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有得天独厚优势

2014年12月01日 14:27  作者:唐宁  (4)+1 我有话说

  文/宜信CEO 唐宁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鼓励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支持三农发展。互联网金融看似和三农比较遥远,但其实又非常贴切。在支持三农领域获取资金等方面,互联网金融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互联网金融如何服务三农

  日前,国务院会议提出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并且对接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发展,我认为是将是具有非常非常深远意义的。在中国的普惠金融实践中,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积极服务中国广大的三农工作,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农能力建设是互联网金融发展关键点

  互联网金融看似和三农比较遥远,但其实又非常贴切。解决几亿经济活跃的农户和一些贫困农户的实际问题,我们认为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个问题,是资金获取问题。过去很多金融机构讲,远离农村市场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农村金融创新需要钱,钱从哪里来这是一个问题?农村市场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的市场?

  在获取资金方面,互联网金融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边是农村农户优良资产,能够由我们做好甄别信用。在信用甄别以后,他们这种小额分散的几千、几万的优质资产,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P2P方式和理财者对接。

  都市的理财者把可以小额的资金通过P2P借给农户。这种方式可以把资金打得很散,甚至一百块钱都可以。这是一种商业的、可持续的模式,理财者可以获得7%至11%甚至更高的回报。从它的期限来看。有的种植、养殖项目长达9个月时间,有的长达一年甚至更长时间,但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对接成本较低的资金。

  其实当年国开行也曾面向农村市场,做这种批发资金,但是它的基础成本可能高达8.5%。而且这些钱从国开行开始一层一层的渗透,到最基层的农户手里,可能成本更高。

  但今天商业性P2P却可以达到8%至12%的回报帮助同样的项目,这样的出借人可获取的回报也很丰厚,对于农户而言成本也不是太高。所以P2P具有商业可持续性,P2P是帮扶三农走得通的路。

  物联网助力融资租赁风险控制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在信息比较缺失的情况下,如何帮助农户建立信用?我们认为,如果没有农村的金融体系信用这方面的建立,资金就不会进入到农村市场。所以就要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的背景下,如何帮助过往信息缺失的农户建立信誉,帮助农村市场建立信用体系。

  在这方面,我们使用了物联网的技术,协助建立信用体系。在内蒙等地,我们做基于农机具的融资租赁。农村搞产业化、集约化运营,需要十万、二十万、三十万的农机具,农民买不起,就是基本的拖拉机、收割机,烘干塔这样的。可是如何控制风险呢?我们的农机具上面都是有GPS的,都是有标签的,这就是物联网概念的具体应用,农机上面都有传感器,知道它每天在哪里,它如果动来动去的话,知道它实时情况如何。这种物联网概念技术的应用,使得农机融资租赁业务得以顺利展开。

  P2P平台对接三农能力建设

  第三个问题,是普惠金融、包容性金融的根本问题。即除了钱之外,还要能够帮助目标人群做能力建设。

  如果我们服务的企业是联通、中石化[微博]这样的行业巨头,你不太需要告诉他如何做电信生意,如何做石油生意。但是,当我们的小金融、微金融,所服务的目标对象,是小微企业主和农户,那么除了给他小额的资金支持外,还要帮他做能力建设方面的帮扶,这样才能让他更好开展生意。

  我们如何能够帮助农户获取资讯、提高能力呢?如何帮助农户把他生产的东西卖出去?我们认为,也可以用互联网金融的方式,资讯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信息流互联网金融平台便可以起到作用。与此同时,就现在农村农户来讲,农户生产的东西可以用互联网金融平台之上的一些手段和出借人有效对接。我们前段时间做的果品项目就是这样,我们生产苹果的农户就可以把它的苹果直接和理财者的需求对接起来,类似这样基于资讯服务,基于产品的对接,帮助农户搞能力建设。这是从资金获取,信用建立,能力建设三个方面互联网金融如何帮助他们,我们觉得我们有很大的空间,未来,农村金融的成长空间是巨大的。

  P2P实践不忘公益金融

  另外对于那些农村贫困用户,互联网金融应该怎么做呢?

  从公益金融海外经验方面来讲,美国有KIVA这样的P2P模式,美国的人士25美元就可以借给非洲贫困妇女做项目,一年以后钱还给他,他在借给下个人,不收取回报,或者收取极低的回报。这样的模式8年前在KIVA开始实践,到现在已在全世界面向贫困农户,25美元一份,累计出借已达几亿美金。

  我们也有类似的项目,这是纯公益的P2P。最低100块钱一份份额,都市的爱心人士就可以借给贫困农户,所有农户的信息都是上网的,爱心人士可以在网上看到创业故事,农户过往还款的信用历史信息也都在网上一目了然。这些贫困的农户是由当地驻农的NGO组织评审管理的小额信贷实施的,用的方式也是互联网方式。这样的模式通过爱心、通过金融、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输出到农村。

  NGO小农信贷组织在中国的发展,还需要有很大提升空间。通过互联网金融和三农对接完全可以解决资金问题。

  构造创新服务平台

  从未来发展角度看,不论是小微企业,还是三农工作。我们认为大数据金融技术正在成为我们未来服务信用工作的基础系统。

  客户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有多少人,他做了什么事情,大数据都能一目了然。大数据不但能帮助小微企业主和广大客户做好业务。同时还大大帮助互联网金融服务提供商等合作伙伴降低风险,还增强黏性。基于互联网,基于云计算,基于大数据的革命,正在给客户的能力建设、资金获取和信用建立带来质的飞跃。

  未来,我们完全可以看到科技发展在金融服务中的广泛应用,从最初的风险管理到产品输出,一条完整的金融服务产业链,有望盘活中国农村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我们期待互联网金融可以获得长足发展,为中国三农工作提供更好的助力和翅膀。

  (本文作者介绍:宜信公司创始人、CEO)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物联网三农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濞嗐垼绻嬮崣鎴c€冪拠鍕啈

閸欐垵绔�
柳传志:想过得富有光鲜就要知道为啥穷 老艾侃股:三大利空不足惧 有底不抄白不抄 阿里日本大股东转向印度市场 谁说中国劳动力不足了? 诺奖得主为啥成马云脑残粉? 假如奶茶恋在美国会怎样 国家征收耕地应遵循宪法原则 你错过了在股市捡钱的机会吗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汽油标号高为什么质量差?
×
新浪微博、博客、邮箱账号,请直接登录
请用最新版微博客户端扫码
閸掑棔闊╅崚鏉夸簳閸楋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