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原创互动 > 中国GDP增长与宏观调控 > 正文
 

融勤国际:境外资本与中国本轮宏观调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1日 18:51 新浪财经

  融勤国际

  一、中国本轮宏观调控对境外资本的影响

  “宏观调控并未影响外商投资”。这是商务部于9月15日发布的统计数据中传达的信息。今年1到8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8748家,同比增长11.73%,合同外资金额
937.92亿美元,同比增长38.8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35.59亿美元,同比增长18.77%。

  究其原因,首先,本轮宏观调控的基调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主要针对的是过度投资的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并没有直接针对外资,特別是外商直接投资。其次此次宏观调控并非全面的调控,而是针对部分过热行业进行的调控,不是一刀切。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只是针对投资过热行业或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这对大多数在技术、销售网络,出口等方面占有优势的境外资本而言不但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反而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动力。再次,宏观调控影响的是短期经济,而外商考虑的是长远投资战略。此次宏观调控时间不长,范围也不是很广,因此并不会造成外商投资战略的改变。而且从长期来看,如果中国经济过热,他们的投资风险将会加大。而宏观调控则化解了这种经济过热的风险,同时使市场更趋理性。这为外商长期战略创造了一个更安全的环境。

  二、境外资本应对本轮宏观调控的表现

  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目前使一部分人和一部分行业风声鹤唳。但是对境外资本而言,他们坚持着自己判断标准与行事原则。一方面境外资本在本轮宏观调控面前,似乎不为所动,因为国家现在的宏观调控手段更多地放在了通过金融控制资金供给上,这对境外资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另一方面他们也搭乘了本轮宏观调控这部顺风车。因为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方面此消彼涨,给了外资很好的机会。

  1、在本轮宏观调控主要目标的四大行业中境外资本的表现

  本轮宏观调控重点对四大行业的紧缩控制。钢铁、电解铝和水泥能力的低水平过度扩张,加剧了能源、电力、运输、矿石原料供应紧张的矛盾,削弱了产业整体竞争力,对生态环境也造成极大的影响。正是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旨在避免造成行业恶性竞争和社会资源极大浪费的恶果。

  1)、房地产——从先前的漠然到如今的一路高歌

  中国本轮宏观调控国加强对房地产业调控、严格规范土地市场,将一些实力差的中小房地产企业淘汰出局,而外商投资企业在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没有受到宏观紧缩调控的影响,他们正利用资金优势快速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日前国家信息中心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外商房地产投资增速惊人,1-7月,外商参股公司、外商独资企业、外商合作企业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分别同比增长87.4%、60.3%、60.1%,远高于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目前境外地产资本正在积极寻找途径进入房地产市场的开发。同时由于奥运经济以及房地产市场透明度的增加,境外地产资本投资的力度将会更进一步加强,目前在北京进行地产开发的境外资本主要包括外资开发商和外资房地产基金

  2)、钢铁行业——由需求主导外资不断进入

  钢铁行业的过热程度比房地产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家同样要对之降温。但是中国目前对钢铁业的投资禁令,针对的是中低端的钢板生产厂家,镀面钢卷和彩涂钢卷等。而外资公司集中生产的产品却是国内最紧缺的产品。这种需求主导着外资不断进入钢铁行业。

  4月22日,全球最大的彩涂钢板生产企业之一--澳大利亚博思格钢铁落户苏州工业园,总投资2.8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8亿元)建立一条金属镀层与彩涂钢板生产线,预计2006年完工。这是该公司上市以来在亚洲地区最大的一项投资。

  除了直接投资建厂,钢铁巨头还在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同一天,全球铁矿石巨头哈默斯利公司已与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签订一项为期10年的协议,将每年向宝钢供应最多为700万吨的铁矿石。

  另外,外资钢铁巨头新日铁、阿塞洛、帝森克虏伯等也纷纷与中国本土钢铁企业合资开拓市场。

  2、在金融领域的宏观调控中境外资本的表现

  此次宏观调控实行信贷紧缩政策。而结果是正在悄悄改变中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局面。央行披露的数据显示,在中资金融机构贷款少增、储蓄分流加剧的同时,外资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均呈现出逆势而上的增长态势。

  8月末,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1932.6亿元,同比增长11.8%,比上年末下降12.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外资金融机构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小,贷款增加明显,截至8月末,本市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333.6亿元,比年初增加331.8亿元,同比多增282.8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56.5亿元,同比多增53.1亿元。

  中资银行的储蓄存款分流继续加剧。央行上海分行披露的数据显示,8月份,储蓄存款增长乏力、分流加速,当月仅增加3.1亿元,同比少增54.3亿元。原因一是上半年实际存款负利率,居民金融资产结构有所调整;二是居民对升息预期增强,定期储蓄增速明显放缓,4月份至8月份,各项定期存款仅增加68亿元,占同期各项存款增加额的11 %。在中资银行“揽储”压力陡增的同时,8月末,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35.8亿元,比年初增加145.1亿元,同比多增39.6亿元。

  3、境外资本直接投资结构方面

  宏观调控政策对外资“有压有保”,举措得当,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结构明显优化。全国外商投资高技术领域持续大幅上扬,外商投资电子器件制造、专用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等高技术产业全面走高,其合同外资金额同比增幅依次为247.2 %、195.2 %、75.3 % 和40.2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幅依次为62.2 %、68.1 %、41.4 % 和74.4 %。外商投资设立的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快速增加,目前外企研发中心已超过600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超过30家。电力行业吸收外资骤增,服务贸易领域吸收外资稳步推进,外商投资服务外包发展提速。

  4、境外资本投资区域方面

  本轮宏观调控中,境外资本投资于东北和西部地区的资金增速高过全国平均水平,有助改变目前外商直接投资过度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格局。今年1至5月份,黑龙江吸收外资增长了28%,吉林31%,辽宁43%,都高过全国11.3%的平均水平。

  而西部在这段时间的新增合同外资额也比去年同时期增长了超过60%,高出全国49.8%的平均水平将近12个百分点。

  不过,无论是中国的东北还是西部地区,都是在很低的基数上取得这些成绩。目前,中国东部省份吸收外资在全国所占的比重,仍超过85%。

  三、境外资本如何应对中国本轮宏观调控

  我们认为,境外资本针对本轮宏观调控的措施为以下几点:

  1、积极把握政策动态

  境外资本在中国现行的投资环境下进行投资,必须确确实实地把握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当前中国的改革中,政治改革相比较经济改革略显滞后,这就使得经济发展过程中,政策因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境外资本在国外的成熟市场环境下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系统的市场经济运作理念和方法,资本的素质也已经非常之高,这就需要我们相对而言高素质的境外资本在投资中国这一并非成熟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到政策的动向。

  我们不少大型境外资本都有自己的专业的研究团队和针对中国的理论观点,但是更多的境外资本自身不具备独立发表观点意见的专门研究机构。在这种情况下,找到有效专业的独立机构的意见非常重要。这一途径主要包括:现有大型境外资本的独立研究机构的意见、中国本土机构的意见、资本所有者自身的意见以及政府公共信息等。

  2、形成独立意见的能力

  境外资本针对此次宏观调控,对自己的投资安排要有自己的判断。这一问题的提出在中国显的更为突出。因为纵观我们前几次的宏观调控甚至再往前到我们历史上的经济措施,都是大范围地存在政策执行的效率低下的问题,最突出的反映就是“一刀切”。尽管此次宏观调控国家非常强调区别对待,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仍然是看到了“一刀切”的大刀影子。作为境外资本,应该清醒地看待周围的言论,清醒地认识到宏观调控的实质。房地产业作为此轮宏观调控中被中央点名的四大行业之一,通过中央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了我国的房地产业存在较大的泡沫危机,存在投资过剩的危机,但是几大著名的境外地产资本如荷兰国际集团(ING)、新加坡政府投资集团下属房地产资本(GIC)、摩根斯丹利房地产基金、香港“五虎”等都是逆市投盘,让中国市场瞠目。我们姑且不论这些逆市行为对此轮宏观调控的影响,但是就境外资本自身追逐利润的目的来说,这样走自己的路是应该的而且是必要的。

  3、淡出投机行为

  境外资本需要对投资目的作重新定位与思考。我们的观点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境外资本的投机行为将受到宏观调控的直接打击。这些投机行为最终将采用市场化的手段进行调控,包括利率、汇率。当然也不会排除中央政府会直接以行政手段干预,比如说此轮宏观调控中对一些投机明显的行业中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使用市场工具,而是选择了“重磅炸弹”——行政命令,造成了国内一部分民营经济受到了较大的打击。这也要求境外资本尽量减少投机行为,降低资本风险。

  4、寻找最优投资行为

  这里主要谈几点关于境外资本投资的细节问题。资本的最优选择是能够获利,这是毋庸置疑的。境外资本来华的目的更是为了获利,因此我们不能赋予他们很多公益要求。所以我们觉得针对此次调控,境外资本的最优选择包括:

  1)、在不触犯中国经济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到行业整合中来。所谓的经济基本原则就是国家公布的外商投资目录指导等公示性文件,不能涉足的行业当然是尽量避免的。所谓的行业整合是针对此轮调控的目的是消除二元对立的沉没成本,完善市场经济制度,这就必然会对部分重点调控行业的资源进行打破所有制限制、资本来源限制的重组,而这样的行业性的资源重组整合是进行低成本扩张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里将面临的竞争者主要包括:有实力的民营经济、有政治要求整合的国有企业(较少)等。境外资本相比较而言,优势还是比较大的;

  2)、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参与中西部地区的开发。我们研究认为,在未来的二十至三十年里,只有在中西部地区有可能重现改革开放二十年的投资政策天堂的待遇。所以,在结合资本自身的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前提下,向西部进军亦将是最优选择之一;

  3)、本土化战略。这个战略境外资本都比较熟悉,但是我们认为在这二十年里,境外资本与中国社会的融合程度并没有达到一个非常和谐的程度,也就是说境外资本的本土化战略的实施效果不是很明显或是本土化战略的实施措施还存在问题。我们认为,抽掉资本的获利动机以后,所有的资本之间的差异仅仅只是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境外资本须仅仅把其认为所需要的现金的技术因素,如现金的经营理念、先进的技术等引进,而其他的一切都可以实施彻底的本土化。把技术因素和中国的文化相结合,这样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资本才有在中国获得真正成功的可能。

  总之,境外资本应对此轮宏观调控的不二法门就是在调控中改革自己的发展思路,而不是等待宏观调控的结果。并且,我们要明确,宏观调控的目的是国家队总量经济的理性的有预期的调整控制,而并不会针对所有制或是经济形态的调整,所以这就要求境外资本积极主动地适应宏观调控的变化,寻找调控所带来的市场机会,积极发展,实现国家的微观发展和宏观发展的双突破。

  四、经济政策未来走向

  1、科学发展观将统帅中国经济。科学发展观是中国与时俱进的新的发展战略。本轮宏观调控实质上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可以预见,未来经济政策将会继续围绕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思路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来进行。

  2、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政府会逐步加深对市场行为的理解,淡化行政色彩,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并与世界接轨的有效实施经济政策的路线。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纯情刀郎
情人、冲动的惩罚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雅韵国粹
水墨精华国粹雅韵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