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孟德思旧
一个人的苦逼,我们可以骂他矫情。一群人的苦逼,我们可以说这群人有毛病。但一个社会55%的人苦逼,我们只有说这个社会太让人苦逼了。坦率地说,苦逼的规则不尽快改变,恐怕会有更多的人感到苦逼——这难道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新浪财经《改革问道》专访黄江南 | |
---|---|
1.利益多元化是当前改革面临的难题 | 2.外资企业最大利润大多来自中国 |
3.西方社会制度已经僵化无法变革 | 4.中国的经济制度是全世界最先进的 |
5.中国的腐败程度在全世界属于中等 | 6.实行民主制救不了腐败 |
“改革四君子”、查顿资本高级合伙人黄江南在做客我的节目《改革问道》时指出,今天的改革比原来的改革有容易的地方,也有更难的地方。十个人肯定有十个想法,各个阶层有各个阶层的要求,现在就是利益多元化,要求多元化,目标多元化。而社科院调查显示,中国大多数人处于中下阶层。
是的,我也是一个苦逼的中下阶层。“屌丝”们,又到了我们发言的时候了。我老爸不是李刚,我不在红十字上班,我也没有一个好干爹,所以我一直写稿到凌晨。这是一个苦逼的社会,我们只有好好活着,晚上做做梦。不过,黎明还是会到来的。按照社科院的调查,原来苦逼也可以量化--当前社会苦逼阶层(中下阶层)占了55%。
这个数据似乎有点抽象,让我们做个小小的转化:如果用绝对数来表明,55%的苦逼比例,约合七亿人。这是什么概念?这是1.5个欧盟。估计欧盟再来两次主权债务危机,苦逼人口的规模也没有中国多。逻辑上,一个健康的社会,人人以向上而为荣,社会流动通畅;而一个苦逼的社会,人人以中下层而自保,社会流动难以通畅。
古人曾经曰说,流水不腐。当一个社会大部分人自认为处于中下层时,毫无疑问,这个社会机体出了问题。借用韩寒的一句话,“我很想和这个社会谈谈”,这七亿自认中下层是如何形成的?我们为何都成了中下层?收入分配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块。但收入分配的不断扩大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也就是说,55%的中下阶层,在收入上属于弱势者。我们没法用收入的结果来解释七亿规模的苦逼人,我们只能找找形成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一个苦逼的中下阶层,注定不可能有黑色收入的人,他没法用把公权力转化为现金流,没法在大捞特捞的同时还装出一付爱国的嘴脸。一个苦逼的中下阶层,也不太有可能获得灰色收入,他们不可能享受王小鲁教授估算的5.4万亿灰色收入中的一份子--他们不被潜规则就谢天谢地。
除开黑色和灰色收入,苦逼的中下阶层,大部分是工薪者和外地打工仔,他们靠着所谓的合法收入,交着不菲的合法税收,看着别人日进斗金而自己年入半银,苦逼感由然而生。微薄的工薪收入,还不时受到通货膨胀的侵蚀。且不说高涨的房价,就这几年轮番上涨的农产品价格,都让中下阶层倍感苦逼。
这群人开玩笑说,“我们收入没有倍增,苦逼感先倍增了”。不断上涨的通货膨胀,不得不说央行[微博]超发货币的因素。不管它是主动或者被动,最终的结果是让缺乏资产保值渠道的中下阶层承担了最重的通胀税。为了对冲通货膨胀,苦逼的中下阶层希望通过住房投资来保值,结果被调控了。
希望通过股市来增值,结果被套牢了。结果不外乎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富功成万家贫”。但说实话,中国收入分配差距,从来就没小过。现在不过是把过去隐性的收入分配差距,通过市场化的途径显性化而已。当下苦逼感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产权保护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到位,不知道今天的财产明天是否还受保障。在“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荒唐口号下,农民的土地财产权被侵占,城市居民的财产权被侵占。
甚至某个地方,民营企业家的财产饱受无妄之灾,以至于王石[微博]说,“如果某人上台,我就考虑移民”。我们已经走过了“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但我们还没有到“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可进”的时代,终日为能否保全财产而操心的人,注定是个苦逼的人,不管他是王石还是李石。
让中下阶层倍感苦逼的原因,还在于这个社会游戏规划的不确定。辛辛苦苦几十年,好不容易交点社保,自以为还有保障,结果伟大的有关部门霸道地宣布,要延迟退休金。这苦逼的人呀,不仅要多做几年贡献,还要继续为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养老送终--这些公务员,哪里是公仆,分明是公爹。
社保一开口,谁知道以后还会在社会政策上有什么变动?你说苦逼不苦逼?一个人的苦逼,我们可以骂他矫情。一群人的苦逼,我们可以说这群人有毛病。但一个社会55%的人苦逼,我们只有说这个社会太让人苦逼了。其实,在这个社会中,规则扭曲、潜规则的盛行,是大部分人感到苦逼的根源。坦率地说,苦逼的规则不尽快改变,恐怕会有更多的人感到苦逼--这难道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本文作者介绍:财经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