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谜团

2015年10月13日 09:59  作者:王剑  (0)+1

  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王剑

  央行扩大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范围,被一些评论解读为“中国式QE”。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虽然从原理上讲,再贷款也会增加基础货币,但是,它和QE是有区别的。

1解开再贷款谜团

  要点

  (1)央行[微博]扩大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地区,这不是QE;

  (2)丰富了地方银行的再贷款抵质押品种类;

  (3)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和灵活性。

  一、事件:央妈的通知

  10月10日,央行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人民银行[微博]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文中指出,人民银行在前期山东、广东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形成可复制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湖北、四川、陕西、北京、重庆等9省(市)推广试点。

  文中介绍,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时,各试点地方的央行分支机构会对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部分贷款企业进行央行内部评级,将评级结果符合标准的信贷资产纳入人民银行发放再贷款可接受的合格抵押品范围。

  至于此举的意义,央行也在文中说明: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是完善央行抵押品管理框架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和灵活性,有助于解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合格抵押品相对不足的问题,引导其扩大“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

  全文就这么300多个字,明明白白,且无冷僻汉字,上过高中的都读得懂,其政策意义也说得很明确,可惜某些评论还是将其解读为“中国式QE”。真不知是学艺不精,还是别有用心。

  二、这不是QE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和QE有重大差别,两者不能视同。

  QE是美国政府或央行出钱,买走了银行持有的资产(主要是有毒资产)。所以,银行手里的一堆烂账瞬间满血复活的,而对于整个经济体则是一次放水(增加基础货币投放)。

  而我国的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是银行在流动性紧张时,拿贷款作抵押,向央妈申请再贷款,用于资金周转之用。虽然,从原理上讲,再贷款也会增加基础货币,但是,它和QE有两点区别:

  (1)此次再贷款由银行发起,然后由央行决定做不做,是银行在自身流动性紧张时,问央妈借钱,以自己持有的贷款为质押。QE则是政府或央妈直接买走银行的资产。

  (2)再贷款是有期限的,主要用于应付短期流动性,并且银行需支付利息。QE则是永久买走了银行的资产。

  因为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主要是用于应付短期流动性,所以它带来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平抑银行间市场的利率波动,用来熨平利率波动,引导利率下行,对银行间市场构成利好。

  至于它对银行信贷投放的影响,则不能指望。目前信贷需求弱,银行流动性过剩,所以银行不太会借此获取资金用来放贷。

  总之,再贷款就是再贷款,QE就是QE,不是一回事。

  三、理解再贷款

  再贷款,就是央行发放给银行的贷款。央行是银行的银行。

  根据货币银行学知识,央行向银行发放再贷款时,把资金打到该银行开在央行的备付金账户上,比如金额100元。于是,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负债端增加一笔100元的“对央行的负债”,而其资产端增加一笔100元的“存放央行款项”,这笔款项计入基础货币。所以,央行再贷款是一种投放基础的手段。

1

  而银行申请再贷款的用途,一般是用来调剂短期资金需求。央行也会对用途作出要求,用以调节信贷投向。

  既然再贷款是一种“贷款”,那么它和银行发给居民的企业的贷款一样,也会有各种属性或参数,比如:期限、抵质押品、担保、利率等。

  和民间借贷放款人一样,央行也关心这贷款的偿付性问题。所以,也会要求有质押、抵押、担保等风险缓释措施。央行发布过一系列文件,规定了对哪些资产可充当抵质押品。传统上,最为典型的质押品是:国库券、中国人民银行[微博]融资券、中国人民银行[微博]特种存款凭证、金融债券和银行承兑汇票。这些资产可归为两大类:主权债(国债、央票)和金融债(政策性银行或商业银行的金融债、银承)。

  一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MLF、SLF、PSL等)原理上也可归为再贷款,则可使用优质信贷资产作抵质押。

  根据各属性或参数的不同,最为广义的再贷款有不同分类(信息来源:央行官网):

1

  从上表可以看出,全国性银行可以获取的再贷款类别较多,除传统的再贷款外,还有MLF、SLF等,国开银行还能获取PSL,而这些新型工具能够使用优质信贷资产作抵质押。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主权债、金融债大多会用于其他用途(回购等),所以平时随时能动用的债券并不会太多,此时若能动用信贷资产作抵质押,帮助很大。

  但非全国性银行(地方法人银行,主要是城商行、农商行、信用社等)则只能用传统的再贷款(后来能使用SLF,但目前无余额),其质押品只能是主权债(国债、央票等)、金融债(政策性银行债、银行债等)。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如果有些地方法人银行持有的主权债、金融债很少(大多已经用于他处),手里只有一大把贷款,于是便很难向央妈借钱了……

  而地方银行又是各地支持“三农”、小微群体的主力,是国家当局需要大力扶持的对象。而它们却苦于没有丰富的合格质押品,难于向央妈借钱,这有悖于的国家支持“三农”、小微的政策初衷,实在说不过去。

  所以,此次扩大试点,把优质信贷资产纳入地方银行的再贷款质押范围,是极为必要的。

  四、基础货币投放

  另外一点,就是基础货币投放的结构问题。

  《货币银行学》课程里也讲到,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包括再贷款、外汇占款投放、公开市场操作、给政府贷款等。

  央行给政府贷款,这已被各国法律禁止。公开市场操作,则是超短期调节基础货币存量的,也不会是基础货币的常规投放渠道。

  所以,最主流的渠道只有外汇占款投放和再贷款。

  外汇占款投放,过去十年来是我国的主要投放渠道(8月末,央行外占为26万亿元,而基础货币为38.4万亿元,前者提供了后者的92%),现在外汇占款下降了,所以基础货币的投放,自然而然要倚仗再贷款。

  而比起外占投放,再贷款投放基础货币,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

  1 央行掌握了投放决定权

  再贷款虽然是银行申请,但批不批是央行的事,央行能够主动控制基础货币投放量。而外占渠道,央行毫无主动权,是被动投放基础货币,投得过多时,央行还不得不提高银行存准率用来锁定多余的基础货币,这导致畸高的法定存准率,银行也很痛苦。

  2 央行规避了汇率风险

  外占投放基础货币时,央行吃了一肚子外汇,汇率波动导致央行面临汇兑损益。比如前几年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央行资产缩水,形成了它的成本。而再贷款方式下,央行不用承担这种成本,还能赚一点利息……

  3 央行还能控制投放的区域与结构

  外占投放时,基础货币自然地投放至外贸兴旺的地区(主要是长三角、珠三角)。而再贷款模式下,央行能够选取更需要支持的地区,给当地银行投放优惠的再贷款,实现定向放水的目的。

  因此,再贷款充当投放基础货币的又一主要渠道,终归是好事。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CFA持牌人,曾供职于浙商证券、光大证券研究所,担任金融行业分析师,2015年7月加盟东方证券研究所。)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QE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美国人也会吃到“天价虾”吗? 老艾侃股:突破箱体平台 中级行情有望 屌丝凭什么干垮富二代? 中国小散最容易赔钱的5种投资方式 股市里危险的唯指数论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互联网+”解决不了中国制造的难题 凡人如何在资本市场里求生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