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一潭死水 基金们还能把货出给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8日 13:11 证券日报 | ||||||||||
七月投资 赵文 近几个交易日无论涨跌,成交都无法放大,市场陷入一种短暂平衡状态。对场内资金的分析几乎全部集中在基金身上,可以说基金的这点家底已经被搞了一个底儿掉。基金在如此聚焦之下其实也很难搞出什么大动作,前期基金的重仓股已经不断出现突然间大幅下挫的情况了。可以说基金的行动在众人的聚焦之下正在变得越来越诡秘。
问题并不在基金身上,而是在于我们的市场目前来看似乎除了基金已经没有其他资金在活动了。不仅是市场关注的问题,从技术走势上看,似乎看不出其他资金活动的迹象。市场可以说是一潭死水。在2001年之后,基金不断壮大的过程中,相应地是其他市场资金的一批一批地倒下。以往三国鼎立的格局被打破,市场进入了以基金为首的单极世界。尤其是去年开始的行情,完全以基金为导向,更是树立了基金的地位。但蓝筹风暴过去之后随着基金内部的分化,市场的问题就来了。基金可以作为市场最重的一级出现,但一旦市场全部听命于基金的时候,这个事情就有点麻烦了。这有点像我们的股本结构一样,一旦一股独大了,问题自然就会出现。现在的情况就是市场的资金方面就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基金已经快变成了一枝独大! 一百多家基金,几千亿的资金,市场还有哪些机构能与他们相提并论呢?这是不健康的市场,如果一个市场几乎被基金说了算,那么它的活力将大幅下降,又何况这些基金的性质又几乎一样。这个现象是笔者一直不愿意看到的,但很可惜现在就是这样一个发展趋势。基金的队伍仍在不断地壮大!大力发展基金的目的就是为了稳定市场,实际上这个目的最后让基金变成了二传手。每每超级大盘股上市,基金们都踊跃参与,由于有时间较长的锁定期,因此市场似乎受到这些超级大盘股的冲击较小,好像是基金立了功劳。基金也似乎变成了零售商,从批发商处进货,然后慢慢地零售出去,中间挣了一些利润,这个流程一直在进行着,似乎很顺利。 问题就在这里了,融资的问题能够这样一直进行下去吗?依靠基金作为二传手来进行长期的融资?这个主意只能是临时的。长期下去肯定是不可能的,因为它违背了市场的规律。比如现在基金们都保持在高仓位的时候何来资金去承接后面一只接一只的超级大盘股?!现有的一些超级蓝筹实际上基金根本就出不去货,也可以说基金压根就不想出货,控制了这些蓝筹股就基本控制了市场,出货才是愚蠢的。可现有的蓝筹股又占据了大部分资金,继续等待基金的下一轮壮大?只有这样才能将这些巨无霸发出去。但操作性上又十分困难。中小投资者的钱也不是取之不尽的,开放式基金发来发去,到最后变成了基金之间的博弈,只不过这些基金成了中小资金的代理人。但其实结果都是一样的,损失的只能是中小投资者。无论你的资金是自己操作还是交给基金操作,随着基金的越来越多,胜率将变得越来越接近。再者基金的增加真的稳定了市场吗?这个问题真是一个双刃剑。 今年股市的下跌不少人认为是宏观调控的问题。但笔者从来就不这样认为。宏观调控产生的结果会怎么样,至少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宏观调控抑止局部投资过热是保护现有企业的,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抑止投资过热,实际上减少竞争者,对现有企业是利好的。那么市场的下跌其实是由于太多的资金过于集中在极少数的品种之上,可以这样说,如果说市场是一个钢板的话,那么某一个平方厘米的地方承受了太大的压力。一旦出现松动,那么机构派发引起的下跌将是十分迅速。 目前市场的任务其实大家都看得很清楚,第一任务就是融资,第二任务还是融资。至于解决现有问题,诸如全流通一类的问题对管理层来讲其实并不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且全流通的问题涉及到经济领导权、控制权的问题。笔者以为没有哪个当家的想失去自己的控制权。全流通的问题其实大家不必太当回事,没有哪个方案会符合各方的意愿,这个问题近期无法解决。至于融资的问题这是肯定的,但解决问题绝对不是大力发展基金就能够解决的。如何才能激活这个市场,让这个市场变成流动的水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如果任由基金一枝独大的局面继续发展下去,那么这个市场将走向另一个极端! 更多资讯请进入新浪基金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