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原创互动 > 人民币该不该升值? > 正文
 

融勤国际:谁来掌控人民币汇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 11:41 新浪财经

  融勤国际

  从去年9月美国财长斯诺离开北京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争论就渐渐淡出人们视野了。然而时隔一年后,G7会议上美国再次对人民币汇率发难,人民币汇率争论有再次升温之势。时至今日,内忧外患,人民币汇率问题又处于了强压之下。

  11月17日,美元对市场各主要货币汇率出现重挫,其中兑欧元比价更是跌破1.30大关从而创出历史新低,美国财长斯诺一改往日,转而发表关于美元持续走低的评论;

  11月18日,亚洲外汇市场上,美元继续走软,欧元兑美元(资讯 论坛)再度创出1比3065的历史低点;

  11月23日,欧元兑美元一度突破1.3100,使美元兑欧元创下8年来得最低点,“美国政府放任美元贬值”的观点得到全球的认同。

  人民币汇率之争本质上仍然是贸易问题之争

  汇率作为一种调节贸易收支的手段在世界经济中被广泛使用,此次美元汇率的不断下滑也体现出美国新一届政府对待国内“双赤字”问题的重视。美国通过美元贬值,既能减轻其外债负担,又能刺激其产品出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转嫁其经济危机,但对于像中国这样实行“盯住美元汇率政策”,持有较高外汇储备的国家来说,美元现在的贬值,无疑是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暂不论这种做法是否能够真正改善美国的贸易条件,至少它给中国带来的是更多怀抱人民币升值的外国投资者囤积在中国市场中的数以亿计所谓的“热钱”。

  实际上,通过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其实美国的经济贸易问题是与人民币汇率关系不大的。拿美国来讲,至少可以认为目前美元汇率下滑并不能表明其经济衰退,因为从宏观上就其本身而言目前的经济基本面还是保持良好的。另外中国的繁荣也不会令美国损失就业机会,上个世纪90年代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近些年,中国进口的增长速度超过出口增长速度,而在让人看了发呆的出口数字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英特尔(行情 论坛)和美国汽车制造商之类企业在中国生产的产品。

  这也就是说,美国的外贸逆差剧增的原因并不在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即使升值,中国出口的产品只能被其他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取代,而不是被美国的本土产品取代。另外劳动力的无限供应、技术、基础设施、人力资本以及对改革的热情与坚持都是中国的竞争力所在,在这一点上美国也往往忽略了,单方面强调汇率对贸易的修正作用是不正确的。

  因此,客观的来评价人民币汇率,则会得出即使对人民币一次性升值10%-15%,它对校正美国贸易赤字的效果也不大,对日本经济不景气的“治疗作用”轻微,而对欧元区GDP的影响也几乎为零这样的结论。诚然,中国目前的对外依存度已经相当高,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可以影响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商品价格,但是显而易见,中国经济的强势并不是建立在打击全世界的经济的基础上的,相反,在这个讲求双赢的时代,中国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带动全球经济复苏。

  人民币升值问题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紧迫

  升值或不升值,天都不会塌下来。针对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即便抛开其中的政治因素,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汇率问题是重要,但也不是最重要的。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是一个黑箱,从对欧元区汇率的经验来看,对汇率进行善意的忽略也是必要的。只有正确把握中国与美国、中国与世界经济之间的关系,合理改革汇率政策,否则任何贸然的行动都只会是得不偿失。

  人民币汇率压力除去来自国外一些国家作为调节国内经济矛盾的手段,从中国的经济形势来看,分析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还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一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币强势论;二是中国国际收支持续的双顺差,外汇储备迅速增加;三是热钱涌入,通胀压力未得到明显缓解;四是长期以来不对称的外汇管理体制。

  在多重压力之下,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升值准备呢?是否可以认为人民币升值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了呢?

  首先,人民币的强势论并不等同于人民币升值论。可以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步确立了亚洲人民币的强势地位,但客观上来讲,不应将全球经济的不景气简单归咎于人民币汇率的低估。当一国的产业不能平衡发展时,本币升值的结果必然会带来结构性通胀,出现大起大落,因此考虑到这些,中国在当前各种产业还不能平衡发展时,使人民币升值,很有可能带来中期繁荣,长期乏力的结果。日本在80年代末的地产和股市泡沫的破灭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从这点看来,中国也不能以结构性失衡换取暂时的发展。

  其次,汇率制度决定了外汇储备的增加。中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银行结售汇制度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从实际的执行情况看,却变成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特别是在1997年之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2002年之后,人民币开始跟随美元进入被动贬值时期,几年多的时间,我们的外汇储备增长了3000多亿美元,投放的基础货币是20000多亿元。实际上,中国目前还缺乏一个有效的外汇市场,即使保持人民币名义汇率的稳定,那么,考虑到物价的因素,人民币同样会在事实上出现升值。因此,人民币在过去的十年里,升值是一直在平稳的进行中。

  再次,面对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不需急用汇率手段。中国人民银行刚刚公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通货膨胀压力尚未得到明显缓解,物价上涨面临较大压力。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美元继续下跌,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商品价格还将继续上涨,这无论对于中国的能源战略还是对于目前宏观调控的效果来说都将产生不利影响。然而,中国政府在10月底公布了加息政策,虽然幅度很小,但也明确表示出了政府的立场,另外,从10月份的CPI来看,也已经呈放缓趋势。因此,我们认为在持续加息通道预期及后期宏观调控效果预期来看,即使不通过调节汇率,通货膨胀压力也将逐步被化解。

  最后,人民币升值只是表象,关键还要改革现有的外汇管理体制。客观地说,长期以来形成的不对称的外汇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外汇升值的压力。从结售汇制度看,基本上采取的是强制的结汇制度,尽管放松了一部分企业的外汇管理,但基本上是带有强制性的;在售汇的时候是有限制的,这种体制实际上放大了外汇的供给,抑制了外汇的需求,从而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如果逐步改变这种状况,形成相对中立的外汇管理政策框架,降低结汇的强制性,扩大售汇的自主性,就可能使这种因为体制性原因导致的升值压力得到明显减缓。

  综上所述,可以明确地是,人民币汇率问题虽然看似正处于风口浪尖上,但实际上短期内升值与否,对于解决国际、国内的贸易、经济问题关系都没有想象中那么有效。相反,如果中国汇率出现较大波动,则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很可能引发金融乃至经济危机,这势必会对世界经济金融稳定造成重大冲击。

  主动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继续推行稳定的汇率政策

  结合以上层面分析,中国在近期是没有调整汇率的理由的,但是强大的升值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中国金融界人士普遍认为,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尤其是正在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国企改革、控制金融风险等多项措施时,直接调整人民币汇率显然不合时宜。需要做的并不是让人民币升值,而是应多管齐下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借外汇储备充足、国际收支良好以及国内经济调整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放松外汇管制。

  近期为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我们可采取下述减压措施:

  1、改革现行的结售汇制度,从根本上降低人民币升值压力。

  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很充裕,不仅足以保障对外贸易活动的需要,而且也为选择更加宽松的外汇管理制度创造了条件。因此,适时调整强制结售汇制度,实行意愿结售汇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目前可先进一步放宽所有出口收汇企业的留汇额度,其次,再逐步改变一些项目的强制结售汇为意愿结售汇。

  2、改革现行储备制度和储备政策,加大战略物资储备,减少经常项目顺差。

  如增加进口石油等战略物资储备减少外汇储备;增加企业和个人持有的外汇,减少国家的外汇储备等。这样可以变经常项目顺差为少量逆差。既可缓解资源压力,又可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3、运用市场机制缓解由外汇储备增加所引致的基础货币投放量增加问题。

  可考虑由中央银行发行一定数额的中央银行票据回笼一部分发行在外的货币,通过将中央财政在中央银行的债务证券化回笼一部分发行在外的货币,以及将央行现有的一部分外汇储备资产证券化等措施,“对冲”由外汇储备继续增加给货币政策造成的压力。

  4、在鼓励资本流出的同时,加强对资本流入的管理,改变资本流出和流入不对称的状况。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口先进的机器设备、一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到海外投资的同时,通过统一内外资企业的税率,抑制一些不必要的资本流入,缓和资本流出和流入不对称,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5、推进利率市场化,适时调整人民币利率。

  因为利率差距导致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调整人民币存款利率,以缩小与美元之间的利差,可缓解企业和个人的结汇售汇意愿,鼓励企业和银行增加在国内市场发行以外币记价付息的债券,实现外债转内债。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