李嘉诚儿子消灭香港第一地产股 最牛的股市和放缓的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