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来势汹汹怎么办?

2014年12月09日 15:01  作者:宋亮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宋亮

  目前,国内奶牛养殖处在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养殖业转型,总体存在问题较多,到2020年预计提供原奶产量不超过6000万吨,未来我们大约有1000万吨原奶需要依靠进口。国内企业应加快海外资源布局,为更好满足国内需求提供保障。

国内乳业应加快海外资源布局国内乳业应加快海外资源布局

  继光明、蒙牛、伊利之后,2014年,贝因美、三元、新希望也加入了国际化发展的行列。贝因美深化与爱尔兰Kerry合作,同时与恒天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有助于推动企业自身管理体制改变,同时极大提升其资源保障能力;三元、新希望借着中澳自贸,纷纷到当地投资建厂,充分利用澳洲的资源优势;伊利、蒙牛继续扩大在新西兰的投资,伊利追加20亿元,投资当地液态奶生产及深加工产品;蒙牛与当地合作,打造进口液态奶。

  在前不久,习总书记访问新西兰和澳洲,对于中国在海外投资奶业发展,给予肯定。

  长期来看,中国乳业国际化发展的意义重大。从宏观来看,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未来中国市场必将全面融入到国际市场当中,同时,为推动经济发展以及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党中央明确加快建立更加广泛自由贸易区。

  这意味着未来越来越多海外平价快消品将涌入中国市场,包括乳制品在内的快消品必将接受国际市场廉价产品的挑战。广泛的自贸区发展,不仅挑战了中国快消传统渠道,同时对于新型电商渠道也产生极大挑战,促使当前的商业模式和利益分配关系发生极大改变。

  乳业产业加快国际化发展,可以充分利用国际低价奶源、成熟的工艺和产能、产品品牌、技术和前沿的研究成果等优势资源,提升国内企业在国际竞争的实力,从而缩小自身与乳业发达国家在产品品质、技术、成本等方面的差距。

  未来进口液态奶对国内市场冲击会越来越大,当前进口液态奶最大的优势在于成本,我们企业加快海外资源布局,同样可以获得相对较低的成本优势,从而在中国市场上具备与外资品牌竞争的优势,这就是笔者针对进口奶冲击提出的“以夷制夷”的思想。

  国际化发展,有助于提升自身资源保障能力。近两年,中国乳品消费受制于安全问题、价格上涨以及渠道等问题,消费增长有所放缓。2014年一二线城市人均乳品消费量平均增长不超过1%,目前三线以下地区乳品消费在总消费比重仍然偏低,市场整体处于“消费培育”阶段,但整体增长速度快于一二线城市,部分地区年消费量增长速度超过10%。

  近两年乳品企业业绩增长很多来自三线以下地区。按照原奶折算,近两年中国大陆地区原奶消费量大致在4000-4300万吨,而实际国内原奶产量大致在3500万吨。到2020年前后,随着三线以下地区9亿人口的消费培育起来,笔者初步测算国内原奶需求量将达到6000-7000万吨。

  目前,国内奶牛养殖处在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养殖业转型,总体存在问题较多,到2020年预计提供原奶产量不超过6000万吨,未来我们大约有1000万吨原奶需要依靠进口。在此背景下,国内企业加快海外资源布局,有助于提升我们在海外资源获取能力,有助于提升国内企业在乳品国际贸易的话语权,从而为更好满足国内需求提供保障。

  从微观企业来看,通过海外投资收购或者入股合作等方式,一方面有助于企业熟悉国际市场环境,了解国际奶业相关规则和制度,有利于培养各类国际化人才;一方面有助于将国外成熟的管理体系、生产安全制度、养殖经验和成熟工艺引进来,从而实现国内企业在管理体制上朝着国际化成熟企业管理发展,建立现代化养殖管理模式,紧跟国际先进技术前沿。

  (本文作者介绍:高级乳业分析师)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国际海外资源布局乳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牛市的子弹头能飞多久 贾康: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毫无悬念 “卖房炒股”没想象的那么美 奢侈品卖得好就得靠涨价! 2014年幸亏没买的那些房子 为何中美股市屡创新高? 风起的逻辑:牛市里的三种风 牛市风险值得警惕 莫被卖房炒股误导 电改需要在电价上下功夫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