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成功在于支付宝庞大的客户量

2013年09月02日 10:00  作者:江南愤青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江南愤青 [微博]

  余额宝的成功,并不是在于什么技术创新,而是在于其庞大的客户体量,我们以前说银行干啥都行,也不是因为银行有多技术上优势,也是因为银行有足够庞大的客户量,有了这些基础,是快速做大规模的基础。

余额宝成功在于支付宝庞大的客户量余额宝成功在于支付宝庞大的客户量

  互联网金融的第三、第四个部分,其实可以合在一起分析,事实上来看,第三方支付本身是非常悲催的行业,目前250张支付牌照可以想象绝大部分都是亏损甚至干脆只是拿了牌照并不进行业务操作的,只有极少部分在运营,这个行业最终大概也就是形成几家支付行业寡头垄断,大部分都是名存实亡的格局吧。

  支付行业的投入很大,单纯依靠支付本身盈利,难度很大,事实上,如果支付宝[微博]离开了淘宝的这个基础,支付宝本身的盈利也是个非常大的困境,这个行业短期来看,虽然已经突破十万亿的规模,但是相比较两三千万亿的银行业务处理规模而言,这个数字要给银行产生太大的冲击还不太至于。

  目前大抵谈支付对金融的冲击,主要是指支付行业隔离了银行跟客户的关系,让银行远离了客户,这种隔离使得支付企业占据了渠道的优势,从而获得了跟银行一致的渠道竞争的可能性,余额宝[微博]是这种冲击的主要代表,余额宝横空出世给业界极为震撼,大家都在研究余额宝。

  回到余额宝的本质而言,我自己梳理的逻辑其实是,通过淘宝做大了支付宝,而支付宝停留住了更多的支付客户,从而通过让其购买货币基金,让支付客户更愿意在支付宝中停留。本质上而言,其实是阿里生态的自我优化的必然过程。

  让更多的人在体系内沉淀,是几乎每家互联网公司所必然的逻辑,如果不能让人沉淀在自身体系内,那么就意味着互联网模式的失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号称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模式,其实也只是个口号而已,实质的互联网其实也是处于人为的分裂、分割状态,封闭性很强,合作性很差几乎是所有的成功的互联网企业的特性。如何容纳更多的用户成为了互联网竞争的唯一考虑点,直接体现在流量层面。

  所以,如果非要定义余额宝,可以举个例子来进行比较,可以理解为某个银行网点,由于有极多的存款客户,为了让这些存款客户不流失,某个银行针对这些客户设计了一款收益更高,安全性也相对较好的理财产品,从而避免了这些客户流失到别的银行去的行为。

  这种行为算不算创新两说,但是是合理的生态逻辑。所以余额宝的成功,并不是在于什么技术创新,而是在于其庞大的客户体量,我们以前说银行干啥都行,也不是因为银行有多技术上优势,也是因为银行有足够庞大的客户量,有了这些基础,是快速做大规模的基础。

  这种能力也体现为边际成本很低,是个搭顺风车的行为。前提是基础客户量,其次才是所谓的技术创新,而事实上,技术创新也不是余额宝的事情,汇添富09年就实现了这种功能,而互联网企业如同铜板街,数米网都比余额宝之前实现了类似的功能,而美国的PAYBAL在1999年就实现了这个功能。

  但是最终却是余额宝大放异彩,是因为支付宝的基础性优势太强,而支付宝的基础性优势则又是来自于淘宝的一枝独大。所以单独以余额宝去理解第三方支付给金融行业带来的冲击,个人感觉意义有限,毕竟大量的第三方支付其实是无法形成这种冲击的。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余额宝支付宝互联网金融马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指望国家队救市的梦就别做了 但斌:越是股灾的时刻机会越大 A股背后有两大博弈势力! 股市何时飞来“两只鸟” “恶”的世界才能实现公平正义 彭博记者比歌的1642天:我们的世界不应该只有股票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 银行半年报背后的那些“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