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分析师 马世新
自自去年7月以来,以国有股高价减持为契机,伴随着基金等机构减仓,加之部分上市公司的不规范运作频频曝光,自1999年5.19行情以来形成的两年多的稳健牛市的基础受到动摇,市场人气转弱。
自去年7月初至10月22日仅3个半月,上证综指从2200多点跌至1500点附近,跌幅近1/3。管理层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果断叫停不够成熟的国有股减持政策,降低了印花税率,有利于当时市场的稳定,亦反映了管理层的良苦用心。
本周,上证大盘再次上演黑色星期一,跳空低开一举击破1500点心理支撑,在部分机构止损盘的压力下,大盘加速下跌,周五曾一度探低至1376点,创下近期周跌幅之最。我们认为,经过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持续调整之后,上证1500点已经成了最为重要的心理关口,是维系残余人气的最后屏障。我们在上周特别指出1500点至关重要,一旦失守将导致严重后果。
自去年7月以来,以国有股高价减持为契机,伴随着基金等机构减仓,加之部分上市公司的不规范运作频频曝光,自1999年5.19行情以来形成的两年多的稳健牛市的基础受到动摇,市场人气转弱。
自去年7月初至10月22日仅3个半月,上证综指从2200多点跌至1500点附近,跌幅近1/3。管理层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果断叫停不够成熟的国有股减持政策,降低了印花税率,有利于当时市场的稳定,亦反映了管理层的良苦用心。
但由于对证券市场的评价出现偏差,市场信心恢复已相当困难。新年之后,大盘再度低迷,并在跌破1500点之后,恐慌性加速下跌,此时,管理层应从更高的角度审视市场,高度重视已出现的信心危机。
首先,今年是入世第一年,在世界经济衰退的不利,国内需求不旺的背景下,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意义重大。保持证券市场的稳定和繁荣,事关国民经济大局。
事实上,日本经济由持续衰退到全面爆发危机,美国经济由强劲增长到衰退,都是从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信心不足开始。
其次,近期证券市场走势与我国宏观经济状况严重不符。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尤其是去年,我国再度成为全球经济的亮点之一。而股指跌至1999年底的水平,显然非常不合理。证券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为稳定经济大局,做多心态不应受到过分打压。
再次,我国证券市场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上市公司、证券投资机构和中介机构等均带有旧时代烙印,与在自由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的成熟的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证券市场相比,有许多不规范之处,甚至有些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但是,我们应该把这些问题看作是发展问题,在处理规范和发展的关系时,应坚持规范中发展,发展中规范,发展第一的原则。另外,证券理论界一些盲目崇洋的观点也是非常有害的,因为我们不可能在中国的环境里拷贝一个美国证券市场,我们发现同样是成熟资本市场,美国、德国、日本和我国香港市场的特点就非常不同,难道中国证券市场就不能有中国特色吗?
最后,近年来管理层在政策制定等方面亦存在较大的反思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两次国有股减持的失败原因可以归结一点,过分强调国有股东利益最大,侵害流通股东的利益,忽视市场的承受能力。管理层在处理这个问题时,违反了国不与民争利这一经济学的基本原则:民间资本可以把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对管理层来说,国有资本的流动更应该考虑经济秩序的稳定和为民间资本服务。
另外,国有股和法人股同样是不流通股,而前者得到优先考虑,显然违反三公原则。
国有股流通应慎重展开,充分考虑现有流通股东的利益,并依法实施。以中国石化为例,国内A股的发行价为4.22元/股,发行量为28亿股,如果考虑600多亿国有股将流通,其发行价应远低于4.22元。另外,中国石化也是境外上市公司,那么600多亿国有股能否按市价在境外市场减持呢?显然不能。
2.部分政策变动频繁,且变动理由不充分,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使监管的严肃性受到挑战。尤其是ST、PT及其重组政策上,管理层竟然重点考虑的是舆论的压力以及投机气氛太浓等原因,前者表明监管的软弱,后者则是监管的专业性不够及过分情绪化。在多数上市公司业绩欠佳的国内市场,进行战略性而不是将强行退市作为重点考虑的政策,在这方面我们建议管理层应研究香港而不是美国市场对待问题公司的政策。
3.要注意政策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以国内居民开放B股市场为例,该政策目的显然是想活跃B股市场,但相关政策一直未能出台,包括一直酝酿的B股投资基金亦无下文。更有甚者,近期竟然重申严禁国内机构买卖B股,甚至原承销B股的国内机构亦只能卖出不能买进。如此政策,对去年从国内、外机构高位接手的国内投资者有失公平,使人们对当初开放B股的目的产生迷惑。由此我们联想关于CDR的传闻,B股的前车之鉴值得借鉴。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