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信贷使用效率是供给侧改革重要内容

2015年12月18日 10:04  作者:杨凯生  (0)+1

  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杨凯生

  过去曾经有过一个说法,就是M2的增长应该等于或略大于GDP增长与通胀幅度之和,11月末M2的同比增长是13.7%,无疑是明显超过了。

  自从中央决策层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以及要注意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共同发力的政策取向以来,各个方面包括理论界、实务界和媒体界都对究竟什么是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应该如何从供给侧推进改革等问题进行了不少讨论。这个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对这个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无疑有助于在新形势下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认识到,虽然需求侧的拉动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但在中国经济进入了一种新常态后,仅依靠需求侧的努力还不能完全解决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难题。

  因为就传统的需求侧“三驾马车”来说,目前形势下,由于出口增长所依赖的国际市场原本就无法完全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努力;而消费增长又受制于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状况,受限于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程度,因而国内消费要在短时间内对经济增长再进一步发挥更大的拉动作用也并不容易。

  至于继续扩大投资,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现出拉升经济增长的即刻效应,但若是长期的、反复的采取类似措施,无疑是存在一定风险的,有可能会在满足应急之需的同时增加长远发展的困难和障碍。因为出口、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前提都是要能够形成有效的最终需求。

  如果在事实上没有做到这一点,其结果就必然是形成过剩产能和一些无效、低效的建设项目,出现更多的僵而不死、僵而难死的企业。这正是我国经济运行中长期存在并一直难以解决的一个问题。从供给侧着手进一步提高各种资源的配置效率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可以说需求侧主要反映的是我们对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愿望和目标,供给侧更多的是反映我们保持经济增长的能力和条件。研究供给侧的问题,就必须重视和关注一系列的生产要素,例如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金等的供给能力是否能够满足我们所期望的增长目标的需要。而这绝不仅仅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愿望,更重要的是客观上的可能性究竟怎样。

  现在我们对经济发展必须顾及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要坚持绿色发展,不能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已经有了不少的认识。对我国劳动力供给中是不是已经出现所谓的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是不是已经不复存在的问题也已经引起了关注,人口政策已经着手有所调整。但大家对经济增长中所需要的资金供给是不是应该有“天花板”的问题似乎考虑不多,甚至认为资金供应量的多少完全是人为可以掌握和调控的事情。

  这种看法显然存在偏颇,应该在供给侧改革中予以纠正和解决。这里姑且先不谈资本市场的情况,不谈直接融资的情况,就拿间接融资来说,拿银行信贷来说,决不能简单地以为只要我们想要,中央银行就可以无限扩大货币发行,资金就可以不断供给,银行的贷款就可以不断增加。

  研究供给侧问题,就必须重视经济运行的杠杆率问题。与全球十个发达经济体以及几个金砖国家相比,应该说我国的政府负债率不算太高,居民债务率更是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但企业的债务率是非常高的。

  我国企业债务占GDP的比重超过120%,是十大经济体以及几个金砖国家中最高的。远远高于美国的67%,英国的74%,德国的54%以及俄罗斯的40%,印度的45%,等等。近年来我国银行信贷增长情况也突出地反映出这个问题。一些媒体关注到11月份当月银行人民币贷款增加7089亿元,同比少增了2347亿。这是不是说明银行贷款偏紧了呢?

  其实到今年11月末,我国银行业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93.36万亿,同比增长了14.9%,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过去曾经有过一个说法,就是M2的增长应该等于或略大于GDP增长与通胀幅度之和,11月末M2的同比增长是13.7%,无疑是明显超过了。与信贷超常规投放的2009年同期相比,今年以来银行贷款多增了1万来亿。

  今年新增贷款占GDP的比例处于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这里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例如我国企业直接融资的能力还比较有限,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历史的经验已经多次证明,凡是银行贷款投放过猛了,必然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不良贷款的明显增加。

  尽管目前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压力仍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但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的势头已经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了,三季度末又比年初增加了0.36个百分点。目前银行业不仅拨备覆盖率下降较快,资本充足率也已经开始受到影响。

  这再一次提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银行业信贷增长的空间都应该是有限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正是由于产能的过剩滋生了对信贷的过度需求,同时又由于信贷的过度,进一步助长了产能的过剩,也正是由于产能的过剩导致了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又正是由于企业无法盈利影响了它们对银行贷款的偿本付息能力,从而直接冲击了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对这些问题如果重视不够,处理不好,金融风险将会进一步积聚和扩大。

  所以,在研究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务必要下决心压缩过剩产能。要在认真准备好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前提下,停止对那些没有市场前景的企业的无效支持,促使它们退出市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高信贷资金的供给效率,才有可能腾挪出更多资金来支持创新、支持发展。这是供给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作者介绍:工商银行原行长、银监会特邀顾问)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银行gdp贷款银行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老艾侃股:逆向思维见成效 年底行情全面启动 万科反恶意收购大战即将开始 提供本金担保的P2P都是假P2P 险资决口后患无穷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你们真的看懂了险资举牌的用心么? 不必担心去产能引发大规模失业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王石是如何得了美女丢了万科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