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平安再融资:仍有多关待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8日 10:55 经济观察报

  袁满

  3月5日,中国平安股东大会上,其饱受争议的再融资议案获得高票通过。但接下来的审核及发行仍扑朔迷离,平安可谓首关过罢,多关待考。

  首关:投资者博弈

  从投资者反应以及最终的投票结果来看,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的立场存在很大不同,而H股投票高于A股的情况则显示了海外和国内投资者认知上的差异。

  在这一点上,平安再融资具有全流通时代,投资者利益博弈的标志性涵义。

  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最大的不同是:前者相对看重长期收益,后者则看重短期收益。因而,前者比较认同平安的投资故事,而后者却充满疑惑,特别是一些新投资平安的股民,高位介入,眼看投资亏损,情绪激动,于是纷纷用脚投票。

  海外投资者和国内投资者的态度区别则在于,扣除溢价因素,海外投资者中除了汇丰,绝大部分是对保险公司的估值有深刻判断的投资基金。

  高盛投行人士认为,平安此次融资,可谓攻守兼备,外可利用次贷危机进行收购,内可抓住市场机会加速主营业务在本土的成长,无论“外攻”,还是“内守”,平安都是要讲述一个加速成长的故事。而这应该是平安首关有惊无险的内在基础。

  市场关:容量的大和小

  “盘子过大”、“挑战市场容量”,一直是市场对平安抨击得最多的问题。

  但随着平安股价的下跌,市场原先担心的千亿规模,现在已经只有800亿左右了——这个规模比此前中石油的发行大不了多少。

  至于分离交易可转债,在中国市场上,偏好债券的投资者群体和偏好股票的投资者群体有明显区别。由次可见,平安的再融资规模已不像市场此前担心的那么可怕。

  融资规模大小的问题其实曾经多次考验过中国资本市场,从十亿、百亿、五百亿,每一次大的跨越,市场都有巨大的担忧和反对的声浪,但每一次有惊无险地跨过去,都意味着一次新的成长和飞跃。以目前情况看,国内资金面总体上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平安能否选择好发行时机,利用股票上升通道,迅速完成增发,是其成败与否的一大考验。

  监管关:态度的左与右

  平安再融资计划公布以来,要求监管层棒杀和呼吁不干预市场的争论沸沸扬扬。

  近日证监会发言人的谈话被视为来自监管层的最直接的声音。但市场的解读却有很大分歧。有评论认为,证监会斥责平安“恶意圈钱”。但慢慢地,舆论发生了有意思的变化。

  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证监会上市监管部副主任欧阳泽华针对有舆论将再融资喻为“恶意圈钱”的提问时认为:“这是一种误读,资本市场的一个功能就是为上市公司提供融资渠道,资源配置也是通过再融资来实现的,所以并不存在恶意的问题。”

  不同解读的争论实际上拷问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方向,这一点,证监会发言人在其谈话的最后,恰恰是给出了一个很明确的答案:“对于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必须以改革为推动力,用发展的方式加以解决。”

 [1] [2]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