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王剑
苹果用户可以在支持闪付功能的线下POS商户、线上app商户处使用Apple Pay。各银行的Apple Pay云闪付广告已经铺天盖地。显然,银联、银行和苹果合作的Apple Pay想成为手机近场支付行业的挑战者。
要点
Apple Pay入华是NFC再出一击。但NFC想抢占手机近场支付市场,至少有三点分析:
(1)产品的便利性;
(2)对监管意图的贯彻;
(3)对交易场景的导入能力。
今日一早,银联宣布云闪付正式开通支持Apple Pay服务。
Apple Pay采用的是全终端模式的NFC技术。此前的2015年12月12日,银联高调发布适用于安卓手机的云闪付产品(基于NFC-HCE技术)。银联为不同手机平台下的NFC手机近场支付产品统一赋予了品牌名“云闪付”。
从此,苹果(iPhone、Apple Watch 以及iPad)用户可以在支持闪付功能的线下POS商户、线上app商户处使用Apple Pay。
而在前几日,各银行的Apple Pay云闪付广告已经铺天盖地。显然,银联、银行和苹果合作的Apple Pay想成为手机近场支付行业的挑战者。
目前支付公司的扫码支付在手机近场支付领域已有较大市场份额,Apple Pay作为挑战者得有足够实力。我们分析后发现,Apple Pay使用极为便捷,且符合监管意图,这是它的两点明显优势。但,更惨烈的比拼还在于第三点,也就是对交易场景的导入能力。
回合一:使用方法的便捷程度
要点:Apple Pay使用极为便捷,但受理端仍有完善空间。
首先介绍Apple Pay的使用方法。
首先,要先将手持设备的iOS版本升级到9.2。
然后,打开系统自带的Wallet app,按照提示绑定银行卡。
整个绑卡过程比较简单顺畅。准备好后,就到街到上去寻找一家拥有闪付POS的商店体验Apple Pay。目前多家便利店、咖啡店已经开通。
支付方法是:
待收银员在POS机上输好信息后,不必唤醒手机,把手机放到POS上一刷,再用手指按住Touch ID。听到“嘀”的一声后,还要在POS机键盘上输入银行卡密码(未来可能实现小额免密)。
该方式和安卓版本的NFC-HCE模式略有区别。NFC-HCE模式是要换醒手机(但不用解锁),然后手机放到POS上一刷,听到“滴”声后在POS机上输入银行卡密码(未来可能实现小额免密)。
从体验上看,Apple Pay比扫码支付还是要简便很多,主要有三点:
(1)不用解锁手机,更不用打开app(扫码支付要打开手机和app);
(2)手机不联网也可完成支付(扫码支付必须联机);
(3)目前POS机上人输入密码,将来或能小额免密(扫码支付目前可以小额免密)。
所以,Apple Pay的使用非常便捷,而且明显比扫码支付要方便。再加上苹果手机的较高的普及率的市场认可度,我们对其前景还是比较看好。
这一环节的现存问题,线下POS方面,包括部分收银员还不会操作,以及很多商店尚未铺设支持闪付功能的POS,或者已经铺设但还没开通此功能,因此线下受理端还有不少工作要做;线上方面,则是支持的app仍然太少,后期推广任务仍重,且很紧迫。
回合二:对监管取向的贯彻程度
要点:Apple Pay的本质仍然是银行卡支付,符合监管取向。
便捷是产品的重要方面,但不是惟一决定因素。还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支付产品对现有监管取向的贯彻。
Apple Pay其实是一种协助银行卡支付的应用。在Wallet app中绑定了银行卡信息(但银行卡信息并不存储于手机中,手机中存的是Token),然后通过NFC技术,使POS机实现了对手机中银行卡信息(其实是Token,即伪装过的银行卡替代信息)的读取。
因此,Apple Pay是对实体塑料卡片的替代,其本质仍是银行卡(或说银行账户)。这种变化会影响上游生产商,比如卡片及相关技术生产商受到冲击,NFC及相关技术提供商则受益。
银行账户支付的意义,我们前面已有多篇文章阐述,主要是为了把账户和交易留存银行账户体系内。
与银行账户体系相对立的是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虚拟账户体系。虚拟账户是用户开在支付公司的账户,并在里面存放资金,支付公司再把资金存到开在银行的账户里。于是,虚拟账户就相当于是支付公司的银行账户的二级子账户。
上图中,银行能够了解用户1的交易活动,但用户2与用户3之间的交易,如果完全在他们开在支付公司的账户之间进行,那么银行是无法了解其活动的。
而如果让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虚拟账户大行其道,就会使银行难以监控大部分资金和交易信息(失去大数据金矿),不法分子也可能利用这一漏洞从事不法行为。虽然大多支付公司是守法良民,也会积极配合监管层监管自己的客户,但由于支付公司数量太多,很难全面妥善监管。所以,我国监管当局一直不放心让虚拟账户做大。
Apple Pay本身不设有虚拟账户,它只是银行卡的虚拟化,仍是基于银行账户体系的支付手段,契合监管取向,因此得到了监管层、银联、银行的支持。这是Apple Pay与支付公司虚拟账户的本质区别。
回合三:对交易场景的导入能力
要点:Apple Pay已具备导入交易场景的条件。
但是,支付这事,不仅仅是产品,它还是一个业务。它的决胜点是对交易场景的抓取,不是光产品好就行了。支付产品(支付工具)和支付业务,这是两个层次,且都要做好。
(1)症结:卡券分离
以前银行卡是独立于场景的支付工具。
银联、银行也曾经试图去抓取场景,比如去和商户去谈优惠活动合作。比如某某银行卡在某饭店吃饭可以打8折,这是银联或银行找饭店谈下来的优惠活动(折扣来自银联、银行补贴或来自商户折让),本质是银行想抓取交易场景,但操作过程中存在“卡券分离”问题。
所谓“卡券分离”,是指我们刷卡时,得先问下服务员“你们这里什么银行卡有优惠活动”。她说“XX银行”。然后我从钱包中找到XX银行卡,递给她。她来了句“那我回去单子重新打印一下”。等她打印新账单回来,再拿起我的XX银行卡完成刷卡。
在这个场景中,银行卡和优惠券是完全分离的,操作极其麻烦。
(2)支付公司的方案:卡券合一
但支付公司通过推出统一入口,解决了这一问题,实现了“卡券合一”。
比如,收银员输入金额原价后,我们拿出支付宝app扫码支付。扫描后,系统自动识别了商户的优惠活动,直接在金额上扣减。卡(支付工具)和券(优惠活动)无缝衔接,体验完美。这使支付公司app支付拥有了极强的场景导入能力。
很显然,这种“卡券合一”在银行塑料卡片时代没有实现(其实技术上可以实现的),使银行卡支付获取场景、导入流量的能力远弱于扫码支付,从而导致线下支付市场份额的丢失。
而且,统一入口还能解决一个谈判成本问题。以前银行去拓展优惠商户,是N对N谈判,费劲。有了统一入口后,由入口服务商(比如支付宝公司)去和所有商户对接,变成1对N谈判,谈判成本大幅下降。统一入口与商户谈好优惠活动后,理论上所有绑入支付宝的银行卡均可参与活动。对于用户来说,也就不需要问收银员“你们这里什么银行卡有优惠活动”这样的问题了。
在此,支付公司既承担了支付工具角色,又承担了场景服务商角色。然后,大家都看到了,由于这种出色的功能,它们抢下了不少市场份额。
(3)NFC反击
银行卡支付进入NFC时代后,“卡券合一”的统一入口有望实现。
比如,此前发布的NFC-HCE(安卓系统),是在银行自己的app中绑入银行卡,实现NFC支付。银行在自己的app里装入优惠券,则可以实现本行范围内的“卡券合一”。但这仍然是每家银行各自为政,仍然需要各银行去和商户谈优惠(或者由专业场景服务商提供优惠券),N对N谈判,谈判成本仍高。
而若有了一个覆盖多银行的统一的app(比如Wallet),可在该app中嵌入统一的积分和卡券系统,绑入app中的任何银行卡在交易时均可使用积分或优惠券,及积累通用积分。该app实现了覆盖多银行的卡券合一(不用一手持卡一手持优惠券,且某张优惠券可以应用于所有银行卡),比前面的NFC-HCE商业模式又更加便捷。
所以,Apple Pay的出现,是第一次在银行卡支付领域内出现了覆盖多银行的统一入口,为“卡券合一”创造了前提,能够大幅改善银行卡支付的用户体检,从而能够改变银行卡支付行业的格局。同时,我们也有把握预计,其他平台的统一入口还会继续出现。
但是,有了这个功能,并不代表高枕无忧了,因为去找商户谈优惠活动是个辛苦的体力活。
支付公司的扫码支付,拥有那么多交易场景,并在场景中整合进去了优惠券、返现(红包)等功能,吸引大家来用。这场景和优惠券的背后都是汗水,都是当年辛辛苦苦扫街地推拓展商户的成果。
这里的优惠包括:商户折让、银行返现、银行返积分等。不管如何,其本质都是向用户提供不同形式的折让,以提升用户对商户的粘性,也提升刷卡次数。
Apple Pay在前面两个回合已经胜出,也不能放弃第三回合。所以,几乎可以肯定,银联、银行、Apple Pay为抢占市场份额,拓展商户、推出优惠的力度会空前。
诸位,请速速绑上银行卡,随时到店里去“薅羊毛”。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CFA持牌人,曾供职于浙商证券、光大证券研究所,担任金融行业分析师,2015年7月加盟东方证券研究所。)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秦婷 SF165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