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k中国好银行,你为谁打Call?】“2018(第六届)银行综合评选”正式拉开帷幕,作为#2018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 的重头戏,本年度评选设置了五大类奖项,网友可通过PC端或者手机端为喜爱的银行投票。【在线投票】
资管新规开启行业转型
净值型理财产品显著增多、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占比下降——《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颁布两月来,影响开始显现。尽管资管新规设置了两年半的过渡期,但相关机构、特别是被认为受影响最大的银行,纷纷尽早行动。专家表示,这意味着到2020年之前的转型过渡期正式开启,从资管机构到产品再到投资者,中国资管业务正面临重塑。
产品:“推陈出新”进行时
“市场反应还是很快的。”北京的陈女士一直关注和购买银行理财,她原本只听说资管新规出台,并没往心里去。直到5月中旬想选购一款新产品时,“才发现常去的银行同类产品少了一大半,一打听,新规对理财产品的规模和种类都有要求。”
资管新规与普通投资者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提高,中国金融机构资管业务规模也不断攀升。截至2017年末,不考虑交叉持有因素,总规模已达百万亿元,其中,银行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22.2万亿元。此次新规打破刚性兑付,要求资管业务不得保本保收益,银行被认为受到的影响最大。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打交道最多的往往也是银行。
陈女士记得,当时银行工作人员推荐了结构性存款产品,她没有接受。不过,等到前几天再去看时,符合新规要求的理财产品已经推出了。日前,有银行宣布遵循资管新规相关要求,正式推出固定收益类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
市场监测数据显示,5月份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136款,环比增加72.15%,占比为1.12%;同期新发行保证收益类、保本浮动类、3个月以内理财产品占比均有下降。“看得到的是银行理财产品不保本了、期限更长了、净值型的增加了,看不到的是银行资产端投资标准化,方向更清晰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对本报记者分析,这是未来理财产品的趋势,也是资管新规明确要求的。
“全行业的老总都在关心两件事,一是新产品如何往前走,二是老产品怎么有序压降到零。”某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说道。可以预见,在2020年过渡期之前,产品“推陈出新”将会持续。
机构:业务转型探索中
产品之外,各个机构的调整也在积极进行中。例如,根据资管新规,过渡期后,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质的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目前,已有近10家银行公告将设立资管子公司,拟定注册资本在10亿元到80亿元不等。
这被视为积极的转型信号。“资管市场是一块潜力巨大的‘蛋糕’,银行、证券、保险等都在谋求向资管业务转型,未来他们也有希望深耕各自的优势。”一位证券从业者对记者表示。
本次新规按照资管产品的类型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对同类资管业务作出一致性规定,也被认为将开启中国的大资管时代,让银行资管、券商资管、基金资管、保险资管等在统一平台、同一语境之下竞争。
“这的确是近两年分量很重的一份规定,将重塑整个金融系统的生态和未来。”董希淼说,去通道、消除多层嵌套、避免杠杆不清,这对信托、保险和基金等行业都有影响,而一个共通点在于呼吁它们回归主业,脱虚向实。
不过,目前来看,众多机构仍在观察监管风向,期待监管细则出台,包括资管子公司的监管细则、银行理财细则、非标认定的细则等。对此,有专家建议,机构应该积极主动探索转型,不过同时也要处理好过渡期风险问题。以银行来说,则要及时推出基于低风险策略的资管产品,承接好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可能的资金转移,防止期限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投资者:理财新规需掌握
“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比较低,新规出台,以后还买得了安心的好产品吗?”陈女士担心,在不保证收益的条件下,以后买理财难度更大了。
要面对以风险厌恶或风险中性型的普通老百姓为主体的客户群,这其实也是银行担心的问题。“对我们要求更高了,得讲清楚产品特点和风险,解释什么是净值。”一位银行理财经理对记者说。不过,也已经有银行开始开展集中的新规宣传活动。
“做好投资者教育,这是必须要经历的阶段。”在董希淼看来,解释为何要“破刚兑”是其中的关键。“刚性兑付抬高无风险收益率水平,扭曲市场资金价格,不仅影响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还导致一些投资者冒险投机。在刚性兑付之下,资管业务偏离本质,一旦发生风险,也会损害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他说。
专家同时表示,普通投资者不用过分紧张,例如,一般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相对是比较稳健的。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做到“卖者尽责”,在了解客户、产品设计、尽职调查、信息披露方面做好工作;另一方面,投资者要掌握了解必备的产品信息,同时注意投资的多元化配置。
责任编辑:何凯玲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