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安克伟
大多数银行在限制性行业和不良贷款“高发区”的资金投放上都趋向于保守,有意控制敏感领域的信贷额度,很多项目纷纷被推向民间借贷市场,而那些层层转包的次级债,风险未必都能看得清看得懂。
日前,据第一网贷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P2P网贷成交额581亿元,在新年连降二个月之后,环比爆增44.55%,创出历史新高。整体看来,国内p2p行业交易规模正在快速增大,投资人与借款项目竞相飙涨。相比而言,道口贷虽然成交额达到1.58亿元,也仅仅只算是刚上路。
硬币都会有另一面!行业成交火爆背后,是越来越多的P2P平台,开始为找不到足够的优质借款人而苦恼。供给与需求做为P2P平台的两端,后者,正在面临更大的挑战。
运营一家P2P平台,经常做的,就是在投资人收益、融资人成本之间小心翼翼的平衡,在这里有个术语表达叫“痛苦指数”,意思是平台在筹资能力与融资压力之间所做的痛苦平衡,非常形象。无疑,目前大量平台的“痛苦指数”偏向融资压力这一边。
在整体产能过剩的经济背景下,找到投资盈利的项目难度很高,与之伴随的则是无法创造有效投资需求,加之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里,优质借款人成为严峻挑战。
传统上,大部分P2P平台以小额贷款公司、大型担保公司等渠道为主要借款端来源,或者以基建项目、二三线房地产为构成的信托项目为借款来源,随着经济的下行,越来越多的借款项目风险正变的隐蔽而复杂。
从2014年上市银行年报也可以看到,出于政策调控或风险控制的考虑,大多数银行在限制性行业和不良贷款“高发区”的资金投放上都趋向于保守,有意控制敏感领域的信贷额度。相对应的,则是很多项目纷纷被推向民间借贷市场,既P2P平台,在这种大背景下,大批通过小贷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非融资性担保公司而来的借款需求,鱼龙庞杂,层层转向P2P平台,而哪些层层转包的次级债,风险未必都能看得清看得懂。
对于企业而言,所谓的融资渠道,无外乎通过银行间接融资,或者通过资本市场、民间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监管层对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呼吁与支持也由来已久。尽管股市一直被诟病重重,但资本市场仍然是一个相比更有效率和更为健康的直接融资市场,在这里,股市以相对市场的方式进行着资金配置,同时用市场的涨跌来消化着风险。
而在大量充斥着担保、兜底等刚性兑付的P2P行业,则仍然是一个非常规的金融市场,对风险的揭示与释放处在初级阶段,典型的如拿着卖白面的钱承担卖白粉风险的担保公司们,以及有着高收益低风险预期的投资人们,整个市场还只是一个半吊子的次级债市场,只有风险积累没有风险释放。而在担保、抵押层层的转包后,逐渐叠加成了低效率的融资市场,还远远没有达到P2P本有的高效特点。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快速膨胀未必是好事。
虽然投资人与投资金额的膨胀值得欣喜,但驱动这个行业健康前行的,绝对不是投资人热情或者对高收益的追捧,而是实体经济中嗷嗷待哺但没有被合理定价的借款群体,尤其是优质而还没被满足的借款需求,这不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优质项目的缺乏,会让资产端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对于借款人的竞争,如果对规模和速度盲目追求,势必会导致贷款标准的降低,进而导致坏账,这也是次贷危机的前车之鉴。
未来,依靠大数概率,小额信贷坏账率或许仍然可以被控制在一定比率里,而大单的借贷项目,由于过于集中,则可能成为一个个雷区,让出借人无法安心入睡。这也是供应链金融成为今年P2P市场热点话题的一大原因,大家都开始将目光瞄向哪些能够控制风险,看得懂风险的业务,供应链金融只是其中一个选择。
由于供应链金融是基于真实的贸易背景,资金流向透明,通过核心企业对于上下游供应商信用水平起到支撑作用,虽然风险并非最低,但已经相对能够看得清楚控的明白。
总之,不管成交额有多大,放得出去还要能收得的回来。寻找来源去处看得明白、风险看得懂的借款项目,是在经济严峻环境下生存下去的必然趋势,转给投资人的,应该是哪些能让自己睡的着觉的资产。
P2P行业虽处风口,但不妨小心翼翼躲在大风口之外,避免自己被市场虚火所左右,小心翼翼的避免被卷入一些无法持续的规模竞争,或者注定只是幻象的概念。长期看,增速趋缓、利率下行是大势所趋,整体宏观经济环境使然,有平台逆势加息或者天量成交的现象,可能将一去不复返!
对于投资人而言,还是那句话,虽然低收益未必是低风险,但高收益一定有高风险,小心为之!
(本文作者介绍:国内首家"高校系"P2P平台道口贷合伙人,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原资深财经媒体人,曾任搜狐财经执行主编。)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